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提速,智能网联热点不断,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产业利好不断,商业化落地加速。

文|览富财经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指出,电动化只是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序幕,以智能化为赛点的下半场角逐已经来临。

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是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的典型场景,我们在《变形金刚》等科幻电影中看到的场景,正一步步在现实中完善,近期产业热点不断,自动驾驶在加速向我们走来。

据9月11日报道,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路段不断“扩容”,而“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也即将在京召开。种种迹象表明,智能驾驶产业化正在加速。机构指出,国内智能驾驶市场正迎来政策、商业化、技术三大拐点,业内这些方向或将受益。

深圳今年或发放智能驾驶号牌

从目前的报道看,深圳有望今年就在自动驾驶方面正式发放号牌。

据9月11日报道,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路段不断“扩容”,目前已完成首批高坪快速路西段、水官高速、南坪快速路东段、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段共89公里高快速路段作为测试示范道路的评估工作,拟于近期开放,其中包括13公里高复杂度路段。

此外,有关部门已完成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登记办法和智能网联汽车运输管理规定的起草工作,正在内部征求意见,并联动比亚迪等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牌照设计工作。根据计划,今年深圳市有望发放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正式号牌、核发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出租车道路运输许可。

截至今年8月,深圳市累计向15家企业、325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车辆较去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实施之初相比,增长170%。深圳市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道路771公里,同比增长20%。坪山区先行一步,实现全域开放440公里,率先推出全无人商业化试点,累计单次超26000单,运行里程超50万公里。

产业利好不断,商业化落地加速

在智能驾驶商业化运营落地上,我国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利好不断。今年6月,工信部强调要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有条件的自动驾驶。

政策方面,今年7月,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的通知。这是《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第二部分,是对《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8版)》的继承、延伸与完善。该《指南》强调,分阶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这被业内誉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新国标”。

目前从商业化落地情况看,以一线城市为例,多地在积极响应工信部号召。今年7月7日,北京开放智能驾驶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7月8日多家企业获上海浦东新区首批发放的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是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加速商业化落地的标杆城市。

近日,智能驾驶领域又迎来重磅大会。9月11日,“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召开。会议宣布,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定于9月20日-24日在京举办。据介绍,本届大会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为主线,将发布《推进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北京)共识》《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白皮书》《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参考架构2.0》等成果。

业内近期热点不断,机构称迎三大拐点

在《2022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竞争格局研究报告》中,机构认为,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核心能力,一定会是车企重点投入的方向。驾驶智能化水平,作为能够与燃油车拉开差距的核心功能之一,被行业认为是未来能够左右销量的关键。所以各大车企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一直在努力,而近期业内热点不断。

以特斯拉这条行业“鲇鱼”为例,据8月报道,特斯拉正在中国组建一个20人左右的本地运营团队,以推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FSD(FullSelf-Drive,完全自动驾驶)在中国市场落地。

国内方面,9月12日下午,华为与赛力斯(601127.SH)合作的问界新M7即将正式发布。在电子化方面,问界新M7有颇多新技术亮相:硬件在车顶增加激光雷达,软件端则搭载鸿蒙智能座舱3.0、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据介绍,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将不再依赖高精地图,用普通导航地图也能胜任。国泰君安认为,随着越来越多搭载ADS 2.0的汽车上路,汽车在没有高精地图的地方驾驶体验有望逐步提升,会向全国范围内进行泛化拓展。

此外,8月28日,小鹏汽车官宣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将联合在“15万级”价格区间打造爆款车型,进一步加速自动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在市场的普及。

随着“金九银十”的汽车传统旺季到来,智能驾驶领域近期热点不断,业内很热闹。中信证券指出,国内智能驾驶市场正迎来政策、商业化、技术三大拐点。而从投资角度看,有这些方向或将受益:一方面,深耕高阶智驾功能、全栈自研并以此为差异化卖点的车企是新增蛋糕的所有者、分配者;另一方面,自动驾驶芯片、域控、传感器、线控底盘、车载以太网芯片等供应链有望整体受益于高阶智驾渗透率提升。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