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与EESIA推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计划,将利用现有渠道招生

中公教育入局绿色低碳新领域,推出“建筑节能减碳技术管培生”培养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月28日,在2024能源环境服务产业年度峰会上,中公教育与EESIA就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达成战略合作,并发起了建筑节能减碳技术管培生的培养计划。

据悉,该培养计划将利用中公的现有渠道资源进行全国招生,培养方向包含管理类、运维类、技术类和销售类等,致力于为“双碳”企业培养一批懂技术、懂运营、懂管理、粘性高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政策加持 “双碳”人才需求在迅速扩大

EESIA秘书长李清举表示,绿色低碳行业在加速发展,与之对应的人才需求也在扩大。据了解,我国出台了多项“双碳”相关政策,聚焦“双碳”人才体系建设,强调通过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推动专业转型、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师资力量等内容。

在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绿色职业约占职业总数的8%。其中涉及节能环保领域17个,清洁生产领域6个,清洁能源领域12个,生态环境领域29个,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25个,绿色服务领域45个。

同时,从市场需求端看,各行各业对“双碳”人才的需求正在迅速扩大。据脉脉2023人才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企业招聘总职位量同比减少了21.67%,但碳中和行业职位量增长了296.9%,新能源汽车职位量增长198.9%。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需要“双碳”人才在55万至100万名左右。而目前相关从业者仅为10万名左右,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双碳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对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提出挑战,在此大背景下,中公教育与EESIA达成战略合作,将紧密结合政策需求和市场需求,共同研发和设计节能降碳、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储能、资源综合利用、碳市场等“双碳”新兴领域的学科专业课程,着力培养符合国家战略目标的紧缺型、复合型人才。

实操六个月,师徒制轮岗培养

“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双碳”不光是在承担国际义务,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碳和能源经济紧密相关,只要做到低碳和清洁生产,我们排放的污染物就会减少,能源也就更加可持续,经济将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所以“双碳”目标十分重要,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要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必须要有人才体系做支撑,而本次中公教育与EESIA达成战略合作,对推动双碳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公教育项目负责人梁蕾介绍称,该计划将为学生提供职场软技能能力、专业硬技能能力及实操能力三大培训模块。她提到,该计划首期将开设50人的班次,培训时长为“1+6”个月。其中前1个月为通用理论知识培训阶段,后6个月则是企业实操能力培养阶段,该阶段采用师徒制轮岗培养方式,以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及用人需求为主,提供安全生产、行业知识,专业技术,运营管理等多维度的专业课程。授课地点不局限于课堂,也会在企业以及重点大型能源站项目现场开展。

同时,EESIA和中公教育会针对学员理论及实战培养情况出具职业发展建议书,便于企业直观了解学生工作能力及个人水平,并作为企业是否录用及培养方向的参考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该计划注重人才选拔、培养、留用的全过程管理,打破传统的单向输出模式,企业可以提前介入并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定制化选拔和培养人才,确保产出的人才不仅能满足行业通用标准,更能精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降低人才流失风险。

梁蕾表示,后续还将联合EESIA开展多层次、细分领域的培养班等,助力绿色低碳行业的人才培养,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