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来源:中访网
哈药股份近日公告称,公司拟吸收合并下属全资子公司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四厂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完成后,三精四厂的全部资产、负债、权益以及人员由哈药股份承接,其独立法人资格将被注销。哈药股份表示,三精四厂产品以口服固体制剂剂型为主,合并后可有效提高产线利用率,有利于公司整合资源,提升资产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哈药股份成立于1991年,所属于医药行业。公司融医药制造、贸易、科研于一体,主营业务涵盖涉及化学药品、生物制药、非处方药品、中药、滋补保健食品、医药流通等产业领域。
哈药股份主营涵盖抗生素、传统与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医药商业、非处方药及保健品、动物疫苗六大业务板块。公司拥有“ 哈药 ”、“ 三精”、 “ 盖中盖 ”、“ 护彤 ”及“ 世一堂 ”5件中国驰名商标。
2020年年初,在“双黄连抗疫”消息受到诸多权威专家质疑后,与双黄连口服液相关联的5家A股药企,有4家当日股价收盘下跌,其中2家股价跌幅超5%,仅哈药股份在涨停板“炸板”后,收盘小幅上涨2%。
实际上,哈药股份2018年营收、净利润已陷入双下滑困境,当期营收108.14亿元,同比减少10.02%;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减少14.95%;其双黄连口服液的产销量也出现下降,数据显示,当年双黄连口服液生产量19146万支、销售量19011万支、库存量303万支,分别同比增减-4.71%、-6.95%、80.36%。而哈药股份双黄连产品的关联企业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其2018年净利润也呈下滑趋势,当期营收12.85亿元,同比增长4.3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减少3.18%。
梳理历史财务数据,哈药股份近年来的业绩一直处于萎靡状态,连续5年下跌。尤其2017年起,其营收、净利润出现双降走势。
2014-2018年,哈药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5.09亿元、158.56亿元、141.27亿元、120.18亿元和108.14亿元,同比下滑分别达到8.75%、3.95%、10.91%、14.93%和10.0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公司五年时间营业收入从165.09亿元下滑至108.14亿元,下滑金额达56.95亿元,下滑幅度达34.50%。
另外,哈药股份近三年收到的政府补助在当年利润中的占比较高。根据公司财报,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7357.22万元、7286.89万元、5896.12万元,占当期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10.32%、25.13%、24.15%。
至于其业绩连年下降的原因,或许与其产品管线遇到的新情况有一定关系。哈药股份所覆盖的产品面较广,据公司财报,其“实现了从化学原料药到制剂、中药、生物制剂、保健品以及医药商业的全产业链覆盖”。不过,其产品线涵盖注射用丹参(冻干)、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等中药注射剂,在医保控费的背景下,这类产品近年来不断遭政策的“打压”。
哈药曾开创的的广告营销方式——“哈药模式”,一度成为业内争相模仿的对象。而所谓的“哈药模式”即“大面积广告轰炸+明星代言”的模式,背后是巨额的广告费。随着普药和OTC黄金时代的结束,“哈药模式”也逐渐失灵。近些年来,哈药广告费用一直在缩减。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药企都有“重营销轻研发”的现象,而近年来的哈药股份却是既轻营销又轻研发。数据显示,哈药股份去年的研发投入为1.85亿元,同比下降超6%,占公司营收的比重常年不及2%,这也是公司连续第三年研发投入低于2亿元。
也就是说这几年,哈药销售与研发同时做减法,走出了“轻营销、轻研发”的模式。但药企的核心竞争力是研发,如果研发跟不上,那么相对于的就是产品的落后,反映在业绩上也是下滑的态势。
2020年年初,哈药股份发布业绩预告,2019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减少2.7亿元-3.1亿元,同比下降78%-90%。
业绩下降原因包括:医药工业板块因行业政策影响,前列地尔注射液等产品的销量下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推进较慢,未获得带量采购政策红利,部分市场受到其他公司已过评产品的冲击;原有医药零售终端以单体药店或小型连锁为主,与医药零售行业不断向头部连锁聚集的发展态势不符,使得部分OTC及保健品的销量下降。
药品作为预防和治疗病人疾病的一种物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论是性状、功能、用量还是用法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执行,更何况是对生产制造这样的源头环节的把控。如果在生产环节中质量就存在问题,那么应用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导致更大的危害。
这家东北老牌药企能否重现昔日辉煌?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