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转、增持双“难产”,历史问题恐将海南椰岛拖入历史

曾稳坐保健酒第一把交椅的海南椰岛(600238.SH)陷入僵局。自2015年7月以来,其海口国资股份转让一直未果,至今已近三年时间。在此期间,海南椰岛还卷入了“伟哥门”事件,业绩一路下滑,甚至有可能因连续两年亏损而被戴帽。

同时以董事长冯彪为首的第一大股东北京东方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君盛)的增持计划也迟迟未有下文,被业内称为“忽悠”增持,极大打击了投资人的信心。在瞬息万变的保健酒市场,海南椰岛的发展步伐被严重拖缓,其节奏拖沓、产品老化等问题也被业内广为诟病,长此以往,海南椰岛很难再现昔日荣光,甚至有可能沦为历史性品牌。

国资转让三年未果

海南椰岛的国资股份转让可谓是旷日持久。3月14日晚间,该公司发布重大事项进展公告披露,自2015年7月后,该事件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公告显示,2015年3月,海口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资公司)与海南建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建桐)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并于同年 4 月 8 日向海口市国资委递交了关于国资公司将持有的 7873.7632 万股股份转让予海南建桐的申请。此前该申请已逐级呈报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进行审核。

国务院国资委审核国资公司申请后要求补充提供相关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文件。准备该文件需要一定时间,国务院国资委在受理时限内因未收到该文件,已于2015年7月23日将申请文件退回至相关部门。如今近三年时间过去,却仍处在“国资公司上级主管部门正在积极重新协调补充办理相关文件,并拟在取得该文件后依照审批程序递交国务院国资委审批”的阶段。

蓝鲸产经记者了解到,海南椰岛此前就国资股权转让一事多次发布重大事项进展公告,但皆处于久拖未决的状态。海南椰岛董事长冯彪也曾就海口国资转让一事回应媒体采访称,自己与海南建桐不是一致行动人关系。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海南椰岛的顶层设计和股东内部存在矛盾,内部控制权争夺不断,由此引发连锁反应,致使业绩持续下滑。

无独有偶,海南椰岛大股东东方君盛增持一事同样处于“卡壳”中。据公告显示,东方君盛拟于2017年9月14日起未来十二个月内增持海南椰岛股份,增持股份比例不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2%。但截止3月14日,增持计划尚未实施。

为此蓝鲸产经记者致电海南椰岛相关工作人员,对方表示,股东暂未增持的主要原因是为避开公司定期报告及业绩预告等信息披露敏感窗口期,而国资股权转让一事以公告为准。

连续亏损,市场承压

资料显示,海南椰岛前身为国营海口市饮料厂,建厂于1953年,1993年进行股份制改制,2000年上市,涉足行业包括:保健酒、白酒、食品饮料、房地产开发和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保健酒业是该公司的核心产业,主导产品为椰岛鹿龟酒、椰岛海王酒。

作为老牌保健酒企业,海南椰岛曾5次获得中国保健酒品牌价值第一,然而由于主营业务分散,股权转让久悬未决,拖累其业绩连年下滑,2012年、2013年、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59、3.11、4.92亿元。2015年海南椰岛还卷入了“伟哥门”事件,受此影响公司净利润一路走低,2014年、2015、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4188.82万元、1311.85万元、-3525.01万元。

今年1月,海南椰岛对外发布公告称,通过销售模式的变革,产品结构优化等举措,2017年公司业绩预计盈利约2100万元。不过在3月13日,事件发生逆转,海南椰岛对外发布公告称,因在部分收入确认、应收款项减值计提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判断,公司拟尊重年审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对相关事项做出调整,预计调整后公司2017年度业绩将出现亏损。

业内人士指出,若最终确认亏损,海南椰岛或因连续两年净利亏损而惨遭戴帽。

朱丹蓬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海南椰岛的经销渠道僵化、产品更新不及时一向为业内诟病,长此以往企业前景并不乐观。另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保健酒市场蓬勃发展,劲酒一家独大,一些知名白酒企业也相继推出养生保健酒抢占市场,海南椰牌作为老牌保健酒企,具有品牌和消费群体优势,若能够解决内在矛盾有望二次崛起,否则有可能沦为历史性品牌。(蓝鲸产经 朱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