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杀》的“暴力奇观”:春节档后首部10亿+“黑马”即将诞生?

暑期档市场终于有了一点起色。

文|娱乐独角兽 Mia

编辑|李寻欢

萎靡不振的暑期档市场终于有了一点起色。

春节档以来,第一匹10亿+黑马即将诞生。犯罪悬疑片《默杀》7月3日上映,上映第二天逆跌,首周票房3.75亿,贡献总票房近五成,以一己之力把工作日大盘拉到9000万水平,连续6天获得票房、观影人次、上座率、预售日冠“大满贯”,猫眼专业版将其预测总票房上调至13.78亿,目前暂列暑期档票房冠军。

《默杀》加热电影市场的同时,“堆砌暴力奇观”“虐女”等争议也随之爆发。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提档、工作日上映的策略也被证明行之有效,验证了“周五上映”的惯例不再绝对。

“又爽又恶心”的暴力奇观:猛药成电影市场透支疗法?

《默杀》的爆是可以想见的。

导演柯汶利在前作《误杀》中已经证明过自身的叙事能力,在《默杀》里,校园霸凌、谋杀、复仇、家暴、诈捐、警察腐败、社会冷漠、性侵、虐童、偷窥……一口气塞满了所有的争议话题,主打“全员恶人”且量大管饱,充分留足了短视频营销的切口。在没有电影分级制度的背景下,胶水十字架、手扎钉子、断头碎尸、喂头发汤、荆棘花环扎头皮等暴力奇观堆满,充分刺激感官,过往类似题材的暴力场面与之相比简直是“小儿科”,有评论认为“又爽又恶心”。

但凡事难两全。“量大管饱”的另一面,是三条叙事线的杂糅导致人物塑造和故事主线难以突出,悬疑性并不强,主要靠血腥感营造氛围。另外,吴镇宇王传君张钧甯等“各自在自己的表演体系内”,无法兼容,也引发了一些表演层面的争议。

一条豆瓣高赞认为《默杀》“一惊一乍,故弄玄虚,真相全靠回忆。” 目前,该片豆瓣评分为6.8分,不及柯汶利前作《误杀》的7.5分, 也不及他自己翻拍自己的原作《默杀》7.8分。不过,该片的内容缺陷与争议,或许是主创准确拿捏市场口味、叠加套路、进行取舍之后的结果。

此前“3名初中生霸凌同学致死”新闻刷屏,校园霸凌话题引发热议,影片话题先行的题材优势、感官刺激成为出圈捷径。猫眼9.5分、淘票票9.4分的成绩也充分说明了主流观众的买账。

短视频时代,正如同疯狂刺激观众情绪、顾不上逻辑自洽的短剧一样,大尺度猛药符合人性对观看暴力的本能渴望,很容易成为电影最大的卖点——冷门档期的《周处除三害》成黑马也证明了这一点。

电影和剧集都在“短剧化”,固然有利于市场,但却容易忽略“向内探讨”的深度和人文关怀。当刺激不断加大,观众阈值越来越高,也就陷入了“剂量越来越猛、透支市场”的循环。

将目光投向电影背后的“原作”,导演柯汶利的长片“处女作”其实是自己的研究生毕业作品《默杀》,由黄健玮、尹馨、张世等主演,2018年开机,2022年才最终完成,在2022年釜山国际电影节、202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和2023年台北电影节展映,去年曾入围上影节华语新风单元。

柯汶利在谈及创作背景时,分享灵感来自一则社会新闻:女孩在单元楼内离奇失踪,母亲挨家挨户询问邻居却一无所获,后来警方查证女孩已经遇害,案发当时不少住户都听到了动静,却无人制止。“有时候沉默是可以杀人的”。

主演黄健玮陷入丑闻,导致该片在大陆上映困难,2024年3月,柯汶利担任编剧的《默杀》出现在国家电影局的备案公示中,故事基本完全相同,去掉了可能产生争议的宗教部分,从资方到主演全部大换血,第一出品方是猫眼、第二出品方是淘票票,互联网影企主控,演员名气“升级”。从开机到上映,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可谓速度惊人。

又是“好过审、方便上大尺度”的东南亚,又是一系列刺激情绪的社会议题集合,虽非一线配置却集齐了所有熟悉的卖座公式,从《唐探》系列、《误杀》系列到《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再到《默杀》,无限反转、犯罪猎奇场面和情绪刺激越来越卷,这套由陈思诚开启的国产犯罪类型片“下沉市场爆款公式”,被大数据精准验证过,已经在大银幕上屡试不爽,俨然成为“陈氏宇宙”。

是以,当结尾出现“特别鸣谢陈思诚导演”的字幕时,不少观众表示“一下悟了”。

事实上,《默杀》的主出品方虽然换成了猫淘,但不可忽视的是陈思诚于柯汶利有着引路人的知遇之恩。此前,一部名为《自由人》的短片吸引了陈思诚,当时他正在广泛寻求与新导演合作,于是找到了该片导演柯汶利,后者由此成为壹同签约导演,陈思诚打造出的新生代悬疑导演矩阵逐渐成形。随后,陈思诚担任监制,柯汶利执导了剧版《唐人街探案》,以及13亿票房的电影《误杀》。

可以确定的是,在《默杀》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同款“大尺度犯罪片”诞生。

“工作日上映、提档”频繁:谁能救市?

与《默杀》同一时期上映的新片,基本上都扑了。奇幻爱情片《欢迎来到我身边》纵有《封神第一部》《我的阿勒泰》之后人气飙升的流量小生于适,也扛不住上映三天,排片、票房预测持续下调,截止娱乐独角兽发稿前,总票房仅有3800万+。国风动画电影《伞少女》被评“画风唯美而剧情弱”,上映四天票房勉强过千万。

《默杀》在一定程度上带热了大盘,但距离“救市”还有距离。对比去年30亿量级的《消失的她》,推动了端午档的爆发,并加速了整个暑期档的升温。最终2023年暑期档,上映影片超百部,总票房达206亿元,占全年票房比例达38%,对全年总票房的复苏至关重要。

今年在《默杀》上映之前,暂列暑期档票冠的是张嘉佳执导、票房4.6亿+的《云边有个小卖部》,不难看出今年开局不利,中小片扎堆,却一部能打的都没有。

集体提档潮正在成为今年暑期档的关键词之一,这是由于缺乏头部大片、市场遇冷所导致的。6月总票房仅有22.30亿,是近十年来除疫情外最低的表现,一众影片纷纷用提档“紧急救援”,留出更长的发酵空间,在缺乏有力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抢占市场先机,《默杀》也是其中之一,“暑期档提档”甚至登上了微博热搜。

《海关战线》原定7月5日上映,提档至6月28日。《默杀》原定7月4日上映,后提档至7月3日,从周四提档到周三,仅仅提档了一天。《抓娃娃》原定7月18日上映,提档至7月16日,即周二工作日上映,如今又在7月13日到15日开启全国大规模点映,截止发稿前,《抓娃娃》在7月13日已经排出7.5万场,几乎等同于周六上映。

王俊凯主演的《野孩子》提档至7月10日,也就是本周三,预售11小时便取得了550万元的票房,媒体根据导演前作《我的姐姐》大多预测该片票房能够达到3.5亿-5亿,但该片最终在一天之内宣布因“后期原因”撤档。

工作日上映是今年暑期档的另一关键词。从上文不难看出,《默杀》《抓娃娃》以及《野孩子》选择提档的日期均在周中工作日,迥异于周五上映的传统。

这一传统起源于北美市场,通常而言周五开画有利于影片吃到周末红利,但这一规律在暑期档已经不太显著:时值7月,作为主力观影人群,大部分学生已经放假,他们的涌入使得工作日和周末差别缩小,而且在口碑发酵速度变得缓慢的当下,提前上映不失为走长线的好选择。

此前越来越多的电影选择“大规模点映”,实际上约等于“提档”,同样也是出于争取口碑向外围泛受众扩散的考量。《默杀》在首周末的逆跌、零跌,正验证了提档到周中策略的正确。

今年已有超过90部影片定档,但头部影片屈指可数,外界纷纷将“救市”的希望放在了提档到下周上映、沈腾马丽组合的《抓娃娃》身上。作为国内票房最高男、女演员,沈马二人有着相当强的票房号召力,此前多个档期都曾验证“合家欢喜剧是刚需”,灯塔专业版对其给出了24亿-30亿间的媒体预测票房。

《抓娃娃》对市场的统治将延续到8月,有足足三周的发酵时间。8月3日上映的《解密》由悬疑大拿陈思诚执导,根据麦家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刘昊然饰演的数学天才容金珍破解密码“紫密”的故事。“秃头刘昊然”成为当前社交媒体热点。

另一有力竞争者是徐峥自导自演,于8月9日上映的《逆行人生》。徐峥的内容把控力,加上喜剧元素、现实主义、外卖员题材,使得外界对其较为看好,其市场成绩悬念主要取决于影片对时代情绪的洞察、对大众共情的把握程度,可以对标此前《年会不能停!》对打工人的挖掘。

其他有份量的影片有7月26日上映、乌尔善执导的《异人之下》,追光动画新作《白蛇:浮生》。进口片则有《神偷奶爸4》和漫威新片《死侍与金刚狼》。

大盘回温逆袭,迫切需要20亿+乃至30亿+的头部影片推高市场上限,点燃观众观影热情,提振观影人次,同时也需要一批5亿+的中腰部影片联合“托底”。能否一雪六月的票房前耻,很快就能见分晓。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