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证券分公司老总带头“飞单”被警示,折射风控漏洞、产品单一等业态问题

合规问题屡现,业绩表现多年不佳,大股东拟转让所持股权,清仓离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8月2日讯(记者 胡劼) 近日,一券商分公司负责人大搞“飞单”业务引火上身,遭监管处罚。

蓝鲸新闻记者关注到,因合规管理不到位,广东证监局对中山证券佛山分公司以及时任负责人开具罚单。

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中山证券佛山分公司原负责人周桂崧存在私自销售非中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代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并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情形。分公司多名原从业人员参与了上述活动,反映出分公司合规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基于以上事由,广东证监局对中山证券佛山分公司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认定周桂崧为不适当人选,自监管措施决定作出之日起2年内不得担任证券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分支机构负责人等职务或者实际履行上述职务。

图片来源:广东证监局

这并非中山证券第一次合规管理出问题。今年2月,因私募资管业务存在合规内控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中山证券及高管被连开三张罚单。

据记者了解,证券从业人员私自销售非所任职机构发行或代销的金融产品,在业内被称作“飞单”。“飞单”的金融产品通常会被包装成“高收益”“低风险”的形态来吸引客户,但是这些被私自出售的不属于券商代销的产品,并没有通过券商内部合规与风控部门审核,若出现亏损较大等问题,极易被客户抓住把柄,继而引发纠纷。

既然风险不小,为何从业人员还要铤而走险?

对该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券商分支机构对于大部分代销产品所给的提成较低,部分从业人员为了“挣外快”选择“冒险”代销其他机构的金融产品。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通过“飞单”业务获利,只是一部分原因。多位券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券商C端业务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当客户提出一些理财产品配置的需求时,如果券商内部没有适配的产品,某些业务人员为了和客户建立长期良好的服务关系,可能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帮其从外部“定制”合适的金融产品。

不过,出于合规、谨慎展业的要求,券商内部“飞单”的现象在逐步减少。

“从产品角度来看,小型券商因为理财产品类型相对较少,在合规风控不严格的情况下,会存在一些‘飞单’的情况。但大型券商的产品种类已经很丰富了,且私自代销的产品一旦出现大幅亏损,更不好和客户交代,得不偿失,因而现在员工‘飞单’的意愿并不明显。”一位受访的券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虽然在合规问题上屡“栽跟头”,中山证券近期业绩有所回暖。据最新财报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山证券实现营收4.84亿元,同比增112.28%;净利润为1.6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带动母公司锦龙股份(000712.SZ)净亏损同比收窄至3790万至7290万元。在此之前,中山证券已经连续三年亏损。

尽管如此,控股股东“清仓离场”的决心已定。6月6日,锦龙股份发布公告,为了加大资金回笼规模,以期加快推进公司业务转型,公司正筹划转让所持有的中山证券67.78%的股份。7月27日,锦龙股份公告转让进度称,截至目前,拟转让所持有中山证券67.78%股份的交易已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预挂牌。不过,预挂牌仅为信息预披露,尚处于征寻标的股份意向受让方的阶段,股权转让能否尽快推动仍存在不确定性。(蓝鲸新闻 胡劼 hujie@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