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分拆内幕

红杉分拆引发的一系列涟漪将会逐渐扩散开来。

文|VCPE参考  史月

编辑|许帆

6月6日晚间,投资圈被一则消息刷屏:红杉全球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将在2024年3月31日之前实现三大区域(美欧、中国、印度/东南亚)的各自完全独立。

这意味着,这家全球知名的投资机构,将在三大区域实现“单飞”。

红杉为何要分拆?独立后的三家机构将如何发展?这对红杉中国意味着什么?这对被投资机构是利好还是利空?

红杉分拆引发的一系列涟漪将会逐渐扩散开来。但对投资圈内人士来说,尽管这个消息引发了热议和震荡,但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此前已有迹象表明,这家全球投资机构的“巨无霸”,三大区域“分道扬镳”不仅有必要,更有现实可能性。

这对雄心勃勃的红杉中国来说,可能注定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时刻(crucial moment)”。

01、三大品牌独立运营

6月6日晚间的公开信,由红杉全球的掌门人鲁洛夫 博塔、红杉中国掌门人沈南鹏以及红杉印度和东南亚的掌门人Shailendra Singh共同签署。

在宣布红杉全球三大区域完全独立的同时,红杉还宣布,各区域将分别独立采用不同的品牌开展业务。

红杉美欧将继续使用“Sequoia Capital”的品牌名,红杉中国将继续使用“红杉”中文品牌名和采用新的英文品牌名“HongShan”,而红杉印度/东南亚将启用新品牌名“Peak XV Partners”。

红杉表示,不同品牌所带来的灵活性,能够让各区域为各自服务的创始人和LP创造更多价值。

当日晚间,红杉中国也发布了致红杉中国成员企业创始人的一封信。信中说,“我们需要更进一步拥抱本地优先的策略,才能在各区域都达成使命,保持持续领先。”

红杉中国表示,变化之中亦有不变之道。红杉中国全体成员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做好“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为创始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红杉成立于1972年,今年是红杉的51周年。红杉中国基金成立于2005年9月,由沈南鹏与红杉资本共同创办。

红杉中国定位于“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投资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新经济企业,是近年来投出IPO数量最多的头部机构之一,仅独角兽就投出了字节跳动、SHEIN、远景能源、Canva等。

据悉,红杉将在未来几天举行LP有限合伙人电话会议,届时或将讨论更多关于此次拆分的细则。

02、为何分拆?

红杉分拆,其实早在业内人士的意料之中。

红杉和许多发源于硅谷的风投基金在运作模式上有很大区别。虽然是一家国际投资品牌,但红杉一直没有“总部”的概念,各个本地基金之间也没有所谓的隶属关系。

红杉采用的是独特的运作模式,在不同区域均建立了扎根本地、深谙本土市场和生态的团队,而且各区域拥有独立的所有权和投资决策权。

在发展早期,红杉向各区域团队分享最佳实践经验,并协助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有选择性地把部分后台职能进行全球集中化管理,以确保各区域在这些职能运营上的一致性。

红杉认为,建立本地投资团队、聚焦服务本地创业者、优先满足本地化需求是红杉在全球不同区域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时至今日,红杉在各区域的业务主体和团队都已经成为当地市场的领导者。

尽管各区域独立运营,红杉还是把后台职能进行全球集中化管理,以此维持强大的品牌力量。

但是,随着各区域的业务主体都成为当地市场投资领袖,更深度的本地化发展使后台职能的集中化运营逐渐成为负担,红杉各区域共用同一品牌,也已经给创始人和成员企业带来了一些困扰。

正如红杉中国在公开信中所说,如何管理和运营去中心化的全球投资业务也变得愈加复杂和充满挑战。比如,上述各区域更加深度的本地化发展情况使得部分后台职能的全球集中化运营模式逐渐成为负担而不是优势。

此外,随着红杉在不同区域投资的企业走向国际化,并在全球范围内角逐行业领导地位,它们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相互竞争,而红杉各区域共用同一品牌则给这些创始人和成员企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而三大区域的独立运营,无疑是红杉将“负担”转变成“优势”的一次大胆尝试。

03、三大区域,和而不同

红杉全球在各大区域的表现,其实并不均衡,这无疑是红杉分拆的内部动力。

先看红杉美国。

2022年4月,红杉资本全球高级执行合伙人道格·利昂内宣布退休,任命红杉美国、欧洲的负责人鲁洛夫 博塔为他的继任者。

而在鲁洛夫 博塔上任之前,红杉美国的资产价值达到850亿美元。但是,因通胀居高不下,科技初创估值暴跌,红杉美国开始经历严峻考验。媒体报道显示,除了分配给LP的现金外,在截至今年3月的9个月内,红杉美国的资产价值下跌了38%,降至532亿美元。

另外,鲁洛夫 博塔主导成立了名为红杉基金的单一、永久常青基金,旨在绕过风险投资的基本限制,无限期地投资和持有公共股票。但这类重大变化无一适用于资本规则更为严格的红杉中国或印度基金。而此后,红杉美国这一重大改革遭受了LP的严厉批评。

再看红杉印度/东南亚的表现。

长期以来,受制于印度和东南亚市场尚处在创业创新的初始阶段,红杉印度/东南亚在业绩表现上和中美两地无法同日而语,而且只能将工作重心放到早期创业生态的培育方面。

最后看红杉中国。

红杉中国的成立和勃兴正好处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腾飞年代,它成功投资了一系列新经济巨头并创造了一流回报,也迅速成为中国创投市场里的头部机构。

红杉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布局医疗健康和传统消费,这是其他两个本土基金很少涉及的领域。近年来,红杉中国的投资布局和其他两个区域相比,差异化更加明显。

红杉中国还成立了新基建基金来投资中国新经济产业的基础设施,并在近几年开始发展并购投资——这些都是红杉中国所独有的业务。

种种迹象表明,红杉中国正在超越一个传统VC的能力半径,往更多元化、更长链条、更多阶段的方向进发。

在中国市场,红杉中国继续展现出高超的融资和投资能力。去年7月,红杉中国披露完成了四支新基金募资,这笔募资由红杉中国团队完全独立完成。

除了在募资端的成绩,红杉中国一如既往地保持了业绩领先。2023年,沈南鹏在再次登上《福布斯》全球创投人榜单第一名,昭示着传统价值投资的回归,这也是他第12次上榜,第4次问鼎。

对于此次分拆的影响,业内普遍认为这是对红杉中国的重大利好。

伴随着红杉的分拆,红杉中国将使用“红杉(HongShan)”的新品牌名。从英文改为拼音,红杉中国实现了一次品牌的重新定位。从此以后,它不仅是红杉中国,更是“中国红杉”。

保留中文品牌名的红杉中国,凭借之前积累的强大的品牌势能,不必再花大力气去重新教育创业者接受一个新的投资品牌;同时又可以用一个中国投资机构的新姿态,面向更大的舞台。

对于创业者来说,一个更加灵活和开放的红杉中国,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在面向更广阔市场时的创业需求。

HongShan,未来可期!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