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的社交电商,无法成为核心竞争壁垒

无论对于电商平台还是商户,都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获客成本不断攀升的困境,亟待找到更高效、低价、粘性更强的流量来源。

投稿来源:华牛原创

导读

经历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商行业已从一个初生的婴儿走向成熟的中年,2018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8.0万亿元,增速逐渐放缓,以天猫、京东、唯品会等为代表的传统主流电商平台用户增速已持续放缓至20%甚至更低的水平。

无论对于电商平台还是商户,都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获客成本不断攀升的困境,亟待找到更高效、低价、粘性更强的流量来源。

日益成熟

互联网从1.0时代发展到6.0时代,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社交活动越来越普遍。刷微博,聊微信成为了用户生活中的一部分。伴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以流量和信息为主流的发展方式更趋近于碎片化和去中心化。

2013年淘宝和微博合作推出“淘宝微博版”,推进购物进入2.0时代。在“互联网+”浪潮下实现共赢。微博可以借助阿里的大数据对电子商务进行深度整合,促进自身推荐信息准确度的提升。同时淘宝也可以依赖微博对移动互联网电商入口进行占领,给自身开拓一个新型的获取流量与用户的入口。这种在社交网站中将流量导入电子商务而推动电商消费的模式,迅速成为社交电商发展的有效模式。

2018年7月27日凌晨,随着一声钟响,创立时间仅有三年历史的社交电商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2019年5月3日,又一大社交电商云集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随着社交电商平台的上市,京东,淘宝,小米等电商巨头纷纷布局,社交电商仿佛成了新零售的一大风口。

近几年来,社交电商犹如星火燎原一般,迅速发展起来,在这个多家云集的市场中,前有淘宝京东等巨头的堵截,后有团购的追赶 。拼团和分销驱动成为了社交电商的热潮,目前的社交电商主要建立在用户自用消费和分享推荐基础上,以传统的搜索式和货架式电商平台正以推荐分享为主的社交电商逐步蚕食。

在移动支付没有出现之前,人们购物只能通过网上电子银行进行,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不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方便。移动支付的出现,解决了这一大难题。各大电商对移动支付的早期试水在2011年,但授于安全问题影响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随着3G,4G的出现,移动支付日渐完善,交易规模也越来越大,社交电商在移动支付的环境下也日益成熟。

行业规模迅速增长

社交电商的高效获客和裂变能力吸引了众多企业加入,2018年社交电商成为资本的宠儿,拼多多、云集、蘑菇街等社交电商的上市更是将社交电商推上风口。行业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规模达6268.5亿元,环比增长255.8%,成为网络购物市场的一匹黑马。

随着社交流量与电商交易的融合程度不断深入,社交电商占网络购物市场的比例也不断增加,2015年-2018年三年间,社交电商占整体网络购物市场的比例从占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比例从0.1%增加到了7.8%。

2015年9月拼多多上线,成立不足四年时间,用户接近四亿,2018年上市,成为社交电商第一股;

2015年5月云集创建,2016年12月完成2.28亿元A轮融资,2018年4月,获1.2亿美元B轮融资。

2017年9月22日爱库存平台正式上线,第一个月销量就突破千万,2018年1月获钟鼎创投A轮1亿元融资,2018年7月,爱库存完成5.8亿元B轮融资。

2018年4月23日,社交电商平台云集微店宣布,已完成1.2亿美金B轮融资;以及社交电商服务商有赞正式完成在港借壳上市。

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规模达6268.5亿元,环比增长255.8%。目前,我国社交电商消费人数已超过5亿人,从业人员规模超过4000万人。

事实上,上述平台并非是社交电商的尝鲜者,最早一批不需要依靠平台进行流量分配、而通过打造自己流量中心来销售自己产品的社交电商玩家,包括小红书、微信微店等,当然还包括朋友圈的面膜化妆品微商。

但是,当时业内人士对“社交电商”概念提出了质疑,认为社交电商本来就是伪命题,社交是一种引流方式,不是一种电商模式。另外,当时的社交电商只是少部分情况下的购物体验,不是大众常规的消费需求,移动电商也并未爆发式增长,社交电商还没有一个可以作为标杆的案例。因此,拍拍网在一年后,即2015年的11月就被京东关闭了。

其实社交电商只能算是颠覆性的趋势,本质是营销方式的不同,实际还是平台和自营的电商模式。

2019年社交电商从业人员规模预计将达到4801万人,同比增长为58.3%,社交电商行业的参与者已经覆盖了社交网络的多个领域,社交电商已成为电子商务不可忽视的规模化、高增长的细分市场。

结语

未来的社交电商模式不再是引流,而是集供应链,服务,用户为一身的发展方向。尽管行业在这一环节深浅不一,但未来企业肯定会充分运用社交红利,挖掘用户价值。

社交电商本质上是电商行业营销模式与销售渠道的一种创新,凭借社交网络进行引流的商业模式在中短期内为社交电商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保证。但这种模式的创新并非难以复制,无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壁垒。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