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公司监管锐评:股价“不及格”的上市公司就该退市

抱住价格的“元”,市场约束才会真的发挥作用,守好市场化的“一”,市场主体才能真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自主决策、自担风险。

 

上周,一直在“1元退市红线”命悬一线的两家公司分别抛出自救方案,引发广泛关注。

11月6日晚,深陷萝卜章危机的*ST华业再次赶在跌破1元的16个交易日披露“好消息”,称收到金宝矿业告知函,拟要约收购公司5%的股份,并表示将与公司和主要股东、债权人共同推进公司破产和解。

11月7日,半年报巨亏155亿元的*ST信威在股价触底1.05元后公布将以26亿美金出资设立5G基金。

在“利好”公布的次日,上述两家公司股价都出现了大幅上扬。这努力求生的样子让人不禁想到一些整个学期都在宿舍里吃外卖打游戏的大学生在期末拼命复习迎补考的样子。

仔细想来,企业上市和上大学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入学(上市)的门槛挺高,每年都要交一张卷子(年报),然后由老师(股东)来打分(股价)。

曾经,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大学生,只要挤进象牙塔,就好像是带上了保险带。此后不管成绩多糟糕,学习多荒废,只要不是闯了大祸,总能找到低空飞过的门路,一直逍遥下去。

不过,这样不正常的现象正在得到纠正。今年,各地多所大学都传出了集中清退不合格本科生、研究生的新闻,并得到了监管部门和舆论的支持。同样在A股市场,因为股价低于及格线而退市的上市公司已有多个案例。

价格,就如同学生的成绩,正在决定上市公司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记者系统梳理分析了沪市2元以下的32家公司(以11月8日收盘价计),其中很多都是市场大名鼎鼎的风险公司。

32家公司中,20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大多是常年主业空壳化的公司;

9家公司净资产为负,明显资不抵债;

20家公司近三年中至少两年扣非后亏损;

13家公司因涉嫌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11家公司近三年内因违规被上交所公开谴责及公开认定。

归根结底,这些公司低价的背后,是其实际经营能力丧失、公司治理积重难返、诸多违规缠身的客观事实,监管机构也多次发出监管函件提示风险。不难看出,这些公司陷入今天的局面,就是投资者用脚投票,对其经营不得法、治理不规范进行市场化筛选的结果。

事实证明,面对潜在问题公司,主流投资者用脚投票,用股价说话的机制是顺畅的。既然“老师”对问题学生的打分是公允有效的,就应该理直气壮地让它有力有用。

价格是市场的“元”,是市场主体行为的指挥棒。价格对了,约束才会起作用;只有约束到位了,价格才会真正指导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价格对了,“好”公司和“坏”公司都能获得符合实际价值的价格,质优价优、质劣价低。

越来越多的公司会明白“空头支票”没有用,把精力集中到经营的发展和治理的完善上。为了避免再陷入“1元股”的泥潭,热衷于 “高送转”的公司会三思而后行,忙于炒概念、搏噱头的公司也会因经不起检验而有所收敛。投资者为了避免“踩雷”,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会更多地关注公司的信息披露,而不再是热衷于击鼓传花的游戏。监管机构也不必夹在中间、左右不是,把该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用价格来引导和约束市场各方,才是颠覆不了的市场规律。

落实强化“不及格”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能够树立起价格的核心信号作用,从而建立约束和激励的闭环,对市场参与各方都是有益的。

一方面,更多投资者将自觉远离潜在的“不及格”公司,加速问题公司清退,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同时,由此形成的倒逼机制将促使上市公司更加自觉地承担起自我提升、自我优化、自我完善的主体责任,真正有所敬畏,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经营的发展和治理的完善上。

巧合的是,日前一些新股上市初期的表现,也反映出A股市场的价格信号作用正在变得更加有效。无论是科创板还是主板,近日都出现了一些新股上市后股价下跌甚至跌破发行价的现象。这恰恰说明在供给机制通畅的基础上,市场正在走向成熟、投资者的选择更理性,在真正用脚投票。

新股的破与不破,关键在于本身该不该破。如果价格合理,自然不会破;但如果上市公司只顾一飞冲天、投资者总要稳赚不赔、中介机构只是做做样子,那么该破还会破。

还是那句话,抱住价格的“元”,市场约束才会真的发挥作用,守好市场化的“一”,市场主体才能真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自主决策、自担风险。

无论是1元股还是新股破发,都意味着资本市场的价格机制正在逐步发挥其早该发挥的作用。就像道路交通的信号灯一样,不同公司不同价格自然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只需一等、二看、三通过,按规则行事即可。尊重市场、尊重规则、尊重专业,只要价格对了,市场各方就应当在价格信号的指示下按规矩办。

也许有人担心,退市和破发的常态化会不会影响到市场气氛,拖累整个市场的表现。短期来看,具体公司退市或破发当然会影响部分投资者,但从中长期看,价格信号机制的强化将推动资金流向更优质更可靠的投资标的,由此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并形成赚钱效应的正循环。即使个别公司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市场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

当然,打破“惯例”,重塑规矩的过程中,难免有些不同的声音。一些长期挂科、旷课的大学生遭遇退学时不免错愕,甚至博取一些同情。也有一些投资者不习惯更常看到上市公司退市的现象。

但这种声音只是面对短期疼痛时的应激反应,缺乏理性和远见。监管者应当保持定力,树立规则权威,同时对上市公司在濒临价格退市前的“自救”行为强化监管,避免出现个别公司“补考作弊”,蒙混过关。(来源:上证报;原标题:沪市公司监管锐评:大学都不包毕业了,股价“不及格”的上市公司就该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