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共享办公套路投资人的那个人,拿着17亿美元跑了

诺伊曼会不会成为共享办公领域唯一能够“成功”变现且全身而退的创始人呢?

投稿来源:青峰财经

01

他是谁?

他,从自己的公司借钱买房子,然后租给自己的公司挣房租,一挣好几个亿的美元。

他,个人注册公司商标再转卖给自己的公司,直接获利数百万美元。

他,跑中国义务租柜台做买卖。看谁卖什么好,他就立马转型卖什么,几乎每周都转型。卖到最后,惹毛了全商场的人,谁也不给他供货,于是只好卷铺盖走人。

他,极度自信。他认为当你自信到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光芒的时候,其他人立刻会被你吸引为你痴迷,于是你就可以成你想成的任何事情。

他,在自己的车上接待投资人,并以脱掉上衣给投资人展示自己的好身材作为开场。

毫无疑问,这样的人就应该与失败为伍。确实他在美国开的公司经营不下去就要倒闭了,也似乎就要失败了。

可是实在没办法呀,总得挽回点儿损失吧。于是把办公室隔开来分租出去,结果又起死回生赢利赚钱了。不但赚钱了,还误打误撞成了共享办公的鼻祖。

但现在,鼻祖眼看又要被他经营到倒闭。实在受不了他,头脑还能勉强保持清醒的投资人们终于下定决心要把他请出去。

于是“很划算”的办法就是给他17亿美元,让他交出1股占10个投票权的近乎绝对的控制权。而公司其他想走的人可没这待遇,只能抱怨发牢骚。

他,不仅仅是自己要走,还想顺带把全球整个共享办公产业一起带走,因为这是他带来的。

他就是亚当·诺伊曼,一个聪明人都争先恐后要为他树碑立传的极度有钱的“蠢货”。

02

生意本身

急着为整个行业洗白的文章的调调基本都是共享办公把创意产业规模化了,很了不起。

还有人分析说,共享办公就是亚马逊的AWS云服务。弹性扩展、节约成本。

就连当了冤大头的孙正义也还在对外坚定表示,看好共享办公。

但是非常对不起,共享办公显然不是个好生意。

共享办公是伴随着创业大潮一起蹦出来的。那它是不是也会伴随着创业大潮的退去而消失掉呢?这个问题绝对值得深思。

什么人会租共享办公的地方呢?这得从她有什么说起。

以we不work为例。豪华洗手间,带加热座圈以及其它羞羞牛逼功能的高级马桶。

可以随时全球连线开视频会议的高级多媒体会议室。

牛逼繁华地段、开放共用生活空间、共享前台、社区,财税法务服务等各种B端服务。

甚至,一张办公桌一天起租。

很显然,租这个的人,一定对环境有比较高的要求,并且有钱,并且最好花的不是自己的钱。

进一步用户画像后发现,最匹配这种环境的用户只有一种,那就是已经拿到和认为自己能拿到VC投资的小的创业团队。

互联网一波浪潮已经过了;移动互联网一波浪潮已经马上到了退潮的时候;下一波还有没有,能不能成得了一个新的浪潮,谁也说不准。

也就是说共享办公,在本质上是一个浪潮产业。有创业潮她就旺,但资本寒冬创业退潮她就必然的要衰败。她可能并不具备能够穿越周期的能耐。因为创业大潮的降临并不是按照周期规律性来的。也许21世纪的创业大潮也就是开头的这20年了,后面再也没有了。

再从创业这件事的本质看看,你能很快发现创业跟共享办公完全是相互对立的。

创业一开始活下来最重要。要活下来就要节约成本。即便是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谁最开始的时候,还不是在自己家,要么就是从学生宿舍开始捣鼓起的。全球最知名的创业孵化器YC也鼓励创业者应该从自己家车库开始,而不是给创业者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

共享办公设施豪华,地理位置优越;提供冗余的高附加值服务;为可能的租户弹性扩张留着余地;因为短租,又是租给不够长期稳定的创业者,所以空窗期也是难以避免。

这些所有的共享办公特质,都在进一步推高每一个工位的租金价格。租金越贵,创业者有限的资金储备越容易承受压力,压力越大越容易跳租,跳租越多,租金就要变更高才能更接近盈亏平衡。这简直就是一个致命的恶性循环。

说完成本,再说注意力的事。创业需要更多的注意力集中。而共享办公所大力推动的社区特质,让这个点难以保持。

每天的时间都拿来和隔壁团队的人喝咖啡聊天了,谁还有心思工作?每天都想着某个团队的异性,以脱单扩列为生活乐趣,谁还能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超配的生活空间、享受主义,让真正想成功的人觉得,其实自己不配待在这样的共享办公环境里头。警惕并且迅速逃离才是唯一的正确选项。

创业者这条路,共享办公是真的走不通的。而we不work经营了这么多年,通过连年亏损的现状无法改变过来这点,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也终于认识到此路不通。于是开始转向,把办公室租给业务更稳定的大公司。

想必诺伊曼本人也很清楚,业务转向租给大公司是另一条死路。所以才假装很不情愿地拿着17亿美元拍屁股走人了。这个并不怎么新的业务增长点才开始,怎么又是死路了呢?

因为大公司的封闭性本质跟共享办公的开放性本质是完全对立无法兼容的。

比如,严格的保密要求;特立独行的企业文化;特殊的装修装饰需要;办公空间的特别排布需求。这些特质里没有一样是跟共享办公搭的。也没有一样是共享办公所能提供的。

如果大公司租共享办公空间,那也可能只是时间压力之下的权宜之计。等到租到的新办公室装修完成,人家就搬走了。而且显然共享办公空间开出的租金账单,要比自己独立租赁装修的成本贵出不少。

既然租给大公司也没戏,那么弹性扩张这个故事讲得通吗?对不起,还是讲不通。

跟存储处理数据的云服务完全不同的是,共享办公不可能设计特别高的冗余空间等着你弹性扩张。比如说,天猫有个双十一,当天的云负载可能是平日里的上百倍还不止。所以平日里的负载冗余空间就会特别大,闲置浪费,所以可以拿来换钱。

但共享办公不可能因为一年只有1天的超级需求,去冒剩下的364天空置的危险去专门弄冗余,成本上付不起啊。所以绝对没可能留着超大的冗余空间等着你扩张。

即便你是个特例,能出于业务拓展的需求,团队真的能够快速膨胀扩大的话,那结果是什么?结果只能是被弹性分配到其它共享办公空间去,跟母体分离成一块一块的。这沟通成本得有多大。租金已经够贵了,沟通还要造成巨大成本浪费,显然不适合。

共享办公这件事,真是条条马路统统不通,绝路啊!

现在能活下来的共享办公,要么是在持续不断的燃烧创始人本来的人脉资源积淀。要么就是下了血本的投资人出来死挺。不死挺咋办呢?真金白银都陪进去了谁甘心?贾跃亭都不甘心想翻身,何况......

这件事根儿上有问题,怎么翻都是翻不过来的,纯属瞎折腾。所以诺伊曼聪明啊,把投资人架到火上烤,自己拿钱跑路。

诺伊曼能够成功跑路,最厉害的点在于,他把自己包装的真的让投资人误以为,是他这个人极度不靠谱人不行才把事情搞黄的,而不是生意的根本不行。

这招瞒天过海·美人计简直是用绝了。

03

靠资本吹大的事迟早会破?

不能更认同,凡是只靠资本吹大的事情,迟早都会像气球一样被吹破。但也并不认同,用资本去吹这件事本身是错的。

一些还没有到孙正义这个级别的投资人,在私下里骂孙正义傻X。说是就是孙正义这种人,把创业公司的估价推那么高,活该,倒霉了吧。

客观的说,孙正义自己独创了一套投资心法,他只按他自己这套来。而且屡试不爽,次次巨大成功,他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这次是掉we不work坑里了,但绝对说明不了他的投资套路就失效无用了。

深以为诺伊曼绝对没有能力骗孙正义入坑,其实是孙正义自己主动找上门来跳进坑里的。为什么呢?

因为这符合孙正义的投资套路(公式)。孙正义认为,投初创公司的估价核心并不在于看现有团队有多牛逼,或者看现阶段数字数据有多炸眼。

这两点根本不重要。因为再牛逼的团队也会因为前景不明或者成长性不高而迅速瓦解。现阶段的数字数据再炸眼也可能很快被竞争粉碎,又或者被行业本身的特性给卡死。

那么到底要看什么呢?要看这件事所处的行业是不是存在垄断性的机会;以及是不是有巨大的潜在营收规模的可能性;以及现有的、可能的产品或服务,是否露出了散发着诱人生命力的迹象。

如果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YES,孙正义自己就要跳下来了,根本不需要创始人说服。怎么跳呢?

高估价+大笔现金=孙氏跳坑法

团队和数据都不可靠,都是不确定性因素;而机会、规模、生命力三者都非常可靠,都是确定性因素。

投团队和数据这种不可靠不确定的东西,投的只是现在这个时间点的事件截面。但任何一个时点截面肯定是无法停留保持的,随时都可能恶化。一般这种投资方法因为把宝压在不可靠不确定上,所以很难投对也很难投大。

孙正义投机会、规模和生命力。只有生命力一条是衡量现有团队值不值得投的核心点。很明显诺伊曼把we不work弄得很高级很性感,能成功挑起人的冲动和欲望。

人的天性里又总是懒惰的和享受的成分多一点。既然有现成的、舒适的,拎包进来立刻能营业的。那创业者填张支票出来似乎一点儿都不难。这就是生命力。

办公室共享租赁当然也是规模生意了。在产品认知上,不同的地区完全不存在任何差异性,所以这确定是个全球性生意,而且还是刚性支出的服务,而且还具备长期可持续性。

至于垄断性机会,共享办公在诺伊曼这个时间点绝对是有的啊。孙正义很清楚市场特别认“头部企业”,好的资源资本都是留给头部企业,向头部企业倾斜的。只要资本给的足,分分钟扶上头部宝座,享受垄断红利。这才是孙正义要的确定性的成功投资机会。

又要给大的资本,又要让创始团队卖命。让双方可以共享这个可靠的确定性机会,以便借着头部红利做大规模,垄断市场。那唯一的方法只能是给高估价,加强并固化这种确定性。

只有在高估价之下注入大额资本,才能快速把企业吹成行业领导者。只有高估价之下注入大额资本,才能留足空间吸引到更大规模的资本资源全部涌入这个吹出来的头部,把这个头部确认做实。

一旦做实,会给同期竞争者和后来者制造巨大的怯懦和死亡压力,以进一步形成事实上的商业市场垄断。

这么做,就是在可靠和确定性上追加更大的可靠和确定性。所以孙正义屡投屡中。而且都是大成。让那些投团队和数据的投资人望尘莫及。

人的思维水平不在同一个层级上,很多事即便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反复摆在面前,也死活都不去理解也根本无从理解。只能在自己又可怜又逼仄的空间里头偶尔探出头来,嘲弄别人一番,找找心理上的平衡。

04

诺伊曼对决孙正义

除了诺伊曼之外的任何一个创始人碰上孙正义,都可能不知道要怎么感恩戴德。但唯独诺伊曼不是。

他认为,他带给孙正义的机会,和孙正义带给他的机会是势均力敌相互对等的。两人也就是搭伙儿求财的关系。

所以他就明目张胆地打起了自己公司的主意,先到手为妙。他觉得他在学孙正义,他也要在可能的不确定性当中寻求必然结果。

于是又卖商标,又给自己公司当房东,到最后再演一出戏,痛快拿一大笔钱走人。这比孙正义绝多了。不得不说大千世界什么人都有。

至于,是不是因为诺伊曼拿出了一纸胡言乱语漏洞百出的上市材料,才把we不work搅黄的不得而知。

但能确定的是,整个行业除了继续往死了黑诺伊曼之外,还真拿不出更多有力的东西来洗白自己,重振声誉。

最后的疑问可能是,诺伊曼会不会成为共享办公领域唯一能够“成功”变现且全身而退的创始人呢?还真有可能。

这事是根本上不行。但还在于创业浪潮退却的太快了,资本寒冬也到来的异常迅猛让人始料未及。

这件事孙正义唯一想错的点,可能就在于脱手的时机。如果是2018年呢?也许早都成功甩锅给二级市场,也许就能跟诺伊曼一样全身而退了呢。不至于现在活活被套牢,还被放在火上烤。

经历过这次创业退潮和资本寒冬,we不work已经靠性感藏不住狐臭了。本质暴露无遗。想稳住身形不至于溃败的太快,可能真的需要一个产品大神,重新去找立足点。如果能找到就有机会重新崛起,如果找不到we不work就只能坐等破产清算并惨淡收场。

如果仅仅是重新包装强行上市,或许还能捞回来一笔。但越往后境遇越差,可能也就能捞最后一回了,且捞且珍惜。

难得还有人能让孙正义再交一回学费。或许他的投资公式就此改进升级了呢。别的投资人不知道,但孙正义确定还会有下一个十年二十年的精彩,拭目以待吧。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