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能源始作俑,资产减值或成上市公司年报最大“黑天鹅”

在过去一年国内企业大面积陷入资金链困境、信用违约大爆发的背景下,上市公司面临的坏账风险也随之骤增,一些在中报、季报中被刻意隐藏在水下的不充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问题,将会在年

(透镜公司研究制图/小伶)

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新集能源新年的首份公告突然宣布了一次性计提8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划——这对于该公司的中小股东来说,无异于天降“黑天鹅”:因为新集能源今年前三季度的资产减值准备才只有1.65亿元,此次8亿元的“新计划”,无疑将极大降低投资者对于该公司全年的盈利预期,受此消息影响,消息公布当日新集能源暴跌5.65%。

如果透镜公司研究没有猜错的话,新集能源绝不会是第一家放飞类似“黑天鹅”的上市公司。在过去一年国内企业大面积陷入资金链困境、信用违约大爆发的背景下,上市公司面临的坏账风险也随之骤增,一些在中报、季报中被刻意隐藏在水下的不充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问题,将会在年报审计面前逐步“现形”,而这些问题,或将成为威胁上市公司2018利润表的一项重大隐患。

新集能源放飞首只“黑天鹅”

新集能源昨日发布的新年首份公告显示,由于公司旗下的杨村煤矿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中被列入了化解过剩产能的大名单需要进行相应的资产处置,国务院已于刚刚过去的12月完成了对该矿的去产能化现场验收工作,公司基于可预期回收资产测算,拟对杨村煤矿计提8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

8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对于新集能源的财务报表将形成怎样的冲击呢?

新集能源去年三季报显示,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7.40亿元,同比增长23.90%;实现净利润9.08亿元,同比增长435.32%。

这意味着,8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将一次性“报销”掉新集能源去年前三季度绝大部分的净利润,这无疑将极大降低市场对该公司2018年全年业绩的预期,因此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对于新集能源来说无异于放飞一只“黑天鹅”:公告发布当日,新集能源股价重挫5.65%,收于每股2.84元。

实际上,杨村煤矿早在2016年5月就进入了国务院去过剩产能的大名单,而且今年8月16日时,新集能源董事会也已同意开始启动该矿的去产能操作,但在随后的2018年三季报中,该公司似乎并未对因此可能产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进行同步充分计提:因为2018年前三季度,新集能源的资产减值准备总额只有1.65亿元。

透镜公司研究注意到,尽管目前尚无新集能源董事会有意借资产减值准备粉饰其三季报的核心证据,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上述8亿元“迟到”的资产减值准备,为新集能源三季报财务数据爆发式增长提供了“充分而有力的保证”。

资产减值或成A股公司年报大雷区

为什么新集能源本应早在去年三季报甚至更早时就该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迟到”至年报才得到正确处理?

原因很简单,因为按照目前的监管要求,如无特殊情况,A股上市公司的中报、季报无须审计,只有年报才需要审计,这就给了上市公司CFO们在编制季报、中报过程中很大的操纵空间,他们往往会通过各种擦边球的方式来粉饰公司的中报和季报财务数据,少计提甚至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正是其中的常用伎俩之一。

不过,在透镜公司研究看来,在日益趋紧的监管力度下,上市公司中报、季报中的各种财务粉饰问题,最终大概率会因难以通过审计机构的五指关而逐步暴露出来。新集能源绝不会只是唯一一家放飞这种“黑天鹅”的上市公司,预计随着年报披露时间节点的临近,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跟进效仿,放飞类似的“黑天鹅”。

透镜公司研究判断,资产减值损失很可能会成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最大的“雷区”,一些三季报看起来业绩还不错的上市公司,有可能会因“突如其来”的资产减值损失而发生180度的盈亏逆转。

透镜公司研究注意到,过去的2018年,在A股市场“跌跌不休”的背景下,很多民间融资杠杆纷纷断裂,不少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都因此而深陷资金链危机,包括债券违约、贷款逾期在内的各种恶性信用违约发生的频率之高历史罕见——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上市公司不可避免地将面临更大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由此而产生的坏账损失值得各方尤为警惕:很多上市公司中报和季报坏账准备计提不充分的问题,极可能会在严格的年报审计面前被暴露得一揽无余,届时追加的坏账准备都将会以资产减值准备的形式,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形成严重威胁。

如何才能尽量避免“踩雷”?

如果说资产减值准备、尤其是坏账准备可能会成为上市公司2018年报最大“黑天鹅”或是“雷区”的话,那么普通投资者应该怎么做才能尽量避免“踩雷”呢?

(透镜公司研究制图/小伶)

透镜公司研究在此提醒广大投资者,存在以下情况的上市公司,可能处于“雷爆”的高危地带:

第一,与已经出现信用违约或存在信用风险的“问题”主体(如*ST凯迪、*ST中弘、海航系等)存在大额业务往来甚至对其存在大额应收款的公司——这类公司如未充分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那么年底大规模追加计提的风险较高;

第二,与“问题”关联方存在大额关联交易甚至对其存在大额应收款的公司——这类公司(如未充分计提相关坏账准备,下同)的坏账风险更高。这里的“问题”关联方主要是指资金链存在较大风险的关联方,其中的“问题”包括但不仅限于:超高比例质押且存在爆仓风险甚至已经爆仓;疑似因信用违约而惹官司或遭资产冻结——透镜公司研究上一篇文章刚刚提醒过新大洲的关联坏账风险,因该公司与前实控人陈阳友(已全面爆仓资金链断裂)控制的公司存在大额交易,这些关联交易所形成的应收款存在极大的无法回收风险;

第三,应收款规模大且扩张迅速,同时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明显低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上市公司——这类公司可能存在大幅追加计提应收款坏账准备的风险,尤其是当这些公司存在如下情况时,一定要格外注意:该公司历史上经常出现四季度突击大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例如其四季度单季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远大于前面的季度;

第四,主营业务在环保和供给侧改革中存在较大“去过剩产能”压力的公司,尤其是煤炭、化工、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金属加工行业的上市公司,他们在环保和供给侧改革中淘汰落后和高污染产能压力较大,存在大额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可能,本文所涉的新集能源即属此列;

第五,资产负债表上存在大额商誉,且形成商誉的并购标的过往业绩连续大幅低于预期的公司——这类公司往往在并购过程中,由于高额的并购溢价而形成了大额商誉,在并购标的盈利不及预期后,存在巨额商誉减值的风险;

以上,是透镜公司研究针对资产减值“雷爆”现象粗略整理的防止“踩雷”的几种方法,且以上方法都是在既有的公开资料可以提供有效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希望广大投资者能够据此灵活运用分析,判断其中风险。

透镜公司研究版权声明

1.透镜公司研究(原财报研究院)所有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务必在显著位置正确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名称,并及时联系我们获取授权和备案;

2.未经允许,转载方不得对文章内容和标题作任何违反作者愿意的修改,对于拒绝配合的侵权行为,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