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赚了13亿,宁波富豪再现“资本手腕”

宁波芯片首富的财富又稳了?

日前,韦尔股份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上半年营收119.04亿元到121.84亿元,同比增加34.38%到37.54%;归母净利润为13.08亿元到14.08亿元,同比增加754.11%到819.42%;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到14.18亿元,同比增加1769.15%到1895.79%。

韦尔股份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预计将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受到了2023年同期较低的业绩基数影响,且利润仍未达到2022年的水平。尽管如此,有关韦尔股份业绩翻身和行业周期逆转的观点在市场上受到热议。

对于业绩预增原因,韦尔股份表示,2024年上半年,市场需求持续复苏,下游客户需求有所增长,伴随着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产品导入及汽车市场自动驾驶应用的持续渗透,公司的营业收入实现了明显增长;此外,为更好地应对产业波动的影响,公司积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及供应链结构优化,公司的产品毛利率逐步恢复,整体业绩显著提升。

在这份业绩预增公告发布后不久,韦尔股份实控人虞仁荣质押股份消息传来,将这位宁波富豪推到了聚光灯下。根据公告,虞仁荣持有股份358,472,250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29.49%;本次质押情况变动后,虞仁荣累计质押股份为193,921,200股,占其持股比例的54.10%。虞仁荣本次质押的股份主要用于偿还借款,并未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业绩补偿等事项的担保或其他保障用途。

作为韦尔股份的实控人,虞仁荣在《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上身家达到455亿元。他曾通过一系列收并购等策略性资本运作,成功将韦尔股份推向全球第三位CMOS芯片厂商,市值一度高达3000亿元。但近两年消费电子行业需求不振,导致韦尔股份业绩出现波动。随着最新业绩预增公告的发布,市场对虞仁荣可能采取的新一轮资本操作保持关注。

1、宁波高材生,半导体弄潮儿

在中国半导体领域,不得不提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后改为电子工程系)85级,这里走出了包括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兆易创新创始人之一舒清明、卓胜微电子联合创始人冯晨晖、格科微电子创始人赵立新、燧原科技创始人赵立东等十余位半导体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及高管。

虞仁荣也是其中一位。1985年,虞仁荣以宁波镇海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在大学期间,有关虞仁荣两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在打了一通宵麻将后,虞仁荣仍能在第二天早上参加的全校数学竞赛中拿到一等奖。平常他还做些“小生意”,比如把海淀的卷子卖到保定,这也令其赚到了一些钱。

大学毕业后,虞仁荣进入了彼时国内顶尖的IT企业浪潮集团,成为一名工程师。但身体里宁波人经商的躁动引子驱使着虞仁荣追求更广阔的商业天地。宁波镇海的邵逸夫就曾说过:“宁波人从小就立志做大事,而这大事就是经商。”

两年后,虞仁荣离开了浪潮,去了香港龙跃电子,成为了一名销售经理,主要负责电子元器件分销,在那里他工作了六年。1998年,虞仁荣开始自立门户,成立了北京华清昌科贸有限公司,继续从事电子元器件分销。

彼时,中国人口红利吸引全球电子产业链开始向中国转移,从1998年严厉打击走私到2001年加入WTO期间,国内逐步建立了一套规范管理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制度,吸引着外资分销商大量进入。站在这个风口,虞仁荣拿下了半导体企业松下、安森美等的代理权。几年时间,虞仁荣便成为北京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经销商。

直到2007年,虞仁荣在上海成立一家半导体元器件设计公司韦尔股份,这期间,他一边从事电子元器件分销,另一边又把赚来的钱投入到研发自主品牌中。随后,韦尔股份开始多次外延并购,2014至2015年间,虞仁荣把北京泰合志恒与无锡中普微收入囊中,拓宽了韦尔股份在集成电路、卫星直播芯片、射频芯片等领域的布局。

但当时的韦尔股份主要收入仍来自分销。2018年,韦尔股份39.64亿元的营收中,代理销售营收31.3亿元,占收入比重近80%;而毛利率更高的半导体设计及销售业务营收8.3亿元,仅占收入比重20%。因此,在市场看来,韦尔股份还不是一家真正的芯片企业,其股价也表现平平。

韦尔股份实现从分销商到真正的芯片企业的转身,来自对芯片企业北京豪威的收购。

2、并购大戏

2018年8月14日,韦尔股份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公司拟以33.88元/股发行约4.43亿股股份,收购北京豪威96.08%股权、思比科42.27%股权、视信源79.93%股权,同时拟募集不超过20亿元配套资金。标的资产股权估值为149.99亿元。

这其中,北京豪威是重头戏。北京豪威前身为成立于1995年的美国豪威。后在2016年底被清华系资本和清芯华创等国内资本私有化,变为中国企业。北京豪威是全球领先的CMOS影像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覆盖手机、笔记本、汽车、安防、机器视觉、医疗等领域。

然而,当时韦尔股份市值仅80多亿元,而豪威市值已超过120亿元。豪威科技的资产总额几乎是韦尔股份的5倍,净资产更是近8倍。这次收购之路也并不平坦,在首次收购接近尾声之际,遭到北京豪威一位大股东“珠海融锋”的强烈反对。2017年9月,韦尔股份终止重组。

不过几天后,虞仁荣被任命为北京豪威的新任CEO,并顺利进入董事会,而原CEO陈大同则升为董事长。陈大同,作为美国豪威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也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是虞仁荣的学长。他曾表示,豪威科技的初创团队中,华人占据了80%的比例,其中80%是留学生,而这些留学生中又有80%来自清华大学。2017年,陈大同回归北京豪威,担任了临时CEO。考虑到这些背景,很难不让人怀疑清华校友在这次收购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5月,韦尔股份再次停牌筹划收购北京豪威。最终在2019年,韦尔股份以135亿股份支付对价加上16.87亿现金,合计约152亿元成功将北京豪威等公司收入囊中。至此,韦尔股份也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大CMOS芯片厂商。

这笔“蛇吞象”的并购案也推动韦尔股份股价暴涨。2019年11月,韦尔股份成为A股第二家市值破千亿的半导体公司。同年,韦尔股份公司营收从2018年的97.02亿元增至136.32亿元;净利润达到4.66亿元,同比增长221.14%。

而后,韦尔股份也迎来了市值巅峰。2021年7月8日,韦尔股份盘中创下上市以来最高股价345.00元,市值突破3000亿。虞仁荣的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以123亿美元的财富登上《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成为了中国芯片首富。

3、捐300亿元建大学

在商界取得巨大成功后,虞仁荣没有忘记回馈社会,尤其是对培养下一代的教育机构进行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10月,虞仁荣在宁波注册成立了“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注册资金500万元,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为“资助民办大学的建设发展”。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的建设规划随后公布,该大学由宁波市政府以土地出资160亿元选定校址,虞仁荣名下基金会的捐赠也将由200亿元追加到300亿元以上:其中,基金会将投资100亿用于大学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还将投入200亿元以上的办学资金,保障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及大学的基本运营费用。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官网显示,该地块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计划于2022年底正式开工,2025年起分批逐步建成交付使用。在整体功能落位上,力求打造便于跨学科沟通、交叉融合为核心的资源共享校园。以图书馆为中轴线,中央核心区囊括规划理学、工学、信息、商科四个学科群,同时承载公共科研中心、交叉研究中心、人文社科中心和行政功能。学校规划十年内在校生规模为10,000人。

对此,虞仁荣也捐赠了股票。2024年3月20日,韦尔股份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绍兴市韦豪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绍兴韦豪”)计划向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持有公司的1500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1.23%。韦尔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公司董事长虞仁荣,股东绍兴韦豪、虞小荣为虞仁荣的一致行动人,其中绍兴韦豪为虞仁荣控制的企业,虞小荣系虞仁荣弟弟。

这已经不是绍兴韦豪首次向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此前,绍兴韦豪已经两次捐出韦尔股份股权。2023年2月27日,韦尔股份接到绍兴韦豪的通知,绍兴韦豪计划向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持有公司的1000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2023年12月5日,公司接到绍兴韦豪的通知,绍兴韦豪计划向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持有公司的1000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今年3月这次捐赠完成后,虞仁荣通过其实际控制的绍兴韦豪累计向宁波的教育事业捐出韦尔股份的3500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4、业绩遇冷

然而,虞仁荣的资本扩张之路,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考验,其在半导体领域的核心产业韦尔股份的业绩遭遇了挑战。

韦尔股份的半导体产品设计业务涵盖三大核心领域: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以及模拟解决方案。在2021年达到业绩高峰后,开始下滑。到了2022年,韦尔股份的营收200.78亿元,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16.70%;净利润9.90亿元,同比降幅高达77.88%。

韦尔股份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智能手机、计算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域市场规模受到了较强的冲击。据Counterpoint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12%,2022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移动市场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03亿部,同比下降约19%,创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单季度跌幅。终端客户出货量的下滑也让下游客户在备货策略及新机型方案推出节奏等方面更为保守,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2年全年,上市新机型累计423款,同比下降了12.4%。

2022年,上述因素给韦尔股份各业务带来了较大的干扰,特别是图像传感器业务来源于智能手机市场的收入从2021年97.08亿元下滑至53.97亿元,减少44.40%。同时,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从2021年19.63亿元下滑至14.71亿元,减少25.08%。

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电脑市场出货量为4,850万台,较2021年下降约15%,由于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韦尔股份图像传感器业务来源于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收入从2021年9.41亿元下滑至6.73亿元,减少28.49%。

此外,虞仁荣半导体产业的投资也遇阻。2023年3月,位于淄博的新恒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恒汇”)创业板IPO成功过会,却一直没有拿到注册批文。

“新恒汇”是一家从事芯片封装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与封装测试服务的芯片企业。“新恒汇”原本分为恒汇电子和凯胜电子,2017年“新恒汇”因债务问题陷入绝境。时任紫光国微副董事长兼总裁的任志军,看好“新恒汇”的前景,希望收购该公司,找到清华校友的虞仁荣帮忙,虞仁荣慷慨解囊。重生后的“新恒汇”借助智能卡爆发的机遇成为全球行业龙头,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4.14亿元、3.88亿元、5.48亿元,对应净利润7445.27万元、4388.85万元、1.01亿元。

2022年新恒汇开始冲击IPO,后于2023年3月过会。“新恒汇”若成功上市,合计持有其31.96%股份,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的虞仁荣将成为大赢家。但随着监管部门收紧IPO审核,“新恒汇”的IPO之路也因此停滞。

韦尔股份的股价波动和业绩压力,加之新恒汇的IPO进程遭遇障碍,都为虞仁荣带来了新的压力,无疑是对他资本运作能力的一次考验。

据7月10日发布的控股股东部分股权质押的公告,虞仁荣连同其一致行动人绍兴韦豪和虞小荣,三者合计持有公司股份433,576,912股,占总股本的35.66%,其中累计质押股份为250,377,200股,占其持股总数的57.75%,占公司总股本的20.59%。较高的股份质押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金需求。

不过,公告同时指出,控股股东的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良好,质押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不存在可能引发平仓或被强制平仓的情况,亦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若后续出现风险,控股股东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补充质押、提前还款等措施来应对。

随着韦尔股份业绩的逐步回暖,虞仁荣是否将再次施展其资本运作的才华,带领韦尔股份重返快速增长的轨道?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半年报大考:各家成色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