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账通两度破发:市场认可度一片惨淡,能否打好金融科技突围战?

作为平安集团孵化的独角兽之一,金融壹账通在其成立四周年之际如愿完成IPO。从市场的表现上来看,金融壹账通并未得到足够的认可。

投稿来源:柒财经

作为平安集团孵化的独角兽之一,金融壹账通在其成立四周年之际如愿完成IPO。从市场的表现上来看,金融壹账通并未得到足够的认可。

日前,金融壹账通以“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为注册主体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0美元,股票代码为OCFT。上市首日,金融壹账通盘中最高涨至10.71美元。随后有所回落,维持小幅震荡。

截至2019年12月13日美股收盘,金融壹账通的股价报收10.08美元,与10美元的发行价基本持平,总市值36亿美元。柒财经旗下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发现,金融壹账通上市的第二个交易日就已然破发。

分析分为,相比2019年11月前赴美上市的中概股高达41%的首日破发率,金融壹账通的表现似乎在意料之外。Bloom berg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2019年上市的29只中概股中,有12只挂牌首日宣告破发。

其中,包括被称为“区块链第一股”的嘉楠科技(NASDAQ:CAN)、网易旗下网易有道(NYSE:DAO)、在线教育平台华富教育(NASDAQ:WAFU)、网红电商平台如涵控股(NASDAQ:RUHN)与原创媒体36氪(NASDAQ:KRKR)等。

而金融壹账通在上市前夜选择了保守定价策略,下调了发行价与发行规模。据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了解,12月12日前后,金融壹账通再次提交了更新版的IPO招股书。经过两次调整后,最终发行312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定价为10美元。

具体而言,根据金融壹账通于12月13日更新的IPO招股书信息,公司发售3120万股ADS,融资规模2.87亿美元(约合20亿元)。若承销商选择完全行使468万股ADS超额配股权,则共募集资金3.59亿美元。

一波又三折:募资规模严重缩水

早在2018年3月,就有外媒报道,金融壹账通正积极筹备海外IPO相关事宜,拟融资30亿美元。但由于港股动荡以及金融壹账通的表现不如预期,其上市日程被迫推迟。

此后又有媒体报道,金融壹账通将于2018年9月在港上市,最后也无疾而终。今年2月,有媒体报道称,金融壹账通正筹备2019年下半年香港IPO。根据报道,金融壹账通估值为80亿美元,计划筹资10亿美元。

不过,金融壹账通则多次表示对于市场传闻不作回应,也并未有公开的上市相关动作。直到2019年5月,有消息称,金融壹账通将与平安集团旗下主营支付业务的“壹钱包”合并,以期做大估值乃至为上市铺路。不过,鉴于央行反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VIE,“双壹”合并计划也最终落空。

2019年11月13日,金融壹账通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招股说明书,但未明确募资规模以及价格区间。此后,金融壹账通又多次更新了招股书,初步拟定了IPO发行价格区间为12至14美元,募资规模为3600万股ADS。

而在12月12日,金融壹账通上市的前一日,其招股说明书再次更新,把发行区间下调至9至10美元之间,融资规模减至2600万股ADS,为原计划的一半。12月13日,金融壹账通则公告称,融资规模为3120万股,发行价10美元,募资2.87亿美元,市值36亿美元。

相对于金融壹账通A轮融资后的估值75亿美元,已然缩水超过五成。根据中国平安2018年度年报,金融壹账通于2018年上半年共完成7.5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75亿美元。

此前,中国平安于2018年2月2日曾发布公告称,该集团旗下科技业务金融壹帐通完成6.5亿美元首轮融资,其投资方主要以IDG、SBI集团等境外投资者为主者。以此计算,金融壹账通A轮轮融资规模为1亿美元。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前夕,金融壹账通之所以下调预期,采取更加审慎保守的募资策略,是基于对当前股市环境欠佳,中概股募资规模普遍缩水这一事实判断所做出的策略调整。

有数据显示,对比2018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2019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赴美上市公司数量创新高,但融资额和价格水平却不及2018年。面对遇冷的市场环境,尽管金融壹账通采取了相对保守的融资策略,但依然收效甚微。

二级市场上,金融壹账通上市首日盘中破发,收盘时与发行价基本持平。而在第二个交易日,金融壹账通再次跌破发行价,报收9.75美元,单日跌幅为2.5%,市值蒸发0.9亿元。12月17日,金融壹账通最低跌至9.43美元,报收9.84美元,收涨0.92%。

平安是金主:背靠大树好乘凉

同时,正如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 CEO 叶望春在上市首日的致全员内部信中也提到:“上市不是终点,而是快速发展的新起点。”对于金融壹账通而言,其快速发展还未到来。

事实上,金融壹账通也在其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仍处于发展初期,“预计将来会发生经营亏损,并且我们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能力。”同时,将继续产生大量费用来开发解决方案来实现商业化,促进业务发展。

虽然上市之初股价并不惊艳,但身处蓝海,金融壹账通未来仍有可期待之处。叶望春认为,全球有17亿成年人没有银行帐户,仅亚洲就有10亿成年人;中国有近40%的成年人从未获得过消费金融服务,超40%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难以满足。

由此可见,金融科技公司发力B端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经过多年摸爬滚打,金融壹账通在行业内积累了可观的客户数量。资料显示,自2015年12月成立以来,金融壹账通为金融机构及其终端客户提供了1.8万亿元(0.3万亿美元)的交易量服务。

根据金融壹账通招股书,截至2019年9月30日,金融壹账通发展了超过 3700 家机构客户,覆盖中国6大国有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国内99%的城商行,以及46%的保险公司。

与此同时,2017至2018年,该公司总营收由5.819亿增长至14.135亿元,增幅达142.9%。截止2019年9月30日,该公司实现营收15.5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3%,且已超过2018年全年水平。

据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了解,金融壹账通与平安集团的关系也是其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公开信息显示,平安集团是金融壹账通最重要的客户和供应商,也是主要股东。并且在此次上市过程中,金融壹账通获得了平安集团的大力支持。

金融壹账通在其招股书中指出,其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从平安集团获得的营业收入为2.36亿、3亿和6.77亿元,占金融壹账通总体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0.5%、37.3%和43.56%。包括平安集团联营公司陆金所等在内,平安集团体系对金融壹账通的营收贡献占比超过50%。

金融壹账通还与平安集团签订了一份协议,双方合作延长至IPO完成后的10年,前提是平安集团继续持有或实际持有至少30%的股份。根据招股书,平安集团通过BoYuLimited实益持有金融壹账通39.8%的股份。

如果不行使超额配股权,在IPO发行后,平安集团将持有金融壹账通35.9%的普通股。此外,招股书也显示,平安集团子公司平安海外控股有意认购金融壹账通至多1亿美元美国存托股票(ADS)。

3年巨亏30亿:投入与压力并存

在掘金市场的过程中,金融壹账通的营收虽然获得大幅增长,但是目前仍尚未实现盈利。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以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壹账通的净亏损分别为6.07亿元、11.903亿元、10.49亿元。3年累计亏损已超过30亿元。此前,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曾表示,“金融壹账通50%的成本是放在新产品上,如果不做新产品的话马上可以盈利。”

同时,陈心颖也称,金融壹账通还会持续进行创新产品的开发和投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金融壹账通的研发成本为6.41亿元,是2018年同期的2.57倍,几乎与去年全年投入研发的费用相当。今年三季度,研发成本占总支出比例的57.29%。

营销方面,金融壹账通营销费用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的前9个月分别为2.08亿元、4.42亿元、4.72亿元。其中,2019年前9个月同比2018年同期激增116.81%。

成本支出上,2017年、2018年与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壹账通分别从平安集团购买了3.581亿元、6.758亿元和3.915亿元的产品和服务。有评论称,“儿子给妈打工的公司,也算有价值?分出一个部门来卖,让股东给他的部门买单。”

此外,金融科技市场看似是蓝海,实则竞争也愈发激烈。互联网巨头早已开始布局科技金融,如蚂蚁金服,微众银行、京东数科,苏宁金融,度小满金融等,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已颇具影响力。

同时,一些商业银行也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子公司一方面为自家银行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另一方面也在开拓市场,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可以预见,未来科技金融领域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金融科技To B,是个好机会,也是个好故事。但能否落到实处,还是一个问题。值得关注的是,服务金融机构上下游的多个大数据、征信机构、催收公司也接连被打击。更有多人被带走。

今年10月,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出席2019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有一些人打着普惠金融的幌子,却更注重一些其他目标,“但往往到最后风控出了问题,监管也没太顾得上。”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