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认购100亿元,中银再发“一户基”

自“317”委外新规至1月11日,市场上成立的机构定制基金共有31只,合计首募规模逾1600亿元。

自去年“317”新规以来,委外定制基金监管变得越来越严格,但即便如此,机构定制基金仍然是众多基金公司的选择。

1月11日,中银基金发布合同生效公告,宣布中银丰荣定期开放债券成立。该基金属于一只机构定制基金,其100.1亿的资金规模仅有2户认购,其中基金管理人认购了1000万元,一大户认购了剩余的100亿元。

中银再发“一户基”

中银丰荣是一只定期开放式债券基金,周期3个月。公告显示,基金管理人中银基金以自己的固有资金作为本基金的发起资金,于1月8日认购了1000万份,适用认购费率为1000/笔。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认购的基金份额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

除中银基金之外,剩余的100亿元的资产均来自于单一的机构投资者。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郑涛,目前其还管理了中银丰禧、中银丰和、中银丰实、中银美元债券人民币、中银美元债券美元等六只债券基金,其中有4只为机构定制基金。

像中银丰荣这样只有单一机构认购的机构定制基金市场上常被称为“一户基”, 这些基金需要以定期开放发起式基金的形式运作。依据2014年7月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发起式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时,使用公司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基金经理等人员资金认购基金的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且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

因此,有实力设立“一户基”的基金公司并不多。一名公募人士向蓝鲸透露:“并不是每家公司都愿意出1000万元来发起式的,而且还要持有三年。但是如果转成2+1(满足2笔机构资金都低于50%)模式的话,需要2家的诉求和期望一致,否则会造成一家赎回,另外一家就超过50%的情况了。现在委外基金的情况不容乐观,存量的定制基金会陆续萎缩,不能新进钱了,老的慢慢到期就赎回了。”

中银基金成立于2004年8月,目前共有121只基金,资管规模3727.99亿元。中银的股东为中国银行和贝莱德投资,持股比例分别为83.5%和16.5%。蓝鲸财经记者了解到,截至1月11日,中银共有7只机构定制基金,单一机构持有份额均超50%。

“317”委外新规影响深远

近期市场上频出机构定制基金,源自于2017年3月17日监管层出台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这一通报针对委外定制产品做了相关的规定:若基金拟允许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者超过50%,则需要以发起式基金形式运作,不能向个人投资者发售,基金公司自购1000万元并持有3年。

按照新规要求,不仅仅是新发基金要满足单一持有人占比不超过50%的要求,以前的老基金,也需要调整至单一持有人50%以下。否则,就需要转型为发起式基金。

“317”新规出台后,之前火热的委外基金规模迅速萎缩。直到5月25日,光大保德信发行了业内首只机构定制基金——光大尊盈。按照新规要求,该基金是35亿元规模的发起式基金,仅两户认购,其中光大保德信自购1000万元。随后,中银、中加、富国、长江、国寿安保、兴全、南方等基金公司均陆续发起了机构定制基金。这些基金均需在基金合同中披露基金单一投资者持有份额可达到或超过50%,不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等。同时,这些基金大多发行时间较短,几天售罄或1天便结束募集,成立户数只有2户或者几户。

据蓝鲸财经记者统计,自“317新规”至2018年1月11日,市场上成立的机构定制基金共有31只,合计首募规模逾1600亿元。这些基金中,首募规模超过30亿的基金有21只,超过50亿的有14只,占比逾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