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电池火了,这家上游原材料龙头“坐不住了”

钒电池赛道将迎来精彩纷呈的扩张时代。

文|华夏能源网

钒电池火了,上游原材料龙头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钒钛股份”,SZ:000629)开始快马加鞭,持续巩固自身地位。

华夏能源网获悉,9月7日,钒钛股份发布公告称,自9月8日起,公司证券简称将从“攀钢钒钛”变更为“钒钛股份”,公司全称、英文证券简称及股票代码保持不变。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改名,钒钛股份解释称,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目前主营业务包括钒、钛和电,其中钒、钛是公司战略重点发展业务。为准确体现公司主营业务,改善资本市场对公司的行业定位认知,公司故此申请简称变更。

而就在此公告发布的前一天,钒钛股份还发布了一则增发预案公告: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不超过22.8亿元(含本数),其中除5.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外,其余17.2亿元将全部用在钒电池关键材料研发等项目。

华夏能源网了解到,钒钛股份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2016年剥离铁矿石业务后,主营业务形成了钒、钛两大板块,后逐渐成为了世界主要的钒制品供应商。

在钒电池上游资源环节,国内头部企业主要有五家,分别为钒钛股份、河钢承钢、建龙特钢、川威集团和德胜钒钛,五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80%。在此之中,钒钛股份具备年经营钛精矿100万吨和年产钒制品4万吨、钛白粉23.5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钒钛股份钒制品在海外和中国的市占率分别为20%和32%,且毛利率高达30.50%,数据居五家之首,钒钛股份的行业市场地位可见一斑。

而近期,钒钛股份之所以动作频繁,与整个行业的火热是分不开的。

今年6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其中提到: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

国家能源局的要求,凸显了监管层对储能电池安全问题的重视。随之而来的,是储能行业急需找到一种更安全的电池来替代三元锂和钠硫电池,于是,钒电池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钒电池全称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其催化活性高,具有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响应速度快、能源转换效率较高、绿色环保等优点。其并非新事物,早在2016年,国家能源局就批准建设了首个国家级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目前该电站已正式并入辽宁电网,正在进行最后的电池单体调试和系统调试,预计在今年9月底投入商业运行。

然而,今日不同往昔,当初钒电池储能项目只是为了起到示范作用,并不代表市场的选择。而如今,在国家能源局规定了储能电池的类型后,钒电池已然彻底成为了“风口”。近几个月来,众多企业接连布局钒电池领域,使这一赛道变得异常火热。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7月8日,中核钛白(SZ:002145)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伟力得签署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展开全面深度合作;龙佰集团(SZ:002601)则表示,公司电池材料研究所目前正在进行钒电池技术研发,储备相关技术,未来将根据钒电池市场情况,积极推动钒电池材料产业化。

与此同时,华安证券还发布研报称,钒电池赛道火热,拥有钒资源和钒电池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当下,在钒电池技术方面,国内走在前列的有国网英大(SH:600517)、上海电气(SH:601727)、北京普能、大连融科等。在此之中,国网英大自2010年就开始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研究,技术实力处于国内第一梯队;上海电气则已经推出了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

而深耕钒电池产业链多年的钒钛股份,虽然目前还没有布局钒电池产品,但其由上游原材料环节向中下游进行延伸的计划已经明晰。

在此次募资22.8亿元的计划中,钒钛股份表示将把一部分资金用于钒电池电解液产业化制备及应用研发。其解释道,此次实施的钒电池电解液产业化制备及应用研发项目,将为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形成钒电池电解液的技术研发、产业化、自主化能力,推动钒电池电解液技术革新,降低钒电池储能技术的成本,增强钒电池储能技术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钒电池产业的发展。

不难预见,未来钒电池赛道必将迎来精彩纷呈的扩张时代。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