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下一个K12?

“吸引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也要谨防资本逐利。”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各大券商纷纷给出分析和投资策略:“民办高教、职教大有可为”、“政策春风频吹,民办高教被双减情绪错杀”、“未来3-5年是职业教育的黄金发展窗口”。

那么,职业教育,会成为下一个K12吗?

概要

《意见》提出,要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

细化来看,《意见》全文共7个部分22条。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明确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等工作要求以及主要目标。

第二部分“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通过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健全职普并行、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培养体系,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

第三部分“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围绕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对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第四部分“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坚持校企合作基本办学模式,通过不断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优化政策环境,创新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第五部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强化德技并修、工学结合。

第六部分“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通过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拓展中外合作交流平台、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

第七部分“组织实施”。要求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制度和经费保障、营造良好氛围,确保工作实效。

产教融合

《意见》用了两个部分来讲“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毋庸置疑,职业教育的本质性突出表现在产教融合,没有产教融合就失去了其作为类型教育的根本依据。

产教融合在中国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很多老中专都是企业办学或者行业办学,当时大多采用“校中厂”“厂中校”等模式,学生学技能都是“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来教。因此,彼时我国出现了一大批技术精湛的技能工人,为早年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90年代后期之后,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改制”“脱钩”“合并”等,学校从企业/行业全部划归地方教育部门管理,再加上大学扩招的冲击,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一段相对的“低潮”。

十八大以后,国家开始重新提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诞生了一批“订单班”“委培班”“校企合作二级学院”等,但由于机制不明确,激励不到位,真正的生产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并不高,并没有真正把企业的经验传递给学校,学校也没能为企业培养更为对口的人才。

虽然市场上诞生了一批以“产教融合”为主营业务的教育科技企业,试图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嫁接桥梁,但由于这类企业大多既不具备技术实力,也不具备领先的教育理念,依然无法解决校企合作“两张皮”的问题。在实际的运作中,变成了教育产业的“大集成商”,这就脱离了产教融合的目标。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职教二十条”,对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和现代学徒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对所有以职业教育赛道为主营业务的科技企业提出了命题:在一端是生产型企业,一端是院校的行业生态中,科技企业应该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以什么身份与两端的合作伙伴合作,拿出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参与到产教融合中去。

针对上述遗留问题,《意见》就深化产教融合提出三方面的举措。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推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启动实施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地方试点。

二是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健全国有资产评估、产权流转、权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

三是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各级政府将产教融合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专家解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蓝鲸教育表示,要让改革实施方案落地,解决之前行业企业办学存在的问题也是当务之急。

首先,提高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是关键。发展职业教育,我国一直要求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但从现实看,企业缺乏深度参与校区合作、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根本原因在于这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但对企业的直接贡献不大。

因此,要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可以给予相关企业税收优惠与一定的财政支持,如给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一样的生均拨款。毕竟,由上市公司、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企业掏钱办教育,或者赚学生的钱,而是力求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最终解决人才培养供需“两张皮”问题。

其次,还需要落实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办学,需要及时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而行业企业办学无疑具有这方面的优势,但如果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也就无法发挥这一优势。

另外,职业院校要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还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企业为主体办学,并非企业家说了算,而应该由学校的教授委员会(教师委员会)负责教育事务管理和评价,否则办学就难以避免急功近利。

同时,各大券商纷纷给出分析和投资策略。

浙商证券表示“民办高教、职教大有可为。目前相关上市公司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

国盛证券表示,“教育板块情绪有望改善,首推民办高校板块。”

国联证券表示,“政策春风频吹,民办高教被双减情绪错杀。内生外延增长逻辑畅通,优质商业模式本质不变。”

国金证券表示,“政策层面积极向职业教育发展倾斜,未来3-5年是职业教育的黄金发展窗口。”

图片来源 | 东方财富网

值得注意的是,熊丙奇表示,吸引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也要谨防资本逐利。这就需要完善现代职业院校制度。这其实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制度,不仅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应该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也是所有的职业院校实现现代治理的有效途径。

如此,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持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迎来职业教育的春天,想必指日可待。

相关阅读
中公教育与新高教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职教改革:挖机、鸡娃殊途同归
K12教育已末路,职业教育陷入迷途
资本抱团涌入,职业教育会否重现K12”内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