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医美难回暖,变美缓一缓?

“兔年春节,不做医美。”

文|子弹财观 胡芳洁

编辑|蛋总

今年春节,随着全国疫情进入流行尾期与管控措施逐步放开,人们或奔赴温暖的南方度假,或回家过个好年,隐约出现了“报复性消费”的迹象。不过,在众多消费复苏的苗头里,有一项消费却缺席了春节旺季。

“我本来想在春节前去做医美,但后面还是决定不做了。”北京的李悦是一位有多年医美经验的消费者,每年春节前她都会去打瘦脸针、水光针,但今年她改变了计划。

“不仅是我,我们公司小伙伴想在春节前做医美的都暂停了。”李悦说,“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难判断,新冠感染后去做医美是不是真的有风险、有哪些风险。”

在春节前,李悦身边大部分人都“阳康”了,尚处于恢复期中,加上最近媒体报道称有消费者“阳康”不久后去打肉毒毒素出现恶性反应,这让大家有了多重顾虑。

1月1日,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发布《新冠疫情时期整形美容医疗风险管控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新冠阳性以及正在康复中的患者禁止实施任何医美项目。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冠感染带来的健康焦虑,被进一步激发出来,“新冠阳性和康复中禁止任何医美项目”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阅读次数超4000万。

这更是让李悦和她的小伙伴在摇摆不定中坚定下来:今年春节,不做医美。

春节前后本是传统的医美消费旺季,但今年新冠感染大爆发正好与这个时间重合,叠加对感染后医美风险的担忧,传统医美消费的高峰期会在节后到来吗?新冠感染带来的不确定性,又将如何影响医美市场的走向?

消失的“旺季”

“春节前后的消费高峰,我觉得还会来,但不是现在。”联合丽格医疗美容集团董事长李滨对「子弹财观」表示。彼时距离兔年春节仅剩8天。

据「子弹财观」了解,1月上旬联合丽格接待的求美者比12月份明显增加了,但也只有去年同期的50%左右。

北京首玺丽格医疗美容机构院长韩胜,也感受到了节前医美消费的“热”与“冷”。“看与什么时候相比,与前几年同期相比肯定是下降的。”韩胜对「子弹财观」表示,但是相比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还是好了很多。

“从三四天前开始,诊所里的求美者明显增加了。”韩胜表示,12月北京感染高峰到来,首玺丽格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在同一时间全部被感染,所以诊所在12月依然维持着日常运营,到了1月中旬“每天的接待的求美者至少是12月的3倍”。

尽管如此,也只有去年同期的60-70%。

在韩胜看来,不仅人数比去年同期变少了,最近增加的求美者跟往年也有结构性的差别。

“光电类的项目复苏最快,但是手术类、注射类,没有往年增加的多。”他说,主要是因为很多人转阴康复之后状态不太好,这导致人们没有心气去做整形。

其次就是舆论上的影响,行业组织发文提示求美者转阴康复之后一个月“禁止”进行全麻手术等,也给市场带来了显著影响。

通过与消费者、医美机构负责人的沟通,「子弹财观」发现,手术类、注射类医美项目复苏慢,与今年1月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指导意见存在直接关联。

1月1日,中华医学会发布《新冠疫情时期整形美容医疗风险管控指导意见》,指出新冠阳性以及正在康复中的患者禁止实施任何医美项目,新冠转阴康复早期(4周内)患者慎重实施中小医美项目、原则上禁止开展全麻手术。

指导意见还明确指出,建议康复4周以上再实施注射肉毒毒素和玻尿酸。这正是注射类医美项目中最主要的两类产品。

北京是此次新冠大规模感染发生最早的城市之一。脉策科技首席经济学家、知乎答主数据帝陈沁(chenqi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地铁客流曲线图预测北京约在12月15日达到感染高峰。

若按照12月15日感染、平均抗原转阴周期7天计算,至少要到1月19日(农历腊月28日)才符合中华医学会建议的可实施医美注射和手术的时间。而此时距春节仅两天,很多医美机构也放假了。

这意味着,根据中华医学会的指导意见,以北京区域为例,绝大部分人都不适合在春节前实施注射类和手术类医美项目。

不同的“吹哨人”

毫无疑问,医美行业注定会缺席兔年春节这一消费旺季,而人们感染新冠后做医美,可能产生额外风险,确实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也成为中华医学会发文以及消费者暂停医美消费的重要前提。

那么,这些可能的风险是什么?

新冠感染可能损害人体机能,给手术安全带来不确定性,这一点基本上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

不过,在非手术类项目上,业内则存在争议。

根据中华医学会指导意见,新冠感染后,肉毒毒素注射的疼痛及过敏风险增加,玻尿酸等注射充填疼痛及过敏风险增加、吸收加速,因此,转阴康复4周以上方可实施注射。

“4周这一时间节点是如何制定的?有没有科学依据?针对不同的毒株、不同的新冠症状是否都适用?”有医美业内人士质疑道。

该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分会可以提醒求美者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谨慎选择医美项目以及实施医美项目的时间,但具体的规则制定或仍然缺乏足够的科学数据支撑。

李滨认为,到底什么时候适合做医美,应该在医生和求美者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由医生加以判断。同时,医生把日常的医疗规范做到位,就能避免大部分风险。

“比如,注射肉毒毒素之前,先做皮试。美容外科术前的详细问诊,对求美者基础疾病情况详细沟通了解,以避免并发症和手术风险。”李滨说。

韩胜则认为,建议人们新冠转阴后暂时不要做全麻手术是合理的,但是延展到一个月不能打玻尿酸和肉毒毒素,这就有点过犹不及了。

“转阴康复2周之内注射肉毒毒素的话,一定要做皮试以避免过敏风险。如果转阴康复达到4周,就应该视求美者具体情况由医生来判断。”他说。

不过,在顶智医美创始人王建中看来,关于指导意见的争议意义不大。

“现在没有确切的数据可以佐证,保守一点可能是一个更安全的选择。”王建中对「子弹财观」表示。

他表示,因为市场上有很多中小型医美机构,大部分机构的老板也都不是医疗出身,更没办法看懂现在这样一个状况。

“尤其是中小型机构,还是会按照指导文件去工作的。中华医学会指导意见出来之后,很多机构也开始做运营调整,包括调整问诊流程、添加与新冠感染有关的内容到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提示里面等。”王建中补充道。

据「子弹财观」了解,目前医疗能力强的医美机构,更多是参考指导意见,具体怎么做,还是依据医院自身的制度以及依托医生具体面诊后的判断,来建议求美者是否可以实施医美项目。

因此,指导意见的积极意义更多在于,对于中小型机构、医疗能力不强的医美机构起到了风险提示的作用。

“每个人感染新冠的症状都不太一样,程度与轻重千差万别,充满未知。可以说疫情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医美的操作方式。”李滨表示。

目前,不少医美机构都开始进行运营调整,出台与新冠感染相关的就诊制度,增加面对求美者的沟通信息列表及风险提示。

「子弹财观」获取的一份北京某医美机构的“新冠病毒感染风险防控要点”文件显示,该院从到院环节、面诊环节、治疗环节都进行了相关流程的规定,求美者在治疗之前,除了签署常规的文件外,还需要签署一份《新冠病毒感染面诊告知书》。

“中华医学会是一个学术组织,并不具备制定行业标准的权力,所以这份指导意见只是给行业提供建议和参考,并不具备强制效力。真正有权利制定标准的,一个是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一个是各个地方的医疗美容质控中心。但目前来看,只有浙江省的医疗美容质控中心发文了,其他地方并没有看到发布相关文件。”韩胜说。

1月3日,浙江省医疗美容质量中心发布《关于新冠感染后实施整形美容治疗和操作的安全提示》(以下简称安全提示)显示,全麻手术建议康复四周后实施,局麻手术建议康复后2周以上实施。

对比中华医学会的指导意见,浙江省这份文件对康复后可实施医美项目的间隔时间要求更短,肉毒毒素注射为康复1周后,光电治疗无间隔时间要求。

在新冠疫情这一特殊事例下,医美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也在加强,虽然短期内会对行业发展有一定制约,但总体上是对求美者健康负责,也是为行业长远发展而考虑。

目前,从业者还在学习如何应对这个新问题,大家都有共同的担忧:消失的“旺季”还会到来吗?

复苏的可能性

医美需求何时复苏?从业者和求美者普遍都将时间调到了2023年春节后。

开源证券在研报中分析认为,医美消费粘性较高,需求只会递延、不会消失,因此看好2023年防疫政策优化后的医美需求反弹。

红塔证券则认为,相较于线上化程度较高的化妆品行业,医美几乎是纯线下的消费场景,预计恢复弹性更大,轻医美需求释放则是医美行业复苏的重点所在。

但在从业者眼中,实际情况则更为复杂。

“医美市场的复苏预计会在第二季度。”李滨说。在他看来,市场的恢复会比较缓慢,一是疫情的影响,包括新冠感染带来的风险等;二是消费者收入也因为疫情受到了影响,口袋里没钱是现实问题;三是行业严管对医美营销的限制加强。

“医美是一个强决策的消费型医疗。强决策的消费,很大程度上依靠营销来拉动。但是现在行业是强监管,这个趋势不会变,在这个情况下,以往那种大水漫灌式的营销就受限制了,这也会阶段性影响行业体量的增长。”李滨总结道。

不过他也强调,“从长远来看这是好事,让这个行业尽量减少事故、纠纷和风险,大家拿真本事来提供服务,未来主要的医美营销方式一定是服务导向的。”

这些挑战,并不会因为疫情管控政策的变化而消失。

“只有少部分的医美机构,才是那些所谓‘和时间做朋友、苦练内功’的。对于大部分机构而言,防疫一放开,就意味着,从此就是搞钱。”王建中表示。

在他看来,这类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机构,在2023年依然会非常艰难。

“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公立医院也在加强医美这块的投入,大家都来分蛋糕,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内功。另外,消费者也变了,他们更理性、更智慧,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更看重医生的专业性、机构的服务性、流程的规范性、咨询的真诚度。”王建中对「子弹财观」分析。

“消费者成长倒逼着行业去成长,这一点也会在2023年进一步体现出来,这对从业者而言,不是轻松的事。”他补充道。

兔年春节即将过去,疫情影响因素也逐渐褪去,医美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将会更为清晰地暴露出来,这也是从业者即将面对的残酷现实,行业“大洗牌”仍会继续。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