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吉利上演“黑公关”罗生门, 商业对攻的热门生意该落幕了

最近,“黑公关”争议蔓延到了汽车圈。

最近,“黑公关”争议蔓延到了汽车圈。

10月18日,网络开始流传一张微信截图,截图显示,聊天群名为“吉利汽车公关分群”,而具体信息为要求网络账号发布“吹捧吉利,抹黑以长城汽车为首的国产车”等评论。

随后,吉利汽车官方微博账号发表声明称:假的不能再假,造谣者必受法律严惩。公司会诉诸法律手段,坚决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但这一声明却换来长城汽车的怒怼,长城汽车官方微博发布博文称,坚决抵制各种网络无良攻击,自主品牌成长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并置顶了该条微博。

文中指出,虽然吉利汽车对此事进行了官方声明,但某品牌拥有海量水军是不争的事实,专门抹黑所有民族自主品牌、粉饰自己,长城汽车严重谴责这种无良行为,并将采取法律行动,捍卫权利。

吉利官微虽未继续做出回应,但吉利汽车集团副总杨学良在其个人微博上转发长城的声明,指出微信内容8:31分发出,8:31分截图,绿色说明内容为截屏人自己所发,明显是有人炮制抹黑吉利,甚至不排除挑拨离间。

同时,杨学良还认为,用这样的抹黑内容给吉利扣帽子有失公允,希望和长城及其他品牌共同举报网络黑公关,维护合法权益,共同营造中国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

但显然,长城方面并不愿意善罢甘休,10月19日,长城汽车官微再次发声,挂出一些专门网络账号,称他们在365天×24小时内,不间断地发文攻击长城汽车,并表示这样的“黑材料”,还有足足两抽屉。

那究竟谁在泼脏水呢?蓝鲸记者多次拨打吉利和长城方面公关人士的电话,想了解两家企业对此事进一步的行动,但均未接通。

而这场“黑公关”的真相,也与以往多次发生在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争议没什么不同:谁是幕后黑手,谁是无端背锅,又一次无从下定论。

“黑公关”已成商业对攻的常用手段

根据百度百科,所谓“黑公关”一般指的是网络公关公司,本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理念,在网站和当事企业、个人之间充当着“掮客”角色。而隐藏在其后的,则是一条由推手、枪手、打水军组成的庞大的邪恶链条。

“黑公关”虽然由来已久,但在兴起之初并没有这么赤裸裸。

彼时,这种行为还叫做“深度公关”,而最著名的事件是2010年蒙牛黑公关的731计划。

根据刺猬公社报道,当年,有网贴提到:伊利QQ星里加了鱼油,会导致孩子性早熟,之后,此类信息开始疯狂出现在各种不同的网站。上述内容来自于「731计划」,该计划因为定于7月底完成,故内部定名为「731计划」。

而在警方的介入下,这起事件被定义为蒙牛将矛头针对伊利的恶性营销。2010年10月,涉案人员蒙牛儿童奶项目负责人安勇、北京博思智奇网络部负责人赵宁、郝历平、马野等四人已因涉嫌损害伊利商誉被正式批捕。

根据《第一财经周刊》报道,深度公关的范围以网络传播为主,信息发布涉及门户、中央网站、地方网站、行业网站、热门论坛、wiki社区等。一些长于此道的公关公司会雇佣谙熟互联网用语习惯的写手,尽量将帖子写得像出自普通消费者之手。有些公司会雇人去顶贴,而有些公司则让几个人注册不同ID假装成不同网民来发表评论制造舆论。

8年过去了,“黑公关”的阵地从网站社区论坛转移到了微博微信APP,但手段和方式似乎并未出现更多的革新,随着商业竞争日益激烈,"黑公关"事件倒是愈加司空见惯了。

从去年年底阿里和京东的"罗生门",到今年年初的"百头大战",再到直播平台虎牙和斗鱼的公关战,尤其是6月的"头腾大战",频发的“黑公关”事件越来越成为商业竞争中劣质必备品。

这门“黑生意”早该休矣

“黑公关”通过怒刷存在感,迅速成为互联网行业中最令人深恶痛绝的一门生意。

先看不下去的是媒体人,2017年底,知名媒体人秦朔发表公开倡议,呼吁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调查互联网“黑公关”。

而声称是受害者的企业,也逐渐加入到打击黑公关的行列中来。

315当天,小黄车通过公众号发出声明,呼吁315打击黑公关。小黄车表示,经过长期搜集整理,发现一系列对小黄车的攻击“有着明显的组织计划特征和幕后操作痕迹”。恳请国家司法执法机关深入调查、打击网络谣言,呼吁各界共同抵制网络黑公关。

但直到马化腾的一声吼,打击“黑公关”才算有了些进展。6月25日,腾讯公司官方微博发声表示,近期腾讯公司遭遇了持续、密集、非常规的恶意攻击,存在明显的"黑公关"操控迹象,腾讯已掌握一些线索,正式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日,腾讯官方微博再次发声,表明在其与警方的联合下,已抓住多名"黑公关"涉案人员。

前不久,警方破获一起互联网“黑公关”案件的消息引发不少关注,原因是该犯罪团队长期进行“黑公关”活动,曾多次发布针对百度等众多互联网公司的虚假新闻,甚至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人身攻击等不法行为。

百度不仅表示对“黑公关”保持零容忍态度,而且将持续配合多地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展开深挖取证行动,积极配合警方严厉打击网络传谣上下游犯罪产业链。

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行动,也意味着这门以“黑”为宗旨的生意,到了该落幕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