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东方IC
2021年“双减”后,职业教育成为难得的“避风港”,吸引了不少教培机构的参与。
在当年9月,潭州教育宣布获得B+轮投资,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仅仅两年后,“潭州教育”在PC端的在线课程网站已无法打开,其同名的APP从应用商店也已无法找到,官方客服对蓝鲸财经表示,“潭州教育目前已经入驻到VIP办学”。
这家成立17年的老牌机构突然戛然而止。
在线+职业,潭州教育的高光
潭州教育在2007年进入在线职业教育行业,面向成人市场开设了涵盖IT互联网、设计创作、实用外语、学历考证、兴趣艺术、农业生产等6大教学品类。
2013年,“潭州教育”品牌启用,开启多类目在线课程教学。2016年,其在线教育直播平台“潭州课堂"上线。2017年以来,潭州教育开启全国战略部署,相继在北京、广州、武汉、成都等全国多个城市建立分、子公司。
2018年2月,潭州教育完成6300万A轮融资,由海尔金控领投。2019年开始,职业教育跟随在线教育的发展站上风口。《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草案明确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这一系列举措让职业教育进一步受到了广泛关注。也是在这一年,潭州教育获得由慕华投资领投的B轮投资。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火爆,也客观让潭州教育获得了发展机遇。据报道,2020年,其年收入已经达到10亿元左右。截至2021年6月,潭州教育方面表示,累计注册用户超两千万人。
“双减”后,诸多教培机构涌入成人及职业教育赛道,行业受到资本关注。而此时,潭州教育已经发展了十多年,明显占据了先发优势。
2021年,潭州教育获得了B+轮融资,投资金额未公布,投资方为湖南泊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博雅青檀股权投资基金(枣庄)合伙企业。
看起来潭州教育走上了快车道,可其接下来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
虚构讲师资历被罚,被出具限制消费令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赛道都是用户投诉的重灾区,潭州教育也不例外。
在黑猫等投诉平台,关于潭州教育虚假宣传、退费难、霸王条款、诱导贷款买课等内容的投诉不绝于耳。截至2023年,相关投诉达到22255条,投诉量巨大。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媒体、中国网等多家媒体都曾报道过潭州教育退费难、虚假宣传等问题。
从2022年开始,又出现了不少不法分子冒充潭州教育工作人员,以退学费为名实施诈骗,进一步干扰了潭州教育的经营。
一系列干扰下,潭州教育疲于应付,多次在官方渠道发文,规范公司销售行为,提示有机构或个人冒充公司员工欺诈等。但这一系列的表态,并没有带来明显改变。
今年6月,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微信发布通报称,潭州教育通过自主研发的“潭州课堂”进行网络教育授课,为推销相关课程,当事人在各大网络平台投放引流广告,获取学员信息后,安排公司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沟通联系学员添加微信,然后推送免费公开课链接邀请进入公司公开课直播间。当事人在公开课中虚构在线人数、销售状况、促销活动,在课程简介中虚构讲师资历。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之规定,市场监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罚款180万元。
投诉处罚之外,潭州教育的经营也似乎遇到了挑战。今年9月1日,张家界永定区人民法院对湖南潭州教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具限制消费令,对公司及法人周有贵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而如今,潭州教育在PC端的在线课程网站已无法打开,苹果官方商城也已经搜索不到“潭州教育”相关应用。官方网站公布了两个联系方式,截至发稿,品牌合作及咨询电话网站已经成为空号,官方客服对蓝鲸财经表示,潭州教育目前已经入驻到“VIP办学”,用户此前在潭州教育购买的课程,可以在“易学课堂”APP继续使用。当蓝鲸财经询问两个APP的关系是,官方客服表示,“只是合作关系”。
蓝鲸财经发现,“易学课堂”的开发者是湖南播课有声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曾用名是“湖南潭州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法人李湘宁。公司控股股东是湖南潭州教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当初“潭州教育”的经营方,受益所有人也是该公司的法人周有贵。
这一变动更像是只换掉了“潭州教育”这个品牌,背后的操盘方并未发生太多变化。对于教培机构,特别是在线教育,品牌名称的变动影响巨大,企业无疑是放弃掉了过往的品牌积累。
而发生在潭州教育身上的变动,似乎也是职业教育特别是兴趣赛道的缩影。
非刚需下,兴趣赛道乱象难解
职业教育一直是投诉的重灾区。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月度黑榜上,几乎清一色的职业教育机构。
在其中,相比于学历以及职业技能认证类培训,与兴趣相关的赛道似乎更加难以解决虚假宣传等问题。
相比于考公、考编、考证等赛道,兴趣赛道往往并不能直接对应就业,在教学效果上,诸多课程无法像考公考编那样形成清晰的评价,往往很难形成名师效应持续吸引学员。因此,为了吸引学员,不少机构往往采用更有吸引力的方式,比如兼职赚外快;或是以资料分享的名义引导到课程报名上。
长期以来,对于在线职业教育的规范化要求依然有待细化,宣传资料应当具有哪些要素、培训贷如何规范、如何退费等细则要求,依然有待加强。这也使得不少机构在宣传上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市场乱象不断,身处市场的机构也就很难取得竞争优势,也就很难真正建立良性运转的商业模式。
此前,教育部等五部门曾印发通知对职业教育进行了规范,强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合法,不得出现“快速取证”、“免考包过”、“考不过退款”等对教育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不得模糊自学考试助学活动与主考学校学历教育的关系区别;不得混淆技师学院、专修学院、研修学院等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与开展学历教育高校的性质区别。
北京也曾针对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举办注册消防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24类职业资格培训的社会机构,明确了培训基本规范的“负面清单”。包括发布虚假广告、夸大培训效果等,并专项治理培训机构宣传“考试包过”、“不过退费”等行为。但需要看到的是,兴趣领域、非职业资格培训类的培训服务,仍然处于灰色地带,乱象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