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财富访谈|对话民生加银于善辉:规划养老投资,追求既定风险目标下的收益最大化

于善辉非常注重风险控制,其管理的两只养老目标基金均选择了目标风险策略,对组合的风险敞口、净值的波动率、收益的平稳性等都有着清晰的要求。

从12亿元到60亿元,从不足1万户到3万多户,规模增长4倍,持有人户数增长2倍。这是民生加银第一只养老目标基金——康宁稳健养老(FOF)交出的一年成绩单。

“我们每个月都会收到一些客户定投的单子,虽然可能金额不大,但仍然是非常可喜的一个现象。因为养老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更多是需要靠长期的、稳定的、持续的积累型投资,从而赚取时间的收益,我们一部分的投资者已经慢慢建立起这一共识。”近日,民生加银康宁稳健养老(FOF)、民生加银康宁平衡养老(FOF)的基金经理于善辉在接受蓝鲸财经采访时表示。

在个税递延尚未落地的这些日子里,虽然个人养老投资认识的普及进程缓慢,但于善辉仍然欣喜于投资者一点一滴的投入和积累,也非常珍惜投资者的信任。

他格外注重风险控制,其管理的两只养老目标基金均选择了目标风险策略,通过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细分资产风格分散化等方法控制风险,对组合的风险敞口、净值的波动率、收益的平稳性等都有着清晰的要求。

他认为,养老这件与时间为伴的事情,它赚的是时间的钱,因此,养老目标基金赚取收益的预期合理性、平稳性非常重要。

以下为部分对话实录:

养老目标基金一年成绩单

问:2019年4月26日,公司成立于第一只养老目标基金——康宁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期混合,你怎么评价这一年多以来公司在养老目标基金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于善辉:从业绩评价的角度来看,这只基金在产品设计上是一个固收打底,权益增强的产品,希望每一年可以给客户一个相对平稳、有一定竞争力的收益水平。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收益和投资目标是一致的,截至目前年化回报达到了13%左右的水平。(数据来源:wind,截止至2020年8月31日)

从规模的角度来看,这只基金最初成立的规模是11.68亿元,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后,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的规模已经增长到了58.59亿元。可以说总体保持了平稳的增长,也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

从持有人数的角度来看,我们从后台数据看到,在今年4月一年持有期到期开放赎回时,第一批持有人有40%左右选择留了下来,有的客户赎回后又陆续买了回来,此外还持续增加了一些新客户,所以我们的持有人数从最初不到1万增长到了3万多户。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看到了两个现象:一是客户面在持续的扩大,二是老客户复购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另外,我们也在后台看到,每个月都有一些客户定投的单子,虽然金额不大,但仍然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因为养老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更多是需要靠长期的、稳定的、持续的积累型投资、财富管理,赚取时间的收益,我们一部分的投资者已经慢慢建立起这一共识。

问:这一年多的运作时间发展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挑战?你是怎么应对的?

于善辉:挑战集中体现在两点:

第一个挑战来自于市场本身。过去一段时间市场不是很平稳,尤其是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市场波动较大,这对于我们养老目标基金的管理来说,风险控制尤其是回撤控制的挑战比较大。

控制回撤,要求我们用未来预期的视角去把握不同细分资产的预期回报。这里面有两个层次,一是大类资产配置层次上的股债平衡,把控大的资产方向;二是结构、风格上的优化和平衡,比如高成长和低估值的平衡。

因此,我们基于对当前市场和未来预期的判断改进了资产配置方案,尽可能控制回撤;另外,我们也减少了对市场不确定性本身的预测,更多去思考如何应对异常波动导致的巨幅回撤,因为如果能够花合理的时间回血,那么产品的封闭期可以包容一定的回撤。

第二个挑战来自于客户共识的形成和这一共识本身。不可否认,目前市场和投资者对养老目标基金的定位,很多仍停留在理财产品层面,而我们更希望它能成为投资者养老规划的一部分。

这就需要全行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共同推动。

自下而上层面,市场上的养老目标基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历史业绩支撑,积累了一定的客户数量,但很多持有人仍将养老目标基金看作一类稳健收益的理财产品,在持有一年、两年后就会卖掉,这和养老需要长期、持续投资的理念相违背,需要我们基金管理人在投资管理、投资者教育等环节继续努力。

自上而下层面,市场一直期待的税收递延政策仍未落地,我们其实不太关心递延的额度有多少,我们更关心的是税收优惠对养老规划和养老投资意识的唤醒,以及如何让这种意识持续下去,形成趋势。这将解决社会老龄化进程中的很多问题,也将解决资本市场基础资金长期化的问题。

在既定风险目标下实现收益最大化

问:在产品设计上,为什么公司的两个养老目标基金都选择了目标风险策略,而不是目标日期策略?

于善辉:我们一直认为,一个好的策略,如果客户没有接受,那么再好的策略也不可能得以顺利实现的,所以客户的接受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目标日期策略强调的是对你未来的养老规划,如果目标日期是2040、2050,就意味着要规划你在20年、30年后,退休的状况下需要做的养老准备,这其实是反人性的,投资者很难理解,特别是在没有税收递延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接受度比较低。

目标风险策略更适合当下的市场,它明确告诉了投资者需要承受的风险、波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自主选择,而我们的目标是在既定风险目标下帮投资者实现收益最大化。

问:相比第一只康宁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期混合,第二只养老目标基金康宁平衡养老三年持有期混合有什么不同?

于善辉:一是持有期的不同。第一只选择一年持有期,是考虑投资者接受度问题而做的选择;但在积累了一定历史业绩、客户基础后,我们有了设计三年期产品的想法和信心。

二是权益类资产仓位的不同。相比一年期产品的10%~30%,三年期产品的权益类资产仓位会提高到20~60%,那么中性的权益仓位将会在40%~45%,更强调股债的均衡与收益性。相对应,其年化波动率将会从5%会扩大到12%左右。

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期来看,三年期产品的可预期收益率要比一年期产品高一些,有利于投资者更快速的完成投资积累,尤其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年轻人。

养老这件事情是与时间为伴的,它赚的是时间的钱,因此,养老目标基金赚取收益的预期合理性、平稳性就非常重要。

基于历史平均收益的严格测算,康宁一年期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锚大概在6%~8%之间,年化波动率大概可以控制在5%左右,那么一年下来大概率是能够帮投资者挣到钱的;而康宁三年期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锚大概在12%~13%之间,年化波动率大概可以控制在12%左右,那么从三年维度上来也可以大概率帮投资者挣到钱。

通过各类资产的定位选择对应产品

问:对于目标风险基金来说,应该如何控制风险以满足既定风险目标?

于善辉:我的策略是自上而下做FOF投资,因此第一层就是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通过调整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控制风险。

但风险控制的本源,除了结构上的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外,更重要的,是对各类资产本身的定位,以及通过定位去做出的产品选择。

问:你对债券资产是怎么定位的?挑选债券基金的标准有哪些?

于善辉:对于债券基金来说,我的目标不在于获得Alpha,而在于它要能给我稳定的收益。

那么,在债券基金的选择上,我们更多时候以稳为主,强调它不能在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上有太多暴露。

例如,首先我们会考虑这家基金公司本身的信用文化,并倾向于选择相对保守和稳健的公司;第二,我们要看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要在3年以上,基金经理本身的风格不能太激进;第三,我们更愿意选腰部产品,即收益率排名在20%~40%区间的基金,因为一般前10%的风险会高一些;同时,我们更倾向于选择有一定规模的基金公司,以及有一定规模的产品,比如30亿元以上,以保证流动性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问:相对应,你对权益类基金是怎么定位的?看重哪些维度?

于善辉:对于权益类基金来说,我的目标就是获得Alpha,赚取超额收益。

问题是,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赚到Alpha?我们的策略是选方向,即风格资产的配置、行业板块的选择。通过选方向,我们可以在两方面赚到超额收益:

第一是方向上面超越市场的配置。这大部分我们主要以指数基金包括ETF来完成,因为指数基金的风格和仓位都非常充分,比如我们只需要判断未来3~6个月哪个市场风格更强一些,并进行适度多配,就可以赚到多配的钱。

第二是方向上面主动权益基金的选择。这时候,我们首先要选择的是在这个方向上风格稳定、不漂移的基金;其次,我们会关注基金经理在这个方向上持续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比如我们会看过去9个季度中基金经理是否在这个方向上有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如果其中有6个季度都有稳定的超额收益,我们就会重点考察。

风格清晰稳定是首要标准

问:那你是否会考虑某些把单一风格做到极致的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

于善辉:基本不会,并非我认为这种投资风格有问题,而是它的风险超过了我们养老目标基金的目标风险,我需要用其他产品去平衡这只基金的高风险,那么组合操作就会比较痛苦。

另外,虽然我们会在权益资产配置上强调方向,但我们的FOF并不会把单一风格做到极致。比如说我的组合里也会有高成长、低估值方向的,通过细分资产多元化平抑整体风险,控制回撤。

问:除了投资风格清晰稳定,对于换手率、持股集中度等操作上的风格和特点,是否会成为你筛选基金的标准?

于善辉:我们很少去关注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因为我们认为,这都是基金经理的特殊秉性。

比如换手率,如果一只基金的换手率很高,但它的净值表现很好,那么高换手就是合理的,因为基金净值里已经包含了它的换手成本。如果按照市场上的部分声音去严格要求基金经理低换手,就会磨灭了部分基金经理的个性,反而使他们失去了实现自己策略的能力。

可能市场对此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如果你能在一条细分赛道坚持并足够稳定,最终深刻理解这一赛道的本质,那就是一个很优秀的基金经理。

问:你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好的基金经理是有哪些共性的?

于善辉:我觉得好的基金经理一是都比较自信;二是比较专注,甚至有些书呆子气;三是一直在不停的学习,不停的进步。

我们在调研中经常会问基金经理,你投资过程中最不成功的案例是什么?后来是怎么纠错的?

因为投资本身是一个很反人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犯错在所难免,问题在于犯错之后有没有反思总结,进而完善自己的方法论,完善自己的投资策略。只有不断反思、进化的基金经理才会走的更长。

(作者:蓝鲸财经 裴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