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味的种草笔记,还值得相信吗?

如果种草笔记变了味,就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文|NBS新品略 吴文武

“我又被种草了”,这是很多人在看了种草笔记后,忍不住“剁手消费”时发出的感慨。

各种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及很有场景代入感的种草笔记充斥整个网络,种草笔记已经成为引导和影响人们做消费决策的一大关键因素。

这些精美的种草笔记,真的如宣传所说得那么好?最新市场迹象却显示,种草笔记越来越变味了。

01 变了味的种草笔记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日前报道了一期题为《变了味的“种草”经济》的市场观察,揭开了种草经济疯狂之下暗藏的另一面。

在一些互联网平台上,看起来所谓的“真人试用推荐”的种草笔记,实际上却暗藏猫腻,甚至发帖人可能连用都没用过。

在豆瓣等多个平台上搜索发现,确实有不少针对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推广合作、代写代发、点赞评论的招募帖,这些帖子下面都有大量的回复和报名。

不用自己使用和体验产品,只需复制粘贴商家提供的图文素材,发布在自己的账号上,就可以获得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报酬。

种草还催生了一个叫“小红书代发员”的职业,一般代发一篇种草帖文价格在3元至5元,高一点可以达到10元至15元。

相信有不少消费者早已发现,现在很多种草笔记的文案、评论都已经格式化,千篇一律,风格趋同,甚至在同一个平台上还可以看到不同账号发表相同内容的种草笔记的尴尬情况。

02 人们为什么会被种草?

在过去的传统电商时代,人们在购物前,总是习惯性看看商品评论,好评多往往能吸引人购买,好评其实就是种草。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兴起,人们将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转移到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社区和短视频平台。

人人都可以进行分享,最开始人们只是分享吃喝玩乐,网红效应兴起,特别是短视频风靡起来,更是加速推动了社区分享商业生态的火爆。

种草本意为一种人工养殖草的方式,后来演变成一个网络流行语。

网络种草是指分享推荐某一商品的优秀品质,以激发他人购买欲望的行为,或自己根据外界信息,对某事物产生体验或拥有欲望的过程。

种草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把一样事物分享推荐给另一个人,也让另一个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行为,目标就是“安利他人”。

在新品略看来,种草笔记是一种带有社交属性的营销形式,本质上是一种KOL(意见领袖)营销。

种草笔记是企业品牌、产品或服务通过KOL信任背书的形式,直接触达粉丝,实现种草、被种草到拔草的全流程。

你在网上看到的种草笔记,实际上是企业品牌通过精心策划的内容,通过KOL种草笔记展示出来,吸引你关注和购买,殊不知这正是商家设计好的营销套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丁瑛曾表示,网红或意见领袖的一个核心卖点是“人物设定”(人设),即为网红自身打造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理念。

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即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一旦对某个网红的人设产生了自我认同,消费者就可能会被“种草”,进而购买网红推荐的产品。

03 种草笔记还值得相信吗?

种草笔记是一种营销手段,种草经济更是成为了一种商业模式和商业形态。

社区/社交分享平台、企业品牌、KOL网红、营销服务机构等行业参与者,都成为了种草经济的受益者。

比较有代表性的赢家就是小红书,小红书构建了分享属性很强为核心的社区/社交平台商业模式,一跃发展成为种草分享社区头部平台。

企业品牌通过种草笔记找到了新的营销方式,在网红效应的带动下,也取得了不错的营销转化效果。

种草经济更是成就了多个新创品牌,其中有代表性案例就是时尚美妆品牌完美日记。

完美日记从2017年创立之初,就确立小红书为其最核心的营销和展示平台。据媒体报道数据,截至今年8月中旬,完美日记在小红书共发布了1009篇笔记,完美日记在小红书上拥有195万粉丝。

种草作为当下最为盛行的一种KOL营销方式,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种草笔记生态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商业化。

当种草经济出现诸如前文央视报道的种草笔记暗藏各种猫腻,种草笔记成为一种隐形产业,出现流水线式的宣传及虚假宣传,其性质就彻底变了。

此时作为社区分享平台就应该肩负起管理和监管责任。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揭露过小红书“种草笔记”作假问题。

今年3月14日,小红书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回应,2019年1至3月,小红书反作弊技术团队处理涉及黑产账号138万个,作弊账号38万,作弊笔记121万篇。小红书正在不断搭建更先进的反作弊系统,以更完备的技术+更合理的社区规则捍卫社区生态。

互联网进入强监管和严规范的新时代,种草笔记虚假宣传及泛滥的问题,相信很快会得到有针对性的整顿和规范。

变了味的种草笔记,最终总会被消费者识别出和看透。

新品略认为,消费者愿意相信有真实的种草笔记,只有诚实的种草笔记才能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擦亮双眼,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各种所谓的种草笔记,理性看待种草笔记。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小红书滤镜翻车,“种草”不香了?
小红书“滤镜欺骗”,有苦难言
估值50亿美元的“种草”社区,小红书的商业化迷途
小红书离B站和知乎,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