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改编的九九八十一难

《三体》改编为什么这么难?

文丨文娱价值官 陈桐

编辑丨美圻

不久之前,由艺画开天制作的《三体》动画版已经正式上线,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这是《三体》影视化道路上第一部与观众见面的正式作品,终于不再是同人二创或致敬之作,对原著粉丝而言,无疑是提前过年了。

在开播之后不久,《三体》动画版的播放量就突破了一亿,但随着更新的内容增多,过度的商业化,人物刻画生硬,剧情拖沓等问题却引发了不少争议。在第三集播出前,《三体》动画还因“人物建模太丑”登上热搜。目前,《三体》动画的豆瓣评分已从开分的7.2下跌至6.0分,6.8万人的短评中差评比例达71%。虽然开播前后关注热度很高,但收获的掌声却并不多。

2006年5月,一部名为《三体》的长篇科幻小说在《科幻世界》杂志连载,很快得到科幻迷的强烈关注,当年就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特别奖。16年过去,《三体》仍然高居中国科幻天花板,16年前播下的想象力,至今仍在浩瀚宇宙中飞驰。

《三体》的开发方远不止B站一家,国内视频平台老大哥腾讯视频以及国外视频网站霸主奈飞(Netflix)都加入了电视剧版的混战,此前也有预告和特辑释出。另外,游族网络也正在开发《三体》游戏版。可以说,《三体》是中国科幻第一IP,甚至是国内最受瞩目的IP之一,随着一波三折的影视化开发逐渐步入正轨,在“三体宇宙”尽头,也许会诞生一个中国版超级IP帝国。

《三体》动画为什么崩了?

《三体》动画上线,打响了这个万众瞩目的科幻IP 开发的第一枪,作为《三体》影视化道路上首部与观众见面的正式作品,《三体》动画备受关注,也一波三折。

将时光倒回到2019年6月,B站公布《三体》动画化启动,并发布了首款动画概念PV。2022年10月29日,《三体》动画定档的消息传来,预告宣传片同时浮出水面。12月2日,《三体》动画突然宣布暂缓播出,正当粉丝为之沮丧时,却又峰回路转……一路走来,可以说《三体》动画经历了不少波折,在三年多的一盼再盼后,书迷终于等到了“鸽王”。

作为主要投资方,B站高管也表示,这是平台目前为止投入最大的一个动画项目。主创团队在接受采访更是多次透露,为还原原作精髓,他们几年来已“把原著书稿翻烂”。如此声势之下,《三体》动漫还未开播便收获380万的追番人数。在剧集开播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哔哩哔哩港股股价更一度上涨超过 13%。

然而,《三体》动画开播后口碑却一路下滑,槽点之多超出了很多人预料。前期高调的铺垫,每次都是只打雷不下雨,不断拉高观众的期待。PV虽然是概念预告,但是或多或少体现了动画正片质量,而《三体》动画正片却与PV大相庭径,不仅修改了人物形象,更魔改了一些剧情设定,观众以为等来的是凤凰,结果来的却是一只山鸡。

在此之前,业界对艺画开天的建模精度、制作大场面的水平、配乐能力基本是认可的,之前的几部作品质量也普遍不错。但《三体》动画呈现的制作水准却让人大跌眼镜,拉跨的色调、场景、光感,以及人物动作、表情看着像是页游CG一样。

到目前为止,《三体》动画播出了四集,出场角色的脸部粗糙普遍缺少细节,表情呆滞不写实,甚至出现主角罗辑食指有4个关节的硬伤。不少网友拿动画电影《熊出没》《雄狮少年》的画面精细度与之对比,对《三体》动画呈现的制作水准和美学效果感到失望,吐槽这不像是2022年能播出的作品。

剧情方面,《三体》动画主要展现的,是原著第二部《黑暗森林》的故事。动画第一集直接把剧情跳到了原作第一部结尾的“古筝计划”,然后第二集紧接第二部的主线剧情,快进至人类臣服于智子的封锁,罗辑出场成为“面壁者”。

这样改编一方面是因为受制于动画的篇幅,80多万字原著的大量情节必须被压缩快进,另一方面,用原著中惊险刺激的名场面做开头,更容易吸引观众,尤其是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

但如此极端的压缩也是双刃剑,对于原著粉而言,《三体》动画过滤掉了许多重要剧情,却花了大量的篇幅呈现史强载着罗辑公路飙车,实验员如何穿脱宇航服,离子对撞数据传输这样无关痛痒的桥段,心思全用在毫无意义的细枝末节,剧情显得过于“简单”和“无聊”了。

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而言,第一部内容仅用几行字幕一笔带过,铺垫明显不够,割裂的情节和扎堆出场的人物看得人一头雾水,非原著党很难跟上节奏。大量的故弄玄虚,人物脸谱化以及用力过度,让《三体》动画前四集槽点过于密集,既想讨好路人,又想讨好原著粉,结果最后哪边都不买账。

《三体》改编,难上加难

越是优秀的文学巨著,影视化之路越是难走,率先面世的《三体》动画虽然占尽先机,但依然跳不出这个规律,万众期待之下还是翻车了。作为一部超级科幻小说,《三体》想象力的丰沛是空前的,要影像化这样一部科幻巨著,不仅需要超越前所未有的“视觉化”技术难度,其硬核的科幻概念如何描绘,过于庞大的剧情和世界观如何取舍架构,每一条都是棘手的难题。

首先剧情内涵的迁移就困难重重,这一次《三体》动画的压缩与删减就不成功。从文字语言转化到镜头语言,是一个抽象到具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剧情还原复杂,剧情背后内涵的还原更加艰难。影视化改编需要将原著冗长的文字描述,压缩成简洁、清晰且有视觉记忆点的镜头画面,但又不能“傻瓜照相式”简单将文字所述场景一一呈现,这便需要改编时有所取舍。

《三体》所呈现的宇宙观,在看似冗长的故事里一点点拓展读者的想象力,无限的细节,往往是“方寸之间,深不可测”。然而在影视化的改编中,对部分情节的删减和改动,很容易打破原有小说建立的叙事体系,造成观众理解的断层。《三体》动画将第一部二十多万字的铺垫用几行字幕一笔带过,无关紧要的飙车等场面却拍了十几分钟,这样的压缩提炼无疑是对原著的侮辱。

因此,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和画面提炼精华,呈现文字中的无限想象力,是文学IP影视化改编始终难以突破的核心问题。

除剧情改编外,《三体》更难合理化呈现给大众的是关于人性的描绘。《三体》的内核,并不只是讲一个外星人入侵,地球人抵抗的故事,改编的导演也不会停留在如此浅薄的层面,而一旦要深挖,《三体》中关于人性的探讨,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去展开,就成为了难题。

“古筝行动”对无辜生命的绞杀,“逃亡主义”中地球人谁去谁留的伦理问题,“面壁者”用思想钢印实施精神控制来换取战争希望,“黑暗森林法则”所讲述的宇宙文明生存论等等,在面向大众的影视呈现上都很难表达得清晰且深刻,实际上也无法表达深刻。

由于种种限制和难度,在《三体》动画之前启动的影视化项目,至今没有一部问世。2009年,影视制作人张番番接下电影版《三体》项目,四年后完成立项工作。这是《三体》第一次正式启动影视化。然而,从2013年立项开始过去了将近10年,直到今天,张番番执导的电影《三体》还没成功播出,每年跳票成为其既定动作,至今也没有下文。

除了这两个项目,《三体》最吸睛的影视化改编是两部电视剧。原定于年内上映的腾讯版《三体》,之前屡次折戟在审查环节,目前可能推迟到2023年才能和观众见面。今年9月,Netflix版《三体》宣布已经完成首季拍摄,进入后期工作,预计2023年上线。这部英文剧集由《权力的游戏》制作班底打造,从曝光的首个幕后花絮看,虽然是好莱坞主导的国际制作,但中国元素较为明显。

在厘清了多年的版权纷争后,《三体》影视化开发这两年进入了快车道,但真正的难题才刚刚开始。这部小说曾获科幻界级别最高的奖项“雨果奖”,在全世界科幻迷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当代中国科幻的里程碑。其思想深度、理论硬核程度乃至内容丰富度都使其影视化改编注定是困难重重,很难做到令所有人满意。

“三体宇宙”,刚刚起航

原著作者刘慈欣为《三体》动画进行的开播演讲中说:“愿大家在观赏《三体》动画的过程中,也能体会我的感受。宇宙很大,生活更大。”在刘慈欣感慨“宇宙很大”的同时,《三体》这部科幻巨著所衍生缔造的IP宇宙也刚刚起航。未来,这艘巨轮可能会带领中国科幻驶向“星辰大海”,“三体宇宙”尽头,也许会诞生一个超级IP帝国。

动画版《三体》率先亮相后,不出意外的话,从今年底到明年,《三体》多元宇宙将开始集体爆发。

2018年,在历经多年版权纷争与波折后,游族网络CEO林奇花费1.2亿成为《三体》第二任版权拥有者。同年12月,三体宇宙(上海)文化发展公司正式成立,林奇持股65.69%,B站持股5%,刘慈欣持有其控股公司5%的股份。三体宇宙公司专注于《三体》IP的全球授权,至此,《三体》 IP开发才算步入正轨。

目前,粉丝耳熟能详的影视化项目,几乎全部是三体宇宙主导。除了上文提到的《三体》动画、腾讯和Netflix各自制作的剧版《三体》、电影版《三体》外,还有B站正在播出的《我的三体》系列同人动画,和喜马拉雅合作的《三体》广播剧,以及不久前PICO刚刚宣布要制作的VR版《三体》互动叙事作品。

三体宇宙公司官网显示,目前《三体》IP推出中文剧集、国创动画、同人动画、国际剧集、广播剧、有声小说、舞台剧等衍生产品。

此外,天眼查显示,三体宇宙公司已申请注册多枚“三体”商标,国际分类涉及科学仪器、教育娱乐、医药、家具等。同时,三体宇宙还拥有“三体”相关美术作品、文字作品著作权14个,并登记有三体宇宙IP运营系统软件著作权。

随着三体宇宙的成立以及影视化项目陆续问世,被耽误已久的《三体》IP开发已经正式踏上正轨,并有望持续加速。但真正的大IP的形成总会历经坎坷和打磨,不断迭代发展,要打造出真正具备全球视角的大IP,绝非一朝一夕,刚刚起航的“三体宇宙”,还有漫漫前路需要一步步踏实走过。

《三体》动画主题曲名为《面壁者》,中国科幻要想进一步打破“次元壁”,还需不断奋勇前进。给《三体》以岁月,静待花开,这个有着全球顶级潜力的科幻IP,就有可能迈向星辰大海。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