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鑫金服研究院:车抵贷行业典当思维的业务逻辑将向小贷过渡

日前,开鑫金服研究院发布《车抵贷行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未来车抵贷业务逻辑将从典当向小贷过渡,业务模式或将更精细丰富,市场规模收缩后或将逐渐稳定。

2018年车贷行业洗牌进程加速,日前,开鑫金服研究院发布《车抵贷行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未来车抵贷业务逻辑将从典当向小贷过渡,业务模式或将更精细丰富,市场规模收缩后或将逐渐稳定。

从2011年开始,车抵贷行业吸引诸多平台入局,2016年涉及车贷业务的平台数量已超过了1000家,经过了2017年一年的激烈竞争,2018年车贷行业开始洗牌。

外部原因来看,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合规备案延期分别对车贷资产端、P2P资金端形成重压,上半年交易规模为948亿元,同比下降20%。

从行业自身的固有特点来说,首先是典当思维简化了风控逻辑,在贷后难度加大、逾期率上升的情况下,行业离不开抵质押物的背书。从而使运营侧重于线下人力,资产端较难互联网化,效率不高,从根本上限制了车抵贷机构的增长空间。

此外,典当思维的一个直接表现是对借款人资质要求的降低,对收益率和逾期率的评估不足,车抵贷借款客户实际上是有车人群中的次级借款人群体,其信用水平总体不高,因此加大了车抵贷的业务风险。

因此,车抵贷向借款客户提供的借款产品或服务有较为浓厚的标准化色彩,但是规范化程度不高长久制约了行业发展,尤其是对借款客户的非法催收和变相收费问题仍有待解决。

报告指出,2018年初以来,一些车抵贷平台纷纷清盘,直接原因在于资金链上,原先大量暴力催收、强制拖车行为遭到打击,导致逾期或坏账的处置周期延长,同时公司垫付资金压力加大,最终经营难以为继。

在渠道方面,部分车抵贷在拓展业务的过程中采取加盟商的方式造成了一定隐患。由于加盟商往往比较小,管理较弱,在行业下行期资产回收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弱,其负责管理的资产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逾期与坏账上升状况,并直接影响到车抵贷平台的风控与运营。此外,如果车抵贷平台对加盟商宽于准入或疏于管理,就可能产生欺诈风险,如近期杭州可溯金融的加盟商涉嫌合同诈骗等。

在催收方面的合规要求也导致不良资产处理时间周期变长,平台垫付资金压力过大,逾期和坏账率增加,直接引发了车抵贷行业内的生存危机。由于之前简单粗暴的业务逻辑,导致资产质量相对不高,加上借款人履约教育需要时间,行业因此面临高昂的合规成本,要满足监管要求只能选择承受逾期与坏账,而缺少业务规模与资金实力的平台只能就此退出。

从市场空间来看,行业规模则会进一步收缩。尾部的车抵贷机构在洗牌中退出,尾部的借款人或在行业出清的过程中退化为更加次级的资产,而不再成为头部平台重点服务的对象,随之车抵贷机构的集中度将进一步上升。

综上,在整体收缩阶段,车抵贷机构的资金压力正在加大。

在以上行业背景特点下,报告指出,车抵贷行业趋势可能在业务逻辑、运营模式和市场规模三方面发生改变。

报告认为,车抵贷行业典当思维的业务逻辑将向小贷过渡。

如果不断提高准入标准,随着风险下降,资产将进入信用贷的级别,抵押汽车将不再是必须。

同时,随着业务逻辑的转变,业务模式也将进入精细化时代,可能向场景化金融和汽车后服务方向发展。一方面在精细化过程中,车抵贷机构强化获客渠道、控制资产损失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业务方向或转向开展信用贷业务、切入二手车销售领域,或考虑汽车后服务市场。

报告认为,车抵贷行业不会无限制地扩大,现实情况则是行业已经有所收缩,并且可能向少数机构集中。

在未来,车抵贷市场的前景或存在两种可能,一是由于风控要求的上升和整体风险水平的下降,车抵贷逐渐向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信用贷过渡,并可能大部分最终被信用贷取代;二是在收益覆盖风险的前提下,车抵贷仍能面向有车的次级借款人提供服务,但由于36%的利率上限,其很难向资质更低的借款人大量开放,而总体维持在一个平稳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