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云,能成为百度的第二增长曲线吗?

只有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公司,才能走向基业长青。

文|降噪NoNoise 孙静

如果只用一个词总结2022年中美科技巨头的共同点,那可能是「集体水逆」。

在美国,苹果被沙特阿美挤下全球最高市值的宝座,世界首富马斯克的个人财富,也在一个月内蒸发了近千亿美元。

有了这层心理预期,「降噪NoNoise」对互联网公司一季度的表现,没有太在意。特殊时期,单纯围观巨头的神话破灭,并无太多实际意义。因为数据与基本面之间,似乎隔着一面棱镜。

比起财报数据,「降噪NoNoise」更感兴趣的,是企业触底反弹的潜力如何。

中国的BAT,最少也见证了22年的商业沉浮。在波峰与谷底间反复切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科技企业的宿命。强如微软,也曾因为错失移动互联网的十年而在谷底徘徊,直到新上任的CEO萨蒂亚·纳德拉确定转型云计算,这才有了漂亮的「大象」转身。

换言之,只有那些通过不断更换增长引擎,进而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公司,最终走向基业长青。

上一篇我们研究了腾讯的新引擎——ToB服务的真实斤两,这一次,轮到拆解百度了。

01 智能云挑大梁,拉动非广告业务增长

5月26日下午,百度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百度总营收284亿元,这一表现超出市场预期。此前,外界预估营收278亿元左右。

真正的变化隐藏在各业务板块的数据当中。先说一个基本概念,财报中的百度版图,分为两块:百度核心和爱奇艺,其中百度核心包括现金流业务——广告(即网络营销),以及智能云、自动驾驶、小度等组成的非广告业务。

在第一季度,百度核心营收214亿元,同比增长4%;主力板块广告,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营收同比减少。这也没有办法,宏观经济与广告是水大鱼大,当水位下降,各平台的广告业务自难独善其身。

相较之下,比较亮眼的是非广告业务的同比增长35%,总收入57亿元。这意味着大盘子的增长以及超预期,更多来自非广告业务的拉动。

对百度来说,这是好事,说明新的增长引擎开始若隐若现。

如果再进一步细化,撑起非广告营收增长的主力是智能云,营收39亿元。百度CFO官罗戎的原话是,「受本季度同比增长45%的智能云业务推动,非广告收入同比增长35%。」

在百度的战略布局中,当下增长靠移动生态,中期是智能云,长期是自动驾驶和智能语音。目前从数据层面来看,百度的新业务正朝着符合战略规划的方向演进。

大致从去年开始,百度在财报中频频提及对智能云的期待。在2021年Q4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百度管理层对2022年的智能云增速提出明确的「KPI」,并作为年度四个运营重点之一——即智能云需要「维持高于行业水平的收入增长」。

一季度本来是企业用云淡季,百度智能云的增速有没有达到预期?从李彦宏用到的对外措辞——「强劲增长」来看,百度内部对智能云的表现应该是比较满意的。

相比同行,这一表现也可圈可点。从去年开始,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头部厂商先后回归到健康增长的轨道上,各家都开始强调利润、强调自研比重。与之相对的是收入规模的增速下降。

公开数据显示,阿里云2021年Q4增速20%,到2022年Q1增速降至13%,当然这与阿里云基数越来越大也有直接关联;基数更小的华为云,2020年同比增速168%,2021年则骤降到34%。至于腾讯,其2022年Q1的企业服务非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首次同比下降。

相较之下,百度智能云45%的增速,实属逆势增长。当然这一增度与百度智能云自身基数小于前三朵云、企业用云策略调整更倾向多云方案有一定关系。

不过「降噪NoNoise 」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内因:百度早于其他家强调「健康度」,且差异化策略的后劲开始凸显。

这可能是三年前的百度,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局面。

02 “后劲”

2019年的百度智能云,还在路径方向上持续调整。

在互联网云厂商中,百度发力不算早,但转身不算慢。这一年9月,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ACG)融入王海峰负责的CTO体系,2020年初,王海峰将原AIG(AI技术平台体系)、TG(基础技术体系)和ACG(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整合为人工智能体系AIG。

2020年的组织架构调整其实已经释放出一个信号,百度智能云从销售驱动转向技术产品驱动。百度否定了云业务不计成本、追求规模的扩张路径,希望达到规模和健康度的平衡。

这种先于其他云厂商的「保守」和克制,既有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也有基于竞争现状的战略调整。

在打法上,百度的思路似乎是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把差异化打透。而差异化的核心就是AI能力,即「云智一体」。头部云厂商中,阿里云有电商支撑,腾讯云有游戏生态,华为云有政企资源,反观百度,最核心优势还是技术,AI技术。

这一思路投射到业务路线上,有两点表现:在基础层IaaS、应用层PaaS之中,百度的重心是毛利更高的PaaS层,而不是规模更大、毛利更低的IaaS层,去年非 IaaS 收入能占到智能云的50%以上。《财经》此前报道,PaaS层营业利润率可高达60%-80%。在行业选取上,工业、能源、交通、金融、公用事业等垂直领域,是AI能力在数字化转型中作用明显的行业,也是百度智能云取得关键胜利的突破口。

百度管理层之前透露,2021年,百度智能云的智慧交通收入,实现三位数的增长,公共部门营收则是前一年的两倍多。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以累计合同金额超过千万元的订单计算,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已经被41个城市采用,覆盖范围较一年前的16个城市、一个季度前的35个城市持续提升。

百度花大力气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物」,2022年还入选了工信部2022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

很多制造业从业者对「开物」并不陌生,「开物」要解决的都是制造业最关心的问题,比如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把控,并在国内工业质检市场中做到了份额第一,客户中包括广汽本田等汽车厂商,以及3C、装备制造、钢铁、化工、水务等超过18个行业的300多家企业。

在与广汽本田的合作中,百度通过工业视觉智能平台的解决方案,用产线上7台球型摄像机,替代人工肉眼和四面大镜子的「原始组合」,实现对全车车灯的全方位智能检测。

在上述领域,AI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是能够算清楚账的,由此更可能带来复购率的提升。百度CFO罗戎在上一季财报后电话会上曾提到,去年有客户屡次购买AI云服务。

在IDC发布《2021H1中国 AI 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中,百度已连续5次蝉联AI云服务第一名。在Canalys报告中,百度智能云与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位列中国四朵云第一阵营,且增长势头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不过据「降噪NoNoise」观察,公有云市场第二名至第五名的排位并不稳固,彼此份额差距不大。尤其在天翼云、移动云等运营商发力公有云之际,百度智能云还未到松懈的时候。

当然,在一名云计算技术专家看来,「排名是虚的,利润才是真金白金。」这或许正应了李彦宏对百度智能云新任负责人沈抖的期待——实现「规模和健康度的量变到质变」。

03 智能云离第二增长曲线有多远?

始于不同出发点的BAT、华为,当下都不约而同地将云计算代表的企业服务,视为新的增长引擎。

不过能否担得起第二增长曲线,是有具体指标的。比如营收规模占比、利润贡献率,以及未来成长空间等。

以华为云为例,2021年营收201亿元,但相较于华为集团营收6368亿元6368亿元总营收的大盘子,这一规模有点杯水车薪,甚至比不上数字能源业务对集团带来的增长,后者保守估算也有500亿元。至于阿里云,2021年在阿里集团营收占比8%。腾讯近两年未单独公布腾讯云的收入,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2021年在腾讯集团占比31%,不过金融科技板块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

反观百度智能云, 2022年一季度在百度核心业务占比已经达到18%。考虑到百度智能云增速高于行业平均值,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对广告的持续影响,该占比在年内有望继续提升。

不过在另一个参考维度——利润贡献方面,百度智能云目前仍需一点时间。这一预判基于云计算的市场规律,早期耕耘者如阿里云,在投入13年后方才实现年度盈利。

当然相比早期入局者,当下互联网云厂商的运营思路已有所调整。比如前面提到的,大家开始看重非 IaaS 收入占比,这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毛利,更少的投入成本,以及潜在的比AWS、阿里云更快的扭亏为盈。

今年5月初,百度执行副总裁沈抖从移动生态调往智能云,智能云从CTO体系独立、再次成为一级事业群组的变动,被外界解读为智能云将要在商业化上发力。沈抖此前掌管移动生态时,积累了较为深厚的商业化经验。

百度集团层面对智能云业务的信心似乎越来越坚定,宽容度也越来越高。在Q1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李彦宏说,云和AI的结合,使百度形成了非常独特的竞争优势,市场潜力非常大。「只要我们能够通过AI云为用户带来切实的价值,那最终我们一定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收入和利润的,这也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必由之路。我们不会说现在在运营层面处于亏损状态,就不去大力地发展。」

据「降噪NoNoise」观察,百度对云业务的投入还在持续增加。当其他云计算厂商先后传出裁员消息时,百度智能云各业务条线仍在四处挖人。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