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上“学习”标签,社交app能逃脱被玩坏的命运吗?

不管何种社交,从线上到线下,从陌生人到熟人,这个过程不光需要警惕落入荷尔蒙生意的泥淖,还要防范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投稿来源:育论场

仔细观察市场行情不难发现,陌生人社交app的确是越来越不受待见了,至少,主打恋爱交友的app在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凉了”。五花八门的陌生人社交平台,总是难逃成为年轻人荷尔蒙的释放场所,随着监管不断趋紧,这些app朝不保夕,如履薄冰。如何从众多声色犬马中杀出一条路,成功出圈?是现下移动社交领域创业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01

另类交换

在严打社交类app的高压下,“陪我”、soul、即刻等无一幸免。但即便违规、不安全等负面问题此起彼伏,这个行业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有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陌生人社交用户规模达5.92亿人。预计到2019年,整体用户规模将突破6亿,达6.22亿人。

陌生人社交平台虽不被资本市场看好,但伴随新的成员和新的社交模式的不断加入,总能吸引一群年轻的90后00后的簇拥,引爆一轮又一轮的狂欢。其中,以技能交换为主的社交平台就是其中一匹醒目的黑马,在众多荷尔蒙生意驱动的陌生人社交中成了为数不多的“清流”。

“技能交换”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共享”概念出现的同时就已经有了技能交换社区的创业企业。以语言交换学习为切入口的社交app,例如HelloTalk、Tandem,是以全球用户之间的匹配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在语言交换平台不光可以学习英语,还可以学习日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小语种,通过双向需求的匹配为用户提供交流的空间。比如一个想学日语的中国人,推送给他的就会是想学中文的日本人。它既是一个表达场所,又是一个交流场所,自由且互动性强,受到很多语言学习者的喜爱。

豆瓣技能交换小组

同样还有诞生于2005年的豆瓣,作为都市年轻人的交流社区,豆瓣已经成为集书影音推荐、同城活动、小组话题交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平台。技能交换便是其服务板块下小组话题交流中用户自发成立的一批小组,是依附于豆瓣庞大用户群体逐渐发展起来的同城技能交换社区。

点开豆瓣,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技能交换”,会出现一百多个同城技能交换小组,这些小组的成员多达几万,少则几千,“上海技能交换”是豆瓣所有技能交换小组中成员最多的,人数高达56873人,北京技能交换小组有35508 人。“交换小组”一直都是豆瓣小组中受欢迎度靠前的小组话题。

02

边社交边学习

日本学者中野牧曾提出“容器人”的概念,讲的是大众媒介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这个概念对于互联网时代长大的现代年轻人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它指的是现代人的内心世界犹如封闭的容器,是孤立且封闭的。他们为了打破这种孤独的状态也希望与别人接触,但是这种接触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因为他们并不希望对方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保持一定的距离成了人际交往的最佳选择。

又“独”又“群”状态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常态,这种弱关系中的孤单和欲望自然而然成了社交app最大的卖点,“技能+社交”也不例外。在这群年轻人眼中,技能交换学习并非单纯的技能学习,从双方匹配到教学,学习过程是否愉悦,交换双方是否“聊得来”成为了技能交换必不可少的条件。

传统意义上,将技能交换比作物物交换是不准确的。在技能交换社区,每个人所具备的技能并不需要很专业,甚至不熟练的技能同样可以获得准入的门票。它对用户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免费”,不仅能够免去高额的学习费用,同时又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拓展交际圈,这种新型的get 技能的方式有着高性价比的优势,成为了很多年轻人青睐的学习方式。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技能”弱化了,而“社交”所占的比重变得更大,成为这种模式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志同道合的人通过平台相遇,一起交流共同进步,同时也能排解彼此的孤独感,这或许是技能交换社交真正的魅力所在。

03

技能交换生死困境

技能交换概念出现多年,虽抓住了很多年轻人的G点,但行业内仍未出现成功的出圈案例,并且还时时饱受争议。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陌生人社交平台用户粘性低,线上的虚拟关系难以维持,同时还易催生色情信息的传播,亦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监管漏洞。似乎不管什么样的社交app都会被网友玩坏。技能交换社区以技会友的初衷同样难逃目的不单纯的人的破坏,约会、广告、挖掘客户等等应有尽有,乱像丛生。

陌生人技能交换社区除了要警惕“伪需求”的鱼龙混杂,同时还需要解决“匹配”和“等价交换”问题。

仔细观察豆瓣众多的技能交换小组,并不能单独成为一门好的生意,因为技能需求的多种多样,如果要解决匹配问题,就需要让这种模式依附于庞大的用户群体基础之上才能够运转。同时,如果一个用户还需要追求足够好的学习效果和体验,那就需要与他匹配的人不光要具备足够专业的技能,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传授技巧和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流方式。

HelloTalk动态展示页面和系统自动匹配

根据HelloTalk公布的数据显示,每个用户至少要在 helloTalk 中和 12 个人交流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语伴,这就需要用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互动性,这也意味着相较于在技能培训机构学习,用户要花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进行“匹配”,同时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技能并兼顾到教对方技能。

关于交换的技能,难度系数较大的技能需要长时间系统的学习,而另外一方如果提供的技能相对来说难度系数相对较低,这就会存在一定的“不对等”问题。不对等情况的发生可能也会导致服务质量存在不稳定性。

技能交换社区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试错和筛选的过程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同时也会让一批人乐此不疲。

有一位多年的豆粉这么评价豆瓣技能交换:“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看到什么样的豆瓣。豆瓣注重给用户以展示的平台并不注重给用户提供智能匹配服务,寻觅志同道合的人,这个过程恰恰是我最享受的过程。”这个评价似乎也印证了陌生人技能交换注定只能成为一种小众的活动。

不管何种社交,从线上到线下,从陌生人到熟人,这个过程不光需要警惕落入荷尔蒙生意的泥淖,还要防范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不仅如此,还需要真正抓住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将需求进行细化,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需求量大的技能学习需求例如语言学习、编程学习等细分领域的技能交换或许会更容易有出圈的可能。

 

参考资料:

《2019Q1中国陌生人社交市场季度监测报告》,艾媒报告;

《打造全球语言文化社区,HelloTalk 的在线一对一背后是真人语伴》,36氪.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