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退潮留下“一地鸡毛“:印纪传媒500亿烟消云散

依靠《钢铁侠3》等影视作品,印纪传媒曾经市值高达490亿元,直逼光线传媒、华谊兄弟等行业大佬。可是现如今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终究难逃退市命运。

投稿来源:麻辣娱投

国庆档过后,票房市场经历了一次“狂欢“,50亿票房掀起了一阵热潮,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的春天似乎提早来到。

不过,这样的热潮只是体现在了票房上,在资本层面,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暖意。

Wind数据显示,国庆节后的前三个交易日,文化传媒指数平均下跌了1.5%,市盈率减少95,部分传媒公司上涨,但本以为国庆档后将在股市上扬眉吐气的影视公司们,开市后大部分遭遇了下跌。

截止10月10日收盘,A股影视公司们处境都有些尴尬,除了中国电影、北京文化、金逸影视、上海电影等部分公司实现止跌,其他包括华谊兄弟、万达电影、光线传媒等依旧处于下跌状态。

下跌还是好事,国庆之后,A股影视板块又迎来了更“负面“的消息。

10月10日当天,*ST印纪发布《关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公告》,表示深交所已决定将印纪传媒终止上市,并自2019年10月18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的期限为30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依靠《钢铁侠3》《生化危机4》《终结者2:审判日》《北平无战事》等影视作品,印纪传媒曾经市值高达490亿元,直逼光线传媒、华谊兄弟等行业大佬。

可是现如今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终究难逃退市命运;令人惊讶的是,最新数据显示,该股股东户数还有3.45万户。

总体统计,这已经是A股第4家因“股价跌破1元”而退市的上市公司,也是2019年的第8只退市股——2019年或将成为A股史上退市数量最多的一年。

在印纪传媒之后,似乎还将有其他影视公司接棒,退出资本市场,那么接下来还将“退潮“的公司有哪些呢?

印纪先走一步,后续还会有谁?

先走一步了——印纪传媒最后一个交易日是今年9月11日,收盘价为0.55元/股,总市值9.7亿元。

金融终端显示,近三年来,印纪传媒的股价已跌去96.66%。

2016年胡润富豪榜中,印纪传媒创始人肖文革以215亿元财富位列103名;2017年,印纪传媒市值曾高达431.4亿元,实控人肖文革又再次跻身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894位,所持股份价值高达349亿元……

只可惜,今非昔比,昔日巨富,今天已经捐款走人。

在公司最困难时,实控人肖文革疯狂套现24亿元,还将6600万元房产卖给公司;大批董事随之辞职,高管吴冰揽下总经理、财务总监和董秘数职,但是折腾了一下,最后还是“逃到“国外。

这一切看着像一场闹剧——ST印纪原名印纪传媒,或称DMG,最早的主营业务是广告(包括影视植入广告)和营销,在影视行业最火热的前几年收入非常之高,绝不差钱——2011年-2013年,净利润分别是1.52亿、2.22亿、2.76亿。

问题出就出在公司不安于只做影视广告植入,2014年后顺势加码影视行业,开始投资和制作,最有名的案例就是参与出品好莱坞大片《环形使者》、《钢铁侠3》,也因此一战而红。

不过,《钢铁侠3》既是巅峰,也是尾声,之后几年,印纪的影片包括《极盗者》《极速之巅》甚至《脱单告急》等影片基本没有一部作品票房大卖,最近的一部影片《脱单告急》票房只有可怜的3500万。

当你的影片票房长期赚不到钱,回款有限的的时候,各种问题就会暴露出来。2018年,印纪传媒净利润亏损17.86亿,同比大跌332.37%。2019年上半年,预告亏损9000万 1.35亿。一年半时间合计亏损约19亿。

今年4月30日,由于公司2018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印纪传媒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ST”,股票简称变为“*ST印纪”。在面临退市的时候,更是闹出不少笑话,因为员工离职太多,发退市警示公告的人都没有了,而美女董事长更是身兼数职,还一度传出跑路的消息。

从2014年11月成功借壳,到如今无奈面值退市,昔日明星股印纪传媒从备受追捧到黯然离场,仅仅用了5年时间。

退市又怎么样?也许有些影视行业人士不太熟悉金融市场,但其实会产生各种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ST印纪仍有3.45万户股东;同时公司6月底前十大流通股东中,还有一些机构身影,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投资很有可能都将成为泡影,成为一文不值的股票,好一点的人可能荷包缩水,差一点的也许倾家荡产!

所以,退市这样的事情发生,倒霉的可能并不是那些实际控制人,而往往是那些散户或者机构投资者。

肖文革“大撤退”的背后,最大的“接盘侠”是安信信托。2018年2月9日,安信信托斥资13.6亿元买下肖文革持有的1.07亿股股票。截止2019年6月30日,安信信托仍为印纪传媒的第4大股东,持股数量仍高达1.06亿股,意味着安信信托几乎未曾减持。

“踩雷”的安信信托,于2018年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21.56亿元。其中,单单印纪传媒的计提减值金额便高达10.55亿元。

尽管2019年至今,A股的退市公司数量逼近历史新高,但在A股“踩雷”退市股仍是非常小概率事件——可是就在这小概率事件中,却还是存在着一些知名的影视或者泛娱乐公司,他们也行将加入退市行列:

排在前列的包括乐视网,暴风集团,可谓已经走在了悬崖边上,而紧跟其后让人深感担忧的则包括欢瑞世纪,唐德影视等——或许,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还会有多家公司加入印纪的行列。

退市倒计时?这些泛娱乐企业究竟经历了什么

9月6日,暴风集团发布《关于股票存在被暂停上市风险的提示性公告》,公告中称,“公司2019年6月30日合并财报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资产为-23,939.82万元,公司存在经审计后2019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的风险,深交所可能暂停公司股票上市。”

从公司的股东户数来看,从去年末至今暴风的股东人数始终徘徊在7万人左右,并未出现明显减少。

2015年3月,暴风科技在深交所上市,后来曾经此后创下了了40天36个涨停的记录,当年5月末,股价高达327.01元,上涨了44倍,但此后股价又断崖式下跌到90元左右,被市场冠以“妖王”称号。

不仅股价,当年的暴风集团也是野心勃勃,影音、VR、TV、体育等四大平台全线出击,持续烧钱,这样的泡沫化管理和经营导致暴风集团“昙花一现“,各种问题逐渐爆发,股价更是一路下跌。在此过程中,实控人被批捕、经营危机、股权质押等问题不断出现——客观来说,暴风是紧跟印纪之后最有可能退市的一家娱乐企业。

另外一家公司就当属人人皆知的“乐视网“了。

今年的8月29日晚间,乐视网悄悄的发布了其公司2019 年上半年度的业绩报告,从年报中看,乐视上半年的营收仅为2.54亿元,同比下滑74.75%,而公司的净亏损竟然已经高达了100.46亿元。

早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乐视网就已经因为资不抵债而被迫停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乐视网想要扭转退市的局面,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了!2018年底的时候,乐视网的净资产就已经达到了负30亿,如今上半年再亏100亿,如果想要勉强保壳不被退市,那么乐视网在下半年就必须要盈利130亿以上才可以——但是这130亿到哪里去赚呢?

截止到报告期结束,乐视网的股东户数竟然依旧高达了280711人,也就是说这28万人依旧坚守着,如果最后乐视真的退市,这28万人就会和现在持有印纪传媒的3.45万用户一样,血本无归。

暴风和乐视基本是已经接近了悬崖边上,可能再走个一两步也会和印纪传媒一样直接跌入万丈深渊;而有些公司从目前来看情况还没那么糟糕,但是也已经无限接近这样的境界。

其中一家就是现在面临困境的唐德影视。由于《巴清传》滞后的影响,唐德影视2019上半年的亏损高达8695.78万元。

最新进展是,10月8日, 唐德影视 公布了《关于签署重大合同补充协议的公告》,宣布由范冰冰高云翔等主演的《赢天下》将重拍,花费超过6000万。在此之前,唐德影视在9月26日还因董事长吴宏亮未按照承诺进行股票增持,因此也收到了深交所对其发布的监管函。

2018年唐德影视出现财务大跳水,当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72亿元,同比下降68.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27亿元,利润下降幅度达581.55%。

2019年唐德影视的亏损还在持续,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8亿元,同比下降55.95%;净利润为-8695.78万元,同比下降203.7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698.00万元, 同比下降185.42%。

如果2020年唐德还是按照这样的节奏继续走下去,那么离印纪的目标恐怕也不远了。

另外一家出现根子上财务问题的当属老牌企业欢瑞世纪,今年8月的时候,欢瑞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9年7月29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告知书》,“公司未能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及2016年半年度的财务数据,导致欢瑞世纪公开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文件存在虚假记载及重大遗漏。”

简单来说,欢瑞世纪为了让自己的财报好看,通过“虚增”“减少计提坏账”等手段连续三年半财报作假,把自己原本没有那么好看的业务数据修饰得“异常美丽”。被调查之后,欢瑞世纪的数据不再敢造假。公司2018年影视剧及衍生品业务收入 11.14 亿元,较2017年下滑24.36%。2017年第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其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16.83万元、-3.03亿元、-2.95亿元、-3679.38万元、-1405.08万元、-4722.38万元。

虽然欢瑞最近的股价在上涨,但是这样的短期上扬无法掩饰公司已经三年多持续现金流为负的情况。

总结来看,类似印纪传媒这样的退市案例恐怕并不是“独苗“,类似在运营和财务情况上捉襟见肘,被监管机构多次警告和问询的企业案例在泛娱乐企业中还有不少。

作为广大股民来说,务必要对这些企业的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除了尽可能避免进一步的下滑之外,企业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也要对广大的“韭菜“们负责,至少要本着公开透明的态度,而非借机出逃海外,套现走人!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