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曾深刻地改变过这个世界

乐视的谢幕也没能阻止两年来媒体对贾跃亭声势浩大的声讨。

作者:科技最前线  机场等船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商业故事。

乐视的谢幕也没能阻止两年来媒体对贾跃亭声势浩大的声讨。

01

中国证监会日前正式对乐视网及第一大股东贾跃亭立案调查。5月6日,据PingWest品玩报道,贾跃亭即将回国配合调查。

而就在贾跃亭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通知书的第二天,法拉第未来获得2.25亿美元的债权及信托融资,其中1.5亿美元为供应商信托。

从2017年7月4日飞赴美国算起,贾跃亭已经离开了671天。

贾跃亭在FF美国总部工作

虽然远在海外,但自从贾跃亭投身造车事业后,造车进展、融资进展、跟投资方恩怨纠葛频频霸榜科技领域,始终占据着国内媒体流量的顶端。

就算他已经低调到一年只发7条微博,但一举一动仍然会被过度解读和品评,各种落井下石的文章还是会追着贴上去。

当贾跃亭成了部分媒体选题库的万能素材,捕风捉影的知情人爆料、以讹传讹的杜撰事例就开始满天飞。

贾跃亭美国造车每每艰难行进一步,就会有一篇声讨的檄文在微信群求转发。不知道当年抢着参加乐视发布会拿礼品和车马费,乘坐乐视专机去美国玩的是不是也是这一批人。

一个企业家的功过是非,真的可以被一堆约等于文字垃圾的稿子盖棺定论吗?

不能。

从白衣骑士孙宏斌驰援150亿人民币(2017年1月13日)到恒大许家印壕掷67.46亿港元(2018年6月25日),从第九城市朱骏投资约40亿元(2019年3月25日)到法拉第未来获得约15亿元的债权及信托融资(2019年4月30日),贾跃亭这样一个国内媒体丑化出的“失败者”总能顺利融到钱。

正是在媒体集体唱衰、供应商摊牌、资金链崩断、外面声浪滔天劝其放弃的情况下,贾跃亭不仅没有放弃,还顺利完成融资、买地、开厂、造车,你说气人不气人。

02

贾跃亭用11年把乐视这家小小的视频网站做到了市值近1700亿元,布局从手机到新能源汽车,从投资打车软件到囤积大量地皮,全面开花。

其一度与京东、小米组成BAT之外的互联网第二阵营,风头不弱于今天的TMD。

2016年3月,在一年一度的IT领袖论坛上,贾跃亭首次出席就享受最高规格:直接与李彦宏、马化腾、杨元庆平起平坐,点评天下大事。

要知道,坐到这个位置贾跃亭只用了两年时间。

他凭一己之力,在BAT丛林蒙眼狂奔构筑了一套自己的体系。

那时候媒体说他是成功的企业家,人人簇拥,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乐视陷入困境后,供应商上门讨债,媒体借势渲染纷纷开始转变对乐视的态度,也是从那一刻开始,多米诺骨牌开始崩塌。

从个人情感出发,看贾跃亭这些年做的事,乐视这家公司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战略方针,都堪称先驱者:

电视:乐视超级电视从造型/UI设计、产品理念都称得上是一款变革的产品,硬件、软件、内容、平台、互联网应用五位一体,开创互联网电视行业先河,“爆款”类别就7个型号,基本囊括大屏全部尺寸,引发整个行业地震和反思;

影业:电影行业乏力时,乐视最早在国内做影业,现在这已成为内容公司的标配;

版权:国内版权还是真空的时候,乐视扎破了气球,大家开始囤版权,乐视网的影视版权库有5万余部电影和10万部电视剧版权,霸占视频业大半以上版权内容;

汽车:造车是一项人才、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事业,现在国内造车企业只是在收割中国的政策、市场、人口红利。FF五年前就开始做,整个互联网跨界造车的浪潮是FF带动起来的,他是造车企业的风向标和旗帜。

2018年4月22日FF 91内饰公布

不可否认,贾跃亭提出的乐视生态化反商业模式确实有激进之处,但这和当下一些媒体定性的「圈钱」有本质的不同。

若真为了圈钱,贾跃亭像其他中国上市公司老板一样把100亿放到兜里享乐就完事了,何必一头扎进造车事业荣辱与共?

从贾跃亭飞赴美国没有享乐,而是全身心投入造车事业就可以看出,他热爱这个世界,也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2018年8月28日,FF 91 首辆预产车下线

《汽车商业评论》贾可专访时,贾跃亭坦言:

“很多厂家还只是关注电动化,奔驰、宝马甚至特斯拉还只是把车当成交通工具,而实际上电动化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互联网。

FF 91要做互联网汽车,希望在办公室、家庭、手机之外,创造一个交通出行的互联网生活,上车之后根本就不用拿手机了。这是和所有的汽车厂商的区别。“

FF 91 惊艳测评:

法拉第未来足以支撑贾跃亭迅速铺开自己的电动车生态蓝图,可惜媒体只以成败论英雄,却看不见FF 91 那些看似不靠谱的勇敢探索。

03

当年埃隆·马斯克携特斯拉刚打入市场的时候,一度被媒体称为「骗子」,也因为资金问题险些让特斯拉和Space X双双倒闭。但正因为他一次又一次的坚持,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过去两年贾跃亭顶着乐视的压力艰难推进法拉第未来,走到现在非常不易。当创业失败成为常态,我们难道不应该鼓励那些艰难的探索者吗?

悲哀的是,现在的大部分媒体只会通过站队来裹挟受众情绪,所以在媒体形象上贾跃亭早已是个狼狈不堪的”失败者“了。

贾跃亭在FF 91里与研发团队交流

更有甚者,那些置身事外的媒体人,诸如吴晓波之流竟能想当然的把这些公司做成失败案例卖课赚钱。吴的课程刻意地将一个灰阶社会说成黑白分明,极力说服你的同时也在扶持新的偏见。

乐视从贾跃亭到核心高层都未必能完整剖析出其成败的原因,因为每个人接触到信息有限,必然看不清全貌。但吴晓波就敢堂而皇之的做别人的人生复盘,还做成课程兜售。

如果不是因为出名,吴用义乌作坊的生产方式攒起来一本本阅读理解到底价值几何呢?要命的是回观往期著作:《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我不知道接下来人类史够不够吴老师写。

社会资源被高度垄断的今天,商业故事永远只是在描述企业这座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而水下的部分往往不得而知。

入不了某个圈子,你所谓的奋斗不过只是马桶里的风暴,终究提不上台面。

那些成功的幸运儿无论是赶上了时代机遇、市场红利、政策红利还是个人际遇,个人奋斗都具有不可复制性,不信你让马云再造一个阿里试试?

我始终相信,乐视的贾跃亭、健力宝的李经纬、快播的王欣,国美的黄光裕、人人的陈一舟……每一位曾经闪耀在中国互联网的企业家对于推动产业进步是有其价值的。

贾跃亭在美国

他们即使犯错,也为行业的改进或进化提供了试错成本,也因此有意无意中曾深刻影响过这个世界。

而「失败者」是这个时代媒体对企业家们最粗鲁的标签,对于曾深刻地改变过这个世界的企业家是一种侮辱。

 

部分素材参考:

汽车商业评论《偶遇贾跃亭》

21世纪经济报道《贾跃亭说他做到了》

吴主任《罗永浩曾经深刻地改变过这个世界》

投资界《赴美671天,贾跃亭要回国了?》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