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探校视频是会成为引流工具还是考生帮手?

教育机构介入探校是常态吗?除了他们,究竟还有谁在做探校题材类视频?

文|黑板洞察

5 月底,一条采访“韦神”的探校视频刷爆各大网络平台,原视频已获近 300 万点赞。我们注意到,该采访账号有道来探校借此机会涨粉到 40+w,远超过同平台有道精品课的粉丝数量(4.7万)。

探校视频的出现使大众多了一条了解各地院校的渠道,目前有关于探校视频的整体生态是什么样的?教育机构介入探校是常态吗?除了他们,究竟还有谁在做探校题材类视频?

01、探校视频之前,校园公开日是了解院校的主要途径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软硬件设备支持暂不完备,学生和家长只能亲临现场进行探校。探校即利用校园公开日等时间,探访、了解学校情况,可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K12 阶段,家长一般会选择让孩子就近入学,探校工作相对容易。但高校位置较为分散,探校工作受到阻碍,不少高校会集中举行高考招生咨询会,通过各个院校自己制作的宣传手册、招生简章和宣传海报等形式,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招生政策和宿舍、学习环境等。针对留学生而言,选择国外院校需更加谨慎,但出国成本较高,多数家庭选择依托中介,辅助探校。

2015 年北京广播电视台城市广播《教育面对面》创新推出“名嘴带你探名校”,全面展示各校办学特色和软硬件条件,并邀请招生负责人解析各校招考政策,实时回答网友问题,开启网络探校新模式。

02、探校视频深入各个教育阶段

2016 年前后,互联网传播环境发生改变,传播中的每一环节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反馈渠道及效率空前提高。自媒体概念形成,其借助互联网传播平台发挥的影响与日俱增。越来越多探校题材视频出现在人们视野,大范围代替原有媒体形式,通过校园采访、实景拍摄等方式帮助了解校园实际情况。

我们很难查证究竟是谁最先开始入局探校视频,从目前各大平台上传的探校素材来看,国内高校题材受众最多,其次是 K12 民办院校、国际学校或公办重点院校;从用户需求度来看,高校和留学院校探校需求更为强烈,其次是幼儿园和小学。

除去疫情时期影响,绝大多数高校属于开放管理,探校视频拍摄难度较低;而中小学阶段探校,公办院校管理严格,校园开放日外少有自媒体能够进入想要采访公立院校学生基本上都是在校门口完成拍摄,民办学校较容易实现探校。同时,还有的探校自媒体会选择探访线下机构,帮助家长进行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探校视频所带来的灵感,通过宣传片来展现自身精神风貌和软硬件设施的院校日益增多。2019 年开始,各大高校更是迎来了土味宣传片热潮,进一步助推探校题材类视频、公众号出现。

除探校自媒体外,部分在校大学生也会主动分享该校生活,尤其是清北等高校学子,有名校头衔加持,日常的学习、在校休闲生活也成为了一种探校形式。其次是生活或母婴博主等,因为自身需要,去幼儿园或中小学进行参观,介绍真实情况,这种探校视频只属于该类博主的素材之一,基本上不会转型专职做探校博主,但由于受众较为准确,也能吸引不少家长关注。在这之中,食堂这一场景更能吸引大众关注,民以食为天,黑暗或精致的料理能为院校增加不少曝光度。

随着自媒体的数量越庞大,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网络的隐匿性给了网民“随心所欲”的空间,部分自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会出现消息不完整、不客观、不公平,甚至有部分自媒体会过分追求点击率和曝光率而忽略了内容真实性和质量,导致了这些传播信息的可信度低或者内容低俗。

03、如今的探校更像是“探学霸”

然而这还不是探校视频最核心的问题所在,纵观目前各大平台上的探校自媒体,无论是专注幼儿园还是中小学、高校,其地域性都极强,院校选择受限,素材较为单一。目前已经存在同一地区有多家探校媒体的情况,所以越来越多的探校自媒体选择将实景拍摄介绍院校软硬件设施的形式改为校园采访,增加视频素材多样性,如有道来探校采访到的“韦神”韦东奕就是在北大“随便抓来的”。

还有的自媒体会逐渐发展为类 MCN 机构,吸引全国各地的高校学生加入,拍摄就读院校或周围院校的实际情况。但由于后续转化链路尚不明确,低薪或无偿拍摄并不能过多驱动学生参与。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机构而言,其所发布的探校素材,更像是该校招生简章的“搬运工”,缺少“实地探访”这一动作。前端链路的表面功夫和后端链路的尚不明晰使部分探校视频目前处于一尴尬境地。

但不可否认的是,探校视频帮助真正需要了解相应院校的学生和家长,也让更多的人们多方位了解如今的教育环境及学霸们的生活。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教育部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要求严控数量范围
中公教育获批教育部2022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卷在考研里的体育人
中公教育与湖北、陕西多地院校开展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