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唯一全国政协委员谢卫:资本市场的四大问题

目前公募基金行业事业部制、高薪酬等,行业的浮躁气氛比较严重,追求短期业绩和个人名利行为较为明显。

3月2日,基金行业唯一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裁谢卫,在北京铁道大厦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专访。

安家在北京,工作日却在上海的谢卫,每周都上演着奔波北京与上海的“双城记”,他将自己的微信昵称取名为“双城生活”,他已经是三届政协委员,今年是他参政议政的第11年,提交的提案累计超过30份。

作为基金业从业20年的老将,谢卫很少只为基金业鼓与呼,而是着眼整个金融行业、资本市场如何健康发展。今年,谢卫的提案就涉及新时代下如何建设资本市场强国以及加强金融监管建议等,同时,他还对证券时报提出的包括资管新规、公募基金行业20年发展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聚焦新时代如何建设资本市场强国

此次参会,谢卫的提案是《关于新时代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建议》,谢卫表示,作为改革开放的直接产物,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有30余年的历程,50余万亿元市值雄踞全球第二位,具备了更高层面谋求发展的基础。

“现在是新时代,国家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资本市场也近30年,也需要有一个目标,仅仅是修修补补保持平稳过渡肯定是不够的,资本市场也应提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目标。”谢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四个突出问题

谢卫认为,当前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

第一,资本市场未充分反映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例如,从2007年至2017年的10年间,我国GDP平均保持6.5%以上的增速,但同期上证股指不涨反跌,跌幅达40%。

第二,优质的新业态上市公司普遍流失。从1999年开始,新浪、搜狐、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一大批国内互联网公司赴海外和香港上市,这些企业上市后得到迅速发展,普通百姓分享了这些互联网巨头提供的交易便利,却难以从资本市场分享发展的成果。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财务指标、治理结构、效率往往难以满足A股的上市标准,这反映出国内A股上市审核标准与制度安排没有很好的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和大量新经济不断涌现的时代要求。

第三,资本市场退市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退市制度指标较为单一,主要以财务指标(包括净利润、营业收入)作为核心退市依据,尽管也有市场交易类和违法类的判断指标,但实际工作中很少运用。

第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待提速。目前我国多层次股权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包括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和新四板市场的金字塔层次结构,但层次不够完善,创业板市场门槛高、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三条解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谢卫提出了包括目标与创新意识、实行严格退市制度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三条建议。

首先是,金融监管部门应强化目标意识和创新意识。明确监管目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引导和鼓励创新型企业境内上市。

第二,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内容包括健全市场化、法制化、常态化退市制度,加大对中小投资者保护,完善退市制度指标等。

第三,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优化差别化发行上市条件,实施创业板、新三板市场的分层制度,在分层制度建立后,还要建立内部转层机制,以及明确创业板市场、新三板市场、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各自定位等。

公募基金20周年成就:制度优势值得珍惜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是公募基金行业20周年,你认为基金业20年最大的成就是什么,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还需如何努力?

谢卫:我本身是公募基金的一位老兵了,在1998年就参与筹建富国基金公司,到目前刚好从事公募基金行业20年。公募基金一路走来,其中形成的制度优势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尤其是在现在大资管竞争的格局之下。

我认为公募基金的3个制度优势尤其重要:

第一个是资金托管制度。资金托管制度现在看来稀松平常,但在20年之前是一个大的创举,防止了资金挪用。

其次,是信息披露制度。现在都强调信息穿透,无非是信息披露更全面,而公募基金所做的信息披露可以说是最早、最全、最客观的。

第三个,公募基金不承诺收益。在当时公募基金起步是很难的,尤其是基金很难销售。过去几年银行和信托都有承诺收益,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公募基金发展,但我们始终坚持,使得公募基金不承诺收益深入人心。

公募基金20周年问题:不应成为年轻人追逐高薪场所

谢卫认为,公募基金在过去20年发展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第一个是投资理念的坚持不够,经常出现摇摆。这里面包括了市场建设存在缺陷等复杂因素,导致做长期投资的土壤不够肥沃和充分,长期投资理念坚持过程中患得患失,给投资者塑造的品牌形象不够好。

第二个是公募基金行业的过度激励。目前公募基金行业事业部制、高薪酬等,行业的浮躁气氛比较严重,追求短期业绩和个人名利行为较为明显。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基金行业很难承担起更大的使命和更高的责任。

公募基金是普惠金融行业,作为老百姓理财投资的渠道,没有一定的担当责任和境界,是很难承担这些使命的,基金行业不应该成为年轻人追逐高薪的场所,而是年轻人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场所,为民众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基金行业需要继续充实一批有担当责任和有境界的人才。

第三个是投资者教育有所放松,尤其在资管时代,公募基金的对投资者长期投资的理念和方法,培训教育方面仍然做得不够。

聚焦金融行业热点

证券时报记者:站在机构投资者角度,基金行业怎么看待资本市场助力新经济“独角兽”企业?

谢卫: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业态变化明显,相应的上市审核标准也需要调整,比如,还继续只看财务指标审核合不合适,这些都需要重新审视。

独角兽企业上市受到鼓励,更重要的是,下一步监管部门需要常态化、制度化和流程化的改造,到底什么是独角兽企业,哪些又是非独角兽企业,需要出台相应的标准。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看待即将推出的资管新规,这对基金行业会带来的影响?

谢卫:作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员我很支持,资管新规是对整个大资管行业的规范,资管本身就应该回归本源,回归本源就需要净值管理,也是资管行业一个最起码的准则。

所有从事资产管理行业的金融机构,按照同一个标准,即在净值管理要求下进行公平竞争。

同时,也可以说资管新规将卸掉整个资管行业的地雷,比如保本保收益的刚性兑付产品,带来影响很大,可以算是直接绑架整个国家的地雷。

打破刚性兑付之后,比如以前刚性兑付的信托就要精益求精,寻找更好的项目。在净值型产品管理的要求下,所有的机构都需要围绕做深度、做细活、做精品去展业,才能挖掘出好的投资业绩。

公募基金进行净值管理的时间较长,都是净值型产品,尤其在二级市场方面肯定有优势,各个机构各自发挥的优势地方不同。

证券时报记者:在强监管下,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基金的规模扩张受到关注,你怎么看?

谢卫:在强监管下,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基金的规模扩张受到关注,最主要的是关注流动性风险,主要责任在基金公司,这意味着,基金公司要在发展和风险防范过程中取得平衡。

货币基金等规模的扩大肯定是有市场需求,尤其是银行的需求,这就考验各个基金公司对客户把控能力精准与否,对客户的资金性质和特点要深入了解,以及期限能否匹配。

如果基金公司努力冲规模,放松了风险管理,那么,基金公司首先受损的是声誉,其次,将受到监管的处罚。因此,基金公司需要做好平衡,管理规模应与自身投资能力匹配。

在这些过程中,有些公司某些阶段会比较激进,这可能导致毁坏行业声誉和引发更强的监管,所以各个基金公司在行业中还是需要有一定的节操。

同时,货币基金作为机构流动性管理的工具还是有很大价值,不能妖魔化,就看各家基金公司如何控制流动性风险。

另外,还应该看到银行进入货币基金是好事情,银行也需要进行净值化管理,除了货币基金以后还可能买债券基金、FOF基金或股票基金,有利于做大公募基金,也有利于银行更好的转型发展,鼓励银行资金进入货币基金,帮助银行更好的进行资产业务转型,更多的了解公募基金的优势和风险管理能力。

(原标题:基金业唯一全国政协委员谢卫:一针见血指出资本市场四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