“黄皮肤的原创” 遍布新加坡街头 本土化成小黄车出海关键

“看到新加坡的街头出现ofo小黄车,感觉很奇妙,就拿手机App试着扫了一下,‘哒’一声就开了,和在国内一样,非常方便。

看到新加坡的街头出现ofo小黄车感觉很奇拿手机App试着扫了一下‘哒’一声就开了,国内一样,非常方便”来自中国广州的李先生表示。作为共享单车忠实用户,这是他第一次海外骑行小黄车。

(来自中国广州的游客在新加坡街头骑小黄车)

记者看到新加坡街头有很多骑小黄车的市民,随机进行了采访。“最开始见到小黄车是今年初的时候,开始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后来发现扫码就可以开锁,并能够随时随地取用,使用很方便,现在已经成了出行必需品。”做导游的卓女士说道。卓女士是新加坡的第四代华人,民国时期祖辈经历了千辛万苦下南洋,经过几代人奋斗才有了今天的生活。现在,看到中国小黄车出现在新加坡街头,颜色非常阳光、向上,感觉非常亲切。而且黄色很显眼,在骑行时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世界著名的环法自行车赛中的黄色领骑衫,也代表比赛的领骑者。

在国内市场趋近于饱和的状态下,共享单车玩家纷纷布局尚属蓝海的国际市场。2016年底,ofo以新加坡为第一站开始国际化,除了在西海岸公园、榜鹅水道、肯特岗公园等地投放了上千辆共享单车,还与新加坡大学达成合作,让共享单车入驻校园。新加坡作为旅游城市,旅游业占GDP的比重超过3%。而素有花园城市美称的新加坡,骑行旅游是非常不错的游览方式。

(ofo小黄车在新加坡分公司)

那么ofo小黄车如何在半年多时间里,进入新加坡并迅速当地市民所接受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当地的ofo小黄车分公司。ofo新加坡城市负责人张睿表示,当初选择新加坡作为出海第一国时,主要因为两国的文化相近,共享单车更容易落地。在运营本地化上,ofo运营团队主要由新加坡当地人组成。新加坡77%的人口为华人,当年“下南洋”保留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另外,当地人对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最为了解,给当地员工培训ofo的运作系统和运营方式,能够保证新加坡用户的骑行体验。

在本土化化方面,ofo运营团队不仅利用 ofo“奇点”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对车辆进行合理的调度,还根据新加坡环境对单车进行改良。例如,新加坡绿地面积大,加上热带多雨,泥土松软。整车设计团队改良单车支架,增大受力面积,使其停放绿地时更加稳固。另外,新加坡中西部地区由丘陵地构成,地势起伏,于是在改进的单车时增加了变速器,利于用户上下坡骑行。

如今,共享单车已经走进新加坡人的生活。在新加坡著名景点东海岸公园,当地人沙雕师制作了共享单车沙雕。“做企业就像做沙雕,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够雕出好的作品,然后再一把沙一把水的去打磨,才能够出来好的作品。然后把企业敞开大门,走向海外,并不断的开拓市场,才能做大做强。”新加坡当地的沙雕师Alvin lee向记者说到。他非常喜欢ofo小黄车,并不时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推广。

作为黄皮肤的原创的新经济模式,ofo预计在年底前进入全球20个国家,在超过200个城市落地。共享单车已成为连接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人们之间的桥梁。ofo将就如何跟政府沟通、如何落地,如何对海外用户进行画像等,探索一条可复制的出海道路,引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