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研究院杜晓宇:需通过技术和市场打破普惠悖论、防范风险

凤凰网WEMONEY举办第二届新金融·普惠实践峰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等嘉宾与会并就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等话题展开讨论。

近日,在凤凰网WEMONEY举办的第二届新金融·普惠实践峰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兼CFT50首席经济学家杨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兼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院副院长肖翔、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未来创发中心高级顾问李智慧、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等嘉宾,与会并就金融科技等话题展开讨论。

张承惠点评金融机构的科技应用时指出,近两三年来,越来越多持牌金融机构开始关注数字技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大数据、云计算、AI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越来越多。其中,持牌金融机构愈发重视和科技公司合作,比如某家银行曾和80多家科技公司有合作关系。她提出,数字普惠金融的科技赋能主要体现在,通过科技来开发传统持牌金融机构没有顾及的长尾市场。并直言,科技赋能一定有效,但也是有限的。金融科技可有效降低金融业务拓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降低经营成本,但科技赋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对于科技赋能金融的话题,肖翔表示,一是有助于提升服务可获得性。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进行操作,不受时间、地点、气候等客观因素影响,使金融“血液”持续流向更深、更广的经济“末梢神经”。二是有助于提升成本可负担性;第三则有助于提升供需可匹配性。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普惠金融供需两端的精准化和个性化匹配,使产品与客群、风险与收益、风险与能力更加匹配。

会上,腾讯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杜晓宇提出普惠金融可拆成“普”、“惠”、“险”三个字来解释。他认为,从这三者来看,普惠金融要解决的是普遍、优惠、风险三个问题,但这三者存在三元悖论,一般只能取其二。如果做到“普”,又做到“惠”,就会有风险;但如果既要“普”,又要防范风险,只能用高收益覆盖,这样就解决不了“惠”;如果解决“惠”,又解决了“险”,但这只能面向特定的人群,就解决不了“普”。

杜晓宇指出,“要想打破这一悖论,需要通过技术和市场解决。当前很多小微企业除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外,还没有市场,这就更需要通过赋能、数字化手段等去帮助他们解决市场问题,从而获得更好的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