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信2019年财报:上市不到两年亏损近35亿,押注“全国购”来救赎

财报亏损、股价大跌、高管离职、员工降薪,优信的2019年就像“生死劫”。

投稿来源:节点财经

上市不到两年,优信已经亏损约35亿元人民币,股价缩水超83%。

2018年6月27日,优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戴琨现身纳斯达克交易所,并在纳斯达克CEO鲍勃·格雷菲尔德的祝福中,敲响上市钟声。这也是国内首个登陆资本市场的二手车电商平台。

彼时,优信股票发行价为9美元/股,而截至2020年4月27日收盘,优信报收1.45美元/股,股价缩水约83.88%。

近日,优信集团发布未经审计的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以及全年业绩,财报显示,在2019年第四季度优信总收入为4.66亿元,同比增长61.2%;非美国会计准则下经调整净亏损5.80亿元,去年同期为3.23亿元,同比扩大79.57%。

值得注意的是,优信IPO至今已有7个季度,其中连续6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昔日“二手车电商第一股”的光环正日渐黯淡。

01

财报喜忧参半

最新财报显示,2019年优信总收入15.88亿元,同比增长140.9%;全年毛利润8.99亿元,同比增长274.1%;毛利率为56.6%,较去年同期的36.4%有所上升。

分业务来看,To C业务已成为优信的支柱业务。2019年四季度,优信To C成交量超过2.8万辆,同比增长26.5%;To C业务收入为3.88亿元,同比增长64.6%;全年To C交易量超过9.7万辆,同比增长153.8%;全年To C业务收入为13.47亿元,同比增长264.5%。

成本方面,2019年优信营收成本为6.9亿元,增长64.6%。总运营支出为21.93亿元。其中,销售与营销支出为11.8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4%;总务和行政支出为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2.4%;研发支出为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4%。除了研发投入保持增长外,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都有明显下降。

营收大涨,成本下降,表面上来看优信内部“开源节流”的确有一套。但从盈利情况来看,优信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优信2019年财报:上市不到两年亏损近35亿,押注“全国购”来救赎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财报显示,优信2019年第四季度剔除历史助贷业务产生的担保责任损失和信贷损失准备因素影响,公司持续经营业务亏损1.44亿元。纵观全年,优信2019年持续经营业务亏损12.92亿元,虽然较上年同期的24.88亿元有所减少,但是亏损已成常态。归属于普通股东净亏损为19.9亿元,上年净亏损为19.38亿元,变化并不大。

回归业务本身来看,下重注“全国购”业务不止优信一家,2019年2月,人人车的创始人兼CEO李健通过公司内部信的形式提出将“平台化运营和招募线下合伙人”提升到战略层面,这些线下合伙人被视为人人车实现“全国购”的第一步。3月,瓜子二手车(车好多集团)上线全国购业务,并通过多个媒体传播渠道铺设大量广告。4月,大搜车推出大搜车家选,通过联盟形式铺设“全国购”渠道。

亏损叠加竞争压力的增大,优信的2020年面临不小挑战。加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杰伊•克莱顿(Jay Clayton)北京时间4月23日发布言论称“因为信息披露的问题,他提醒投资者近期在调整仓位时,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恐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投资者也会相对谨慎持股中概股。

雪上加霜的是,从2019年至今,优信多位高管先后离职。先是CMO王鑫辞职,紧接着COO彭惟廉也选择离职,之后CSO井文兵、金融部总经理于景渊均宣布离职,CTO邱慧也在今年2月底宣布离开。半年多的时间里5位高层撤退,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事实上,除了管理层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外,优信品牌还频繁陷入各式各样的“丑闻”。在聚投诉平台上,与“优信”相关的投诉多达2762条,其中套路贷、诱导签订合同、蓄意抬高车价等关键词多次出现。无独有偶,微博旗下的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优信的投诉也达到2100余条。这些消费者投诉,让优信的品牌形象持续陷入争议。

02

战略比战术多,多次“断臂”自救

今年3月1日,优信致信部分员工称,由于公司经营遇到困难,员工需从即日起停工待岗。就在一天前,优信发文调整了部分员工薪资:一般员工降幅为20%-30%,高管降薪幅度高于40%。该规定持续3个月,暂定实行至今年5月31日。

优信2019年财报:上市不到两年亏损近35亿,押注“全国购”来救赎

图片来源:优信停工待岗通知书

上述政策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优信对内部“动刀”的决心,在企业困难之时,对一线节流是最快速可行的方法,然而优信真的缺钱吗?

财报显示优信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前三季度,优信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77%、73.92%和78.51%,到了2019年第四季度这一数字增长到91.36%,由此可见其偿债压力有多大。

优信2019年财报:上市不到两年亏损近35亿,押注“全国购”来救赎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除了“外债”多,优信的现金流情况也并不乐观,2017、2018年,优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8.34亿、-22.81亿。

重重压力下,优信多次尝试“断臂自救”。去年7月,优信将助贷业务卖给58金融旗下的Golden Pacer,获的1亿美元;今年1月,优信将旗下事故车拍卖业务以3.3亿元出售给博车网,并承诺5年内不再从事事故车拍卖业务;3月,优信将其起家业务“优信拍”卖给58同城,获得1.05亿美元资金输血。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造血”的难题。

按照此次发布的财报计算,2019年Q4优信市场营销投入2.55亿元,对应于28302台的交易量,单车平均营销费用超过了9000元,这意味着优信在财报中声称的13700元的单车收益,有超过65%用于车辆市场营销费用,再加上人力、仓库、检测保养等费用,所剩利润寥寥无几。

值得注意的是,13700元的单车收益,也已经较2019年Q3的14000元出现了下滑。

而随着2020年开年全国疫情爆发,二手车市场和经销商关闭,二手车物流、交付及产权转移受到阻碍,这些因素都对二手车购买和履约造成障碍,优信表示已严重干扰了其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业务运营,并可能继续影响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的业绩。

03

从多点开花到“一棵独苗”

资料显示,原本优信业务包括B2B模式的二手车交易平台优信拍,B2C模式的优信二手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汽车金融业务三类。

对比优信2017年的财务数据,我们发现其总营收为19.51亿元,交易总额达到434亿元。其中,来自C端的用户交易资金贡献额为260.16亿元,来自B端的交易资金贡献为173.78亿元,二手车贷款交易为130.65亿元。

在优信金融、优信拍先后剥离出售后,优信就仅剩下二手车“全国购”一棵独苗。

优信财报显示,2019年Q4单季度To C成交量超过2.8万辆,同比增长26.5%;To C业务收入3.8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4.6%。同期To C业务GMV达到33.08亿元,同比增长31.9%。

虽然目前这颗“独苗”长势不错,但是从多点开花到一颗独苗,优信的选择也显得被逼无奈。

事实上,优信选择出售金融业务的时机可以说相当不错,随着国内对于个人用户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管理政策逐渐完善,已有多家相关企业选择暂停业务甚至转型,如果优信仍以汽车金融为主要业务则有可能出现逾期率上升风险,这对于持续亏损的优信并不是件好事,选择出售该业务变相降低了企业风险。

至于为何舍弃赖以起家的优信拍,戴琨表示,B2B业务是优信探索中国二手车电商化的起步点,随着优信向个人消费市场的扩张,集团战略重心发生转移。剥离此项业务后,优信将专注于B2C“全国购”业务,获得的现金流也将助其长期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对于完全押宝全国购、同时又十分缺钱的优信而言,忍痛割爱是最优解。

但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优信‘全国购’的概念有效利用了区域之间的价格差,通过其信息优势放大利润空间,这是我个人理解的所谓全国购的精髓。我个人认为全国购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终会没有市场,因为它没有更好地去帮助消费者,反而利用了在这个领域中特有的信息优势,获取信息非对称的效益。”

这一模式能否跑通并且持续,尚且是个未知数。

可惜的是,这次疫情有点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行业数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统统暴露出来了。裁员、降薪、倒闭,都只是这些企业经营问题的表象化。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全国疫情最严重的的2月份,全国二手车销量同比下滑逾91%,明显高于新车市场约80%的跌幅。也有优信员工向媒体透露,此前公司日均交易量达300多辆。3月份,在疫情的影响下,这一数字萎缩至80多辆。

目前,虽然各行各业都加速复工复产,但二手车市场因为需要在线下完成验车、试车等环节,完全复工难度比较大。

04

总结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二手车乘用车市场累计交易量为1492.28万辆,同比增长7.96%。相较于新车乘用车销量近10%的降幅,中国二手车仍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期。

2019年1月,发改委、工信部等十个部门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 年)》,进一步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并对二手车经销商依照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

巨大的市场潜力加之政策利好,使得国内二手车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国购”模式被多家企业列为未来发展的核心业务,跨区域交易量的增长,问题也随之出现。遍布全国的严选店和全国购交付中心这种“重资产”模式已经和起初的线上轻资产模式背道而驰。这也让二手车电商绕了一圈又重新回到了线下为主的市场中,模式越重亏损越大的怪圈始终无法挣脱。

疫情之下,二手车电商企业,需要重新回到对经营模式的探讨中。正如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说的:“此次疫情将迫使二手车电商平台做一个选择:一是继续坚持原有的商业模式,但根据当前形势最大程度缩减成本,尤其是线下团队,待疫情过后再扩充线下团队;或者重新改变商业模式,再次回到线上,走轻资产的运营模式。”

生存还是死亡,对于当下的二手车平台玩家来讲,是一个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的问题。疫情之后,值得二手车从业者再次深思。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