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成立子公司涉嫌利益输送,贵州茅台历年舆论风波盘点

近日,贵州茅台的一则公告,将公司推上风口浪尖。

作者:财联社  周亦成

近日,贵州茅台的一则公告,将公司推上风口浪尖。

5月5日上午,贵州茅台集团营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资料显示,贵州茅台集团营销有限公司是A股上市的贵州茅台的母公司——茅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这也意味着新成立的集团营销公司是一个与上市公司贵州茅台平行存在的独立实体。

新成立的集团营销公司将与原先的茅台酒渠道商一起负责茅台酒的销售工作。按照官方的说法,新成立的集团营销公司将重在“用好增量、管好存量、加强管控、统筹市场”,与社会渠道实现错位发展,与原有营销体系互为补充。

茅台集团董事长、贵州茅台董事长李保芳日前已明确表态,今年茅台酒重点是扩大直销渠道,推进营销扁平化,以减少中间环节,平衡利益,平衡终端价格。除了扩大各省直销往外,与大型商超合作等。

而在集团销售公司成立前,贵州茅台已经砍掉了400余家茅台酒经销商。根据贵州茅台2018年年报,在2018年贵州茅台减少茅台酒经销商437家。减少的经销商给茅台集团销售子公司的出现,铺平了道路,同时空余出来的销售配额,成为了新销售公司盘的“蛋糕”。

涉嫌利益输送

茅台集团成立扁平的销售子公司,看似只是日常操作,然而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5月7日晚间,上交所对贵州茅台发布监管工作函,对其控股股东茅台集团成立营销公司一事进行质询。要求贵州茅台回答:

一、投资者关注,控股股东成立营销公司并全资控股情况下,是否拟全盘直销经营上市公司的茅台酒配额,是否可能形成金额较大的关联交易。就此,请公司控股股东说明在集团层面成立营销公司的主要考虑、拟开展的商业活动及具体经营模式、是否有经营上市公司茅台酒的计划。

二、请公司控股股东说明是否已就茅台酒销售有关事项与上市公司进行沟通洽谈,是否已形成相应方案计划。如是,请说明具体安排。

三、公司定期报告显示,公司营销网络布局正经历调整,经销商数量有所削减。请公司说明,上市公司营销渠道建设的具体规划安排,以及本次控股股东成立营销公司与公司前述“营销体制调整”之间的关系;并区分集团营销渠道、公司自身直销渠道和经销商渠道等,说明未来年度内公司对茅台酒各类销售渠道投放的计划。

四、请公司说明与集团营销公司之间是否可能新增关联交易,以及需相应履行的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如是,请进一步披露交易类型、预计交易量、交易金额、定价原则和依据、与第三方客户之间交易定价的差异(如有)及原因,并审慎评估新增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经营与业绩的影响。

茅台集团的这个操作受到质疑的原因在于,有投资者担忧,集团成立销售子公司会带来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巨额的关联交易问题,同时导致大量的净利润转移到集团层面,进而甚至可能产生集团与上市公司争夺利益的问题。

茅台集团还涉嫌违背上市之初的承诺。上市时,茅台集团出具了承诺函,承诺不从事与上市公司有竞争的业务和活动,同时承诺不得利用控股地位从事有损上市公司股东利用的事情,同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然而,成立销售子公司属于从事与上市公司有竞争的业务。同时在茅台集团持股达62%的情况下,新成立的销售关联方使得公司的治理体系更加复杂,并且此关联交易可能严重侵犯了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

私募大佬但斌也发了多条微博讨论此事:作为茅台的长期投资者,像其他茅台的投资者一样,非常热爱茅台,希望出现共赢的局面。茅台集团成立营销公司,对茅台酒提价不会有任何影响,在茅台酒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持续提价,肯定是国家赢、企业赢、员工赢、股东赢的共赢局面,这个不会有任何影响。受影响的是收回的酒本属于股份公司的利益,由于由新成立的公司负责销售,这部分的利益会受影响……茅台作为中国A股的龙头蓝筹企业,应该在企业治理、规范运作方面,成为标杆企业,起榜样带头作用,而不是相反。其实有很多办法可以做到双赢。

茅台护肝?

除去这次成立销售子公司的问题,作为“A股价值投资典范”的贵州茅台,自上市以来,掀动的舆论风波一直不绝如缕。从历史上一次次的舆论风波中,我们或许能对这家“国酒茅台”产生新的认识。

早在2004年前后,贵州茅台的宣传一直强调“茅台护肝”的口号,一时之间,“白酒护肝”的说法成为消费者口中的“金科玉律”,甚至流毒至今。

2004年9月,南方某媒体刊出一篇题为《白酒护肝被指商业炒作,茅台酒遭专家质疑》的报道,称在8月26日召开的第13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上,有专家强烈质疑“喝茅台酒保肝”的说法,认为涉嫌学术商业化。

对此,茅台集团迅速反应。多次组织媒体见面会,并陆续出台以“民族品牌不容随意伤害”、“国酒茅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五元一次方程解读茅台”等为题的反击文章。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制高点上抨击社会质疑。

随后,茅台集团领导又登上于成都举办的“2004国际名酒论坛”发表演讲,从茅台集团对中国酒业的贡献讲到饮酒有益人体健康的理论,再次为茅台酒的“喝酒护肝”一说进行辩解。

继而媒体以《茅台酒保肝护肝说涉嫌学术造假》为题再次作出类似报道,影射茅台集团搞不实宣传和欺诈性营销。基于茅台在行业的影响力,此次事件被称为2004年酒类行业最大的危机公关事件。

实际上,酒中的乙醇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直接毒害作用,而对乙醇最敏感的器官是肝脏。过量饮酒能损害肝细胞,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进而可致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

塑化剂风波

2012年年末,21世纪网的一篇关于酒鬼酒送检结果塑化剂超标260%的文章,未引起关涉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及时回应,引发各种猜疑,从而掀起了白酒行业的塑化剂风波。

2012年11月29日,雪球用户“水晶皇”表示,要将贵州茅台旗下产品拿去香港检测,贵州茅台“送检门”事件大幕拉开。12月3日,有关贵州茅台被网友送检的新闻大量见诸报端。

2012年12月6日晚,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所有原辅材料、与酒接触器具和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塑化剂指标符合限量要求。而9日晚,“水晶皇”称被送检的茅台酒检出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EHP)含量为3.3mg/L,该数据比酒业协会此前引用的国家标准高了120%

随后,茅台停牌。在停牌前,贵州茅台的股价已跌破200元至198.79元,短短半个月,市值蒸发265.83亿元。 10日晚间,茅台发布公告称,自送产品3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均符合标准。11日晚间,茅台再次发布公告,宣布增持本公司股票45万股。

12月12日,茅台召开媒体见面会,呼吁媒体正确报道,再次表达了对茅台的市场信心。

舆论对于茅台送检的均为2012年7月以后生产的白酒产生了质疑,比对“水晶皇”5月份的茅台酒,两份检测报告并无绝对的可比性。

茅台的多次公告和对外澄清,使得主流媒体的风向逐步有所改观,取得了主流媒体的多数认可,但在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草根舆论对茅台的质疑尚存。

腐败案

2007年5月9日,贵州茅台突然逆市大跌,5月10日的公告,茅台当日全天停牌。而这一切都缘于一则震惊中国白酒业的消息:茅台总经理乔洪被调查。

2008年10月28日,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公开审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乔洪等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 据检察机关指控:2000年底至2007年3月,乔洪先后多次单独或伙同其弟乔建华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1442万余元,其行为构成受贿罪。乔洪为供应商、广告商、经销商谋取利益,先后多次单独或伙同其弟乔建华收受21人近百次的贿赂,受贿财物折合人民币1442万余元,其中包括有经销商提供1万英镑供其子乔木到英国上学。

2014年11月,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房国兴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贵阳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房国兴利用其担任贵州省仁怀市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016年3月,贵州省纪委发布消息,茅台集团原党委委员,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谭定华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此时距离谭定华2015年1月从贵州茅台退休已一年多。

2006年至2015年,谭定华利用担任茅台集团党委委员、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副总经理的职务便利,先后为10多家公司成为茅台集团的茅台酒经销商、供应商等提供帮助,收受财物3460多万元以及200克金条一根。

2019年5月5日,五一小长假后的第一天,政协第十二届贵州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免去袁仁国同志政协第十二届贵州省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委员职务。

1956年出生的袁仁国今年63岁,有着酿酒大师称号的袁仁国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在茅台集团,这43年中,袁仁国担任贵州茅台上市公司董事长达18年,担任茅台集团董事长8年。

根据央视报道,袁仁国违规持有记者证长达4年。2012年中国记者网公告栏《关于持记者证人员名单的公示》称:“经初步核实,消费日报社通过报送虚假材料,违规为企业人员袁仁国申领新闻记者证,并连续多年违规为其办理年检手续。”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