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累计亏损超6亿元,Tims中国能否凭借上市扭转盈利?

江瀚指出,Tims的价格属于最初瑞幸价位的状态,但实际上,瑞幸在当时采用的是大规模的价格补贴策略,而Tims并未这么做,这便导致Tims在精品咖啡和快餐咖啡这两大赛道有些瞻前顾后,既不属于便利店咖啡、快餐店咖啡、包括Manner咖啡这样的快餐咖啡,也没有完全融入以星巴克为代表的精品咖啡,让自己的客群存在首鼠两端的状态,大家也不知道自己在Tims需要什么。这在此前Tims门店不多的时候问题不大,现在如此大规模扩张将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风险点。

在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完成后,9月29日,源自加拿大的全球咖啡连锁品牌Tim Hortons中国业务(“Tims中国”)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HCH”。本次融资后,Tims中国表示将继续拓宽业务,深耕国内咖啡市场。

不过,连续3年亏损,“流血”上市的Tims中国也让市场好奇:作为中国咖啡SPAC第一股,Tims中国能否借资本市场之力,快速抢占市场,为己“止血”?而面对竞争不断加剧的咖啡赛道,Tims中国又将以何种方式突围,实现“造血”目标?

外来咖啡黑马,Tims中国逆势扩张剑指千店

据了解,Tims中国是由Tim Hortons母公司RBI和笛卡尔资本集团于2018年合资成立。

次年,Tims中国在上海开出国内首店,确定了“咖啡+暖食”的差异化定位,其产品在15-30元价格段,介于星巴克等中高端产品和幸运咖等大众咖啡之间。由此切入市场后,随即开启了扩张之路。

“Tims进入中国的时间非常巧妙。”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2019年年初,中国的咖啡市场经过了瑞幸的教育后已经非常成熟,在这个成熟市场上,线下门店有星巴克进行市场教育,互联网模式又有瑞幸进行市场的充分打通,坐拥腾讯加持的Tims,可以说是充分拿到了市场发展的黄金时代。

“借助这种后发优势的机会,Tims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这就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咖啡玩法,甚至于在不少地方,Tims采用了与星巴克贴身肉搏的玩法,这对于Tims的发展早期来说可谓是非常不错。”江瀚如是说,

事实的确如此。进入国内市场后,即便面对反复来袭的疫情,Tims中国仍成功做到3年内迅速将门店拓展近400家、完成营收总额近10亿元的成就。至此,作为势头正猛的海外来者,Tims中国在腾讯、红杉等重量级投资机构多轮加持下,可谓以咖啡黑马的姿态在国内风生水起。

与此同时,发展一路顺利的Tims中国,还于去年将“10年开出1500家门店”的目标调整为“2026年前开出2750多家可盈利门店”,野心勃勃。

“流血”上市,靠资金抢占市场或非良策

然而,早期的风光背后,却是走不出的亏损泥潭。3年来,Tims中国的净亏损额分别为8782.8万元、1.4亿元和3.8亿元,累计超6亿元,且有持续扩大趋势。

在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看来,Tims中国的亏损是必然。“Tims中国目前在国内处于布局期,从门店的拓展、品牌的宣传、团队的组建、体系的建立以及供应链的完善等方面来看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要在短期内实现盈利较为困难。

如何缓解这一情况,业内人士表示,扩大规模化或是一剂良药。“随着咖啡赛道逐渐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跑马圈地仍是业内成员抢占市场、扩大规模的不二选择,因此,充裕的资金需求或也成为Tims中国急于上市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一说法,CIC灼识咨询总监张辰恺表示,于餐饮行业而言,人工与房租成本刚性上涨是长期存在的事实。门店的规模化以及品牌力的增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原材料的议价能力从而提升公司毛利率,且因为密集的门店网络摊薄物流成本,同时也能在房租上取得一定的优惠和议价。

不过,他也指出,回顾星巴克净利率波动上升的历史,咖啡企业净利率的上升也离不开对于门店本身的运营效率提升,包括通过一系列标准化SOP和数字化改革,从而去提升坪效、降低费用。

而对于Tims中国来说,受制其商业模式的困局,盲目扩张或并非良策。江瀚指出,Tims的价格属于最初瑞幸价位的状态,但实际上,瑞幸在当时采用的是大规模的价格补贴策略,而Tims并未这么做,这便导致Tims在精品咖啡和快餐咖啡这两大赛道有些瞻前顾后,既不属于便利店咖啡、快餐店咖啡、包括Manner咖啡这样的快餐咖啡,也没有完全融入以星巴克为代表的精品咖啡,让自己的客群存在首鼠两端的状态,大家也不知道自己在Tims需要什么。

“这在此前Tims门店不多的时候问题不大,现在如此大规模扩张将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风险点。”江瀚坦言。

咖啡赛道火热,突围挑战重重

抛开Tims自身经营,就行业而言,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增长潜力正吸引着各类企业纷纷进入咖啡赛道,而咖啡赛道火爆的同时,竞争已然非常激烈。

一方面,咖啡垂类玩家打得火热,本土以瑞幸、MANNER等为首的小规模高坪效的平价咖啡品牌,以M Stand、Seesaw、%Arabica等为首的精品连锁咖啡品牌,海外以星巴克、Tims、Costa、Lavazza等为首的知名品牌等,都在争相拓展门店网络,加大区域渠道布局。

另一方面,餐饮成员中,以喜茶、奈雪、蜜雪冰城为首的新茶饮衍生的咖啡产品、以麦当劳、和府捞面等为代表的快餐企业衍生的咖啡品牌数不胜数。此外,跨界玩家如李宁、特步等也纷纷布局咖啡领域,如张辰恺所言,这类企业则意在通过咖啡的社交属性与年轻人建立连接,打破消费者对品牌的刻板印象,探寻品牌年轻化的新路径,并且通过吸引消费者前来打卡拍照从而给自家品牌引流。

而面对咖啡赛道“百家争鸣”的情况,即便是行业巨头星巴克,也难逃业绩下滑命运,2022年以来,星巴克中国市场的营收、同店销售额及客单价等多项指标持续下降,处境略显尴尬。而此前的黑马选手瑞幸,至今也仍未实现盈利。

在业内人士看来,短期内疫情的反复爆发,精品速溶、自制家庭咖啡等需求会增加,从而对线下咖啡的到店实际消费额有一定冲击,与此同时,在新晋玩家的争相入局之下,星巴克定价过高加上品牌价值在不断下降,也影响了自身业绩。

在这场时间的马拉松内,张辰恺认为,入局玩家只有通过不俗的口味,高性价比以及独特性,才能在咖啡行业中杀出一条路来。而对于Tims中国来说,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能否顺利走完突围之路,实现扭亏为盈,一切还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