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背书的达闼科技赴美上市,能否续写“小灵通”传奇?

技术优势并不突出的情况下,达闼科技为何能赢得超级基金的青睐?

投稿来源:时代财经

技术优势并不突出的情况下,达闼科技为何能赢得超级基金的青睐?

号称国内机器人独角兽的达闼科技在大洋彼岸发起了一场冲刺,它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上市招股说明书,计划通过公开募股集资5亿美元。

达闼科技的财报数据并无惊喜,甚至净亏损的额度还在连年增加。2019年一季度,达闼科技净亏损599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2890万美元。去年全年其净亏损达到了1.57亿美元,相比上一年增加了过亿美元。

业绩下滑的同时,其所谓的“云端智能机器人”概念也面临多方质疑。招股书显示,机器人产品及服务给达闼科技带来的收入占比最高仅为12%。多位分析人士对时代财经指出,云端机器人并不具备创新性,仅是云服务、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整合,技术壁垒并不突出。

不过,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却获得了来自软银的青睐,软银愿景基金持股34.6%,远超创始人黄晓庆的17.4%。但时代财经调查发现,达闼科技创始人黄晓庆与软银孙正义亲密非同一般。

软银孙正义背书

达闼科技创始人、CEO黄晓庆是云端机器人概念的提出者。在公司相关的宣传资料中,黄晓庆来头不小,历任美国UT斯达康公司CTO、前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

达闼科技与UT斯达康的渊源不止于此。除了黄晓庆曾在UT斯达康担任重要职务外,达闼科技的销售副总裁赵大峰,也曾担任UT斯达康(中国)的总裁助理,以及西南区总经理、业务发展部、政府事务副总裁等职务。

美国UT斯达康公司成立于1996年,二十年前风靡一时的“小灵通”就是该公司旗下主力产品,而孙正义正是UT斯达康的早期投资人。

1994年2月,和吴鹰一起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黄晓庆准备离开实验室,加盟台湾人陆弘亮的Unitech公司,这家公司当时正在美国研究通信软件。在黄晓庆的牵线搭桥之下,吴鹰、薛村禾、陆弘亮、黄晓庆几个年轻人在美国相遇,将Starcom公司和Unitech公司合并,成为合并后公司——UT斯达康的联合创始人。

作为大股东之一的薛蛮子,为吴鹰引荐了来自日本的孙正义。靠着“电信+中国”的概念,UT斯达康获得了软银的3000万美元融资,这也是孙正义第一次在中国人身上赚到钱。几年后,也正是吴鹰把马云介绍给了孙正义。

尽管小灵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技术上落后于GSM/CDMA等全球主流制式,业务质量不断遭受市场批评。但在中国电信、网通大量网络投资及终端集采与补贴的形势下,UT斯达康等终端、系统一体化的服务厂商依然成为最大受益者。

鼎盛时期,小灵通为UT斯达康带来了超过210亿元的年收入,甚至UT斯达康的市值一度超过IT巨头思科公司,软银也因此收获颇丰。

2006年10月,中国大陆小灵通用户达到顶峰的9341万户,黄晓庆却选择了出走,他前往中国移动担任高级经理。黄晓庆似乎是幸运的,因为在他离开UT斯达康的第二年,董事会解除了“小灵通之父”吴鹰的总裁职务, UT斯达康也就此走向没落,吴鹰也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与“小灵通之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激流勇退后的黄晓庆加入中国移动,成了中国移动为科技创新树立的典型。2007年,为了加强技术实力以及创新领导力,中国移动决定从海外引进科技人才,黄晓庆也成为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的最终人选。

据媒体报道,黄晓庆在主政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期间,主持了OPhone、大云、C-RAN,MAT,安全车联网等重大项目,推动了TD-LTE的加速商用,批准项目组购买国外先进的智能机器人平台,积极支持过机器人的研究,但大部分战略都没有得到推行。

黄晓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移动的国企性质决定了很难迈开大步发展,“走出中国移动,我可以获得更大自由度,或许我能够对科技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真假机器人独角兽

黄晓庆“下海”创业的第一位贵人就是老朋友孙正义。2015年,达闼科技成立不久,种子轮就拿到了孙正义领投的3000万美金;2017年,达闼科技再次对外宣布A轮1亿美元融资消息,资方包括软银集团、富士康集团等,这也成为当时人工智能领域最高的一笔融资。

“云端机器人”是达闼科技对外宣称的主要业务。达闼科技表示,搭载云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机器人,可以弥补传统机器人应用场景单一的不足——“通过通信网络获得实时开放的数据中心和共享的知识库,能够大大扩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与“小灵通”取自《小灵通漫游未来》这部著名的漫画作品类似,达闼科技的名字最初也源于《星际迷航》中一个机器人(DATA)的名字。作为星际迷航的忠实粉丝,黄晓庆微博的背景正是由这部电影的剧照拼贴而成的。

凭借着“云端机器人”的概念,达闼科技从第一笔融资到赴美上市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但其技术的创新性却遭到了质疑。事实上,云端机器人并不是新产物,早在2010年就为卡耐基梅隆大学的James Kuffner教授所提出,是云服务、人工智能、机器人三个技术的整合。

延时性和安全性是云端智能面临的两大挑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黄晓庆称其“设计了一整套云、网、端的架构,来支持‘隐身’的网络——这就是MCS(Mobile-intranet Cloud Service,移动内联网云服务解决方案)。”

MCS被达闼科技称为“十年规划第一步”。具体而言,MCS从云、网络和智能终端进行安全布防,将所有可能被黑客攻击的地方全行数据隔离,包括搭载中国移动基站的私有光纤网络、提供云端智能服务的虚拟私有云、以及采用“一片双芯”、虚拟化操作系统等技术的设备终端。

“这些解决方案太底层了,可以作为行业通用的策略。”有通信行业的研究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这就好比做运动鞋,他告诉你,我的运动鞋是用皮、棉花、橡胶做的。”

另一位国内某机器人公司的人士表示,“一般云计算应用是为了搭载本地化部署,或者降低成本。很多机器人本地化都没有做好,为什么要放在云上?”

而达闼科技过去两年的收入显示,达闼科技的营收主要来自智能设备及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机器人业务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一季度,智能设备及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收入占比分别为79%、87%和95%,云机器人及其服务占收入的比重为0.1%、12.1%和2.6%。

图片来源:达闼科技招股说明书

据时代财经了解,达闼科技2018年的前六大客户包括广州捷思都能源有限公司、广州骏悦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Red.com LLC、京协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河北源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智信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六家客户销售总额占全年总收入的97%,合同销售产品均与机器人无关,包括与Red签订的全息显示智能手机合同,以及与智信微电子签订的智能光学探测器的合同。

据悉,Red是一家专业的工业摄影器材厂商。该公司曾在2018年推出首款跨界全息显示手机Hydrogen One 。The Verge、DigitalTrends 等科技媒体却不看好它的市场表现,表示“作为一款手机产品并不合格,只能吸引很小一部分的 RED 核心用户。”

面对外界对公司核心技术及业务的种种质疑,达闼科技对时代财经表示,目前公司正处于上市静默期,暂不接受采访。

不以机器人为主营业务,却以“云端机器人”概念上市。缺乏技术壁垒、攀着风口起飞的达闼科技,前景还不明朗。软银背书下,达闼科技能否顺利上市?未来黄晓庆又会将达闼科技带向何方?这会是新版“小灵通”的故事吗?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