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昆仑芯两代产品均在一年半左右完成设计,落地已超过2万片

今日,百度科技沙龙“AI呀,我去”第二期在百度大厦举行,此次以芯片为主题,详细讲解了芯片的生产制造环节、应用领域,及中国AI企业近期的实践。担任此次沙龙分享的是百度昆仑芯商业分析师宋春晓,基于多年从业经验,她为大家厘清了很多困扰已久的芯片问题。

蓝鲸TMT频道9月15日讯,今日,百度科技沙龙“AI呀,我去”第二期在百度大厦举行,此次以芯片为主题,详细讲解了芯片的生产制造环节、应用领域,及中国AI企业近期的实践。担任此次沙龙分享的是百度昆仑芯商业分析师宋春晓,基于多年从业经验,她为大家厘清了很多困扰已久的芯片问题。

纳米(nm)是芯片制程工艺的一种命名方式。为什么造芯这么难?宋春晓为大家介绍了芯片的整体研发和生产流程。一款芯片的前端和后端设计要耗时1~3年,设计完成后的流片环节,需要3~6个月,还会有流片失败一切重来的风险。流片失败3-5次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流片成功,仍然还需要经过3~12个月的测试调优,才能实现最终的量产。因此一款芯片的真正量产,一般要经历2~5年。百度昆仑芯两代产品均在一年半左右完成设计,也都是一次流片成功,体现了百度昆仑芯的研发实力和务实态度。

对于如何辨别AI芯片的能力,宋春晓认为过分关注单芯片的算力,只用算力指标去评判芯片“厉不厉害”,是片面的。通用性、易编程性和性价比,才是AI芯片之间竞争的终极指标。在此次科技沙龙上,宋春晓首次介绍了百度昆仑芯的业务和实力。百度从2011年起布局AI加速领域,昆仑芯团队的前身是百度智能芯片及架构部,他们一直深耕FPGA,到ASIC芯片已超过10余年。在产品能力上,昆仑芯2代在产品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上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在硬件方面,昆仑芯2代产品采用自研的XPU2.0架构,通用性全面提升,不仅能够支持NLP、视觉、语音等各种类型的算法,而且既能做推理、也能做训练,通用性非常强。在软件上,昆仑芯具备深厚的软件基因,产品的编译引擎和开发套件支持C和C++编程,可编程性、易用性等均对标全球最先进水平。在芯片的商业化场景上,互联网行业的客户是最大的算力需求方,他们业务发展快、研发节奏快,对产品的通用性和易用性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此外,他们非常苛求性价比。目前,昆仑芯是国内唯一一款被互联网大规模核心算法淬炼过的芯片,落地超过了2万片。

据悉,百度智能芯片架构部于2021年3月完成了独立融资,6月顺利完成分拆,成立了昆仑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估值已达130亿元。是业界唯一一家在体系结构,芯片实现,软件系统和场景应用均有深厚积累的AI芯片企业。在刚刚闭幕的”服贸会”上,昆仑芯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将为区域发展注入”芯动能”。

在谈及为何百度要做芯片时,宋春晓分享了百度对于未来的预判。算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产力,芯片是算力的来源。如同电力的普及奠定了工业社会发展之基石一样,算力将成为智能社会的基石。百度自身的AI能力,正在帮助从传统行业降本增效、提升生产力,赋能新产业,创造新经济价值。而性能更优、能力更强的昆仑芯,将有力支撑百度的业务布局。对于昆仑芯的下一步发展,宋春晓用“更快、更强、更省”来概括。昆仑芯科技将从架构、芯片实现、软件和应用各个层次创新,践行百度“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变简单”的使命。

相关阅读
地平线与觉非科技达成生态战略合作,布局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
杰理科技三闯IPO,募资额陡增4倍四成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苹果的“大杀器”
澜起科技新产品放量可期,关联交易与股权分散问题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