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心凌到孙燕姿,谁究竟才是背后的赢家?

让这些尘封记忆重新启动的背后是一场流量之争。

文|侃见财经

从刘耕宏到王心凌,从罗大佑到孙燕姿。一场场回忆杀激起了几代人的回忆,在那些怀旧的歌声里,我们借着声音怀念起了青年时代的无所顾忌、少年时期的懵懂爱情,以及成年之后辛酸的对比。

而我们不知道的是,让这些尘封记忆重新启动的背后是一场流量之争,平台之间的流量之争。

实际上,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国内比较大的平台就出现了见顶的现象,例如阿里八九亿、拼多多八九亿、腾讯十几亿的用户,几乎都已经是用户增长天花板级别的存在,所以抢夺用户的时间就成了平台之间新的“战争”。

那么为了抢夺,一些可以吸引用户的手段自然就成了各个平台要抢夺的资源,从最初的《中国好声音》开始到后来的《爸爸去哪了》,然后再到《乘风破浪的姐姐》,每一次现象级别的节目背后都是平台对于流量的一种试探与复制。

互联网发展二十多年里,的确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细心你可能会注意到,近十年里华语乐坛已经没有出现过现象级别的歌手了,那么原因在哪?

苏见信在参加《中国好歌曲》的时候就曾说过,所有电视台都在做翻唱的歌,这几年唯一进步的就是编曲。只有编曲在进步,只有唱功在进步,那我们的原创在哪里?

当然,这种现象的背后是音乐的一种速成,因为速成化、模式化的创作能带来更好的收益,所以原本沉下心来做音乐的那种氛围被这种现状冲破。当一首歌曲火了之后,模仿短时间就会成为一种潮流,当努力创作音乐的回报在减少时,那么留给经典的时间自然就不会太多。

从周期的角度而言,万事万物皆有周期,那么为什么今年这些以往现象级别的歌手才又以这种形式被展现在用户面前?

背后实际上是流量思维的具体体现,有的甚至能具化在公司的股价上。例如39岁的王心凌以一首《爱你》火遍全网之后,不少粉丝就称要买芒果超媒的股票去支持她,而“王心凌粉丝购入芒果股票为其加油”甚至冲上热搜,其后芒果超媒甚至被打上了“王心凌概念股”的标签。

5月24日,芒果超媒的股价一度甚至大涨了近10%,很多粉丝都涌入到了基金圈,那些持有芒果超媒的基金都成了粉丝购买支持的对象。

有的粉丝称,要买到王心凌出道。有的甚至还表示,王心凌出局就卖掉。

现象级的背后是一种流量之争的具体表现,实际上从基本面来看,芒果超媒近一年以来的表现并不算好。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市场一共有44只基金重仓芒果超媒,合计持有约1.57亿股,相比于2021年一季度末的1.79亿股减少了2200万股,而且公募基金对芒果超媒的持仓整体也在不断减少。

综合而言,这并非第一次影视公司受到爆火节目的影响,但是其最终都只改变了这些公司短期的走势,并没有整体扭转这些公司的颓势。但是对于平台而言,他们争夺的背后是一场对于用户资源的争夺,相比于一些A股影视公司的股价,平台对于流量的争夺则更有意义。

复古风、回忆杀只是一种方式,而并非长久维持的手段,因此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待这些现象。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