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系上市公司年内市值蒸发近两千亿,李革富豪榜排名下滑

李革遭遇滑铁卢。

文|雷达财经 莫恩盟

编|深海

由温州富商李革掌舵的药明系,四家上市公司年内股价均遭遇了重挫。

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年初至7月26日,药明康德股价累计下跌44.29%,跌额31.44元,市值蒸发达915.51亿元。

同期,药明生物股价累计下跌64.32%,跌额19.04港元,市值蒸发达790.7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734.47亿元。

药明巨诺年内股价累计下跌20.35%,跌额0.46港元,市值蒸发1.9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77亿元。

作为药明系旗下最新的上市公司,药明合联年内股价跌幅达54.63%,跌额17.48港元,市值蒸发209.45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94.54亿元。

据此计算,药明系年内股价累计下跌达1846.29亿元。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药明系对美国市场非常依赖。而其年内股价大幅下跌,主要是受业绩放缓以及美国《生物安全法案》风波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药明系掌舵人,李革在《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中的排名,相较2023年有所下滑。

营收增速明显放缓,药明生物上市以来纯利首度下滑

天眼查资料显示,药明康德(曾用名: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0年,药明康德成员,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一家以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295272.65万人民币,超过了99%的江苏省同行,实缴资本64611.78万人民币,并已于2019年完成了定向增发。

从财务数据来看,身为CXO赛道龙头企业的药明生物遭遇业绩瓶颈。

今年3月26日,药明生物晒出了2023年的财务答卷。财报显示,2023年药明生物共录得营收170.34亿元,相较2022年152.69亿元的营收实现11.56%的增长。

若将时间线进一步拉长可以发现,药明生物的年营收增速其实是有所放缓的。2015年至2022年期间,药明生物的营收增速均在40%以上。以离2023年较近的几年为例,2020年至2022年,药明生物营收同比分别实现40.88%、83.35%、48.38%的增长。

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交流会上,药明生物CEO陈智胜透露,公司2023年遇到的最大挑战,不是地缘政治影响、也不是全球生物技术投融资放缓,而是新冠项目收入下降。

不过,药明生物在财报中强调,去年下半年公司的业务出现了显著的反弹。集团综合项目数从去年同期的588个增加至截至698个,其中包括132个新综合项目并创下年度新增非新冠项目数的历史记录。

药明生物去年170.34亿元的营收中,非新冠收益同比大增37.7%,且非新冠后期及商业化生产项目收益的同比增速达到了101.7%。

即便如此,药明生物的营收增速在接下来仍将经受考验。药明生物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基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预计2024年公司将实现5%至10%的收入增长。而此前公司在进行2024年业绩展望时,给出的指引是实现中双位数(约13%至17%)增长。

2023年,药明生物的毛利从2022年的67.24亿元上涨到了68.28亿元,但同期药明生物的毛利率却走上了下坡路。财报显示,2022年药明生物的毛利率为44%,但去年药明生物的毛利率下降到了40.1%,同比下降了3.9个百分点。

与毛利率指标一样,药明生物的纯利也在去年出现了下滑。财报显示,2023年药明生物的纯利为35.71亿元,但相比上年45.5亿元的规模缩水了两成以上。

这是药明生物自2017年上市以来首度出现年度纯利下滑的窘况,药明生物的纯利率借此从2022年的29.8%下降到了2023年的21%。

对此,药明生物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产能爬坡影响导致的毛利率减少;资本市场低迷导致的投资损益减少;外汇收益减少;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及研发开支增加;及与药明合联独立上市相关的上市费用。

光大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公司是大分子CDMO龙头,考虑到全球生物技术投融资恢复及美国生物法案仍有不确定性,下调24-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40.40/47.42亿元(分别下调1.9%/15.4%)。

对美国市场颇为依赖,卷入《生物安全法案》风波

事实上,此番交出这份营收放缓、纯利下降的成绩单的同时,药明生物当前还被地缘政治风险的阴云所笼罩。时间回拨至年初,1月26日,药明康德与药明生物的港股股价遭遇重挫。

外界普遍认为,前述两家公司股价受到影响的原因,或与业内流传的美国拟出台《生物安全法案》的消息有关。据悉,该法案的出台是为了确保外国生物技术公司无法获得美国纳税人的资金,其中提及的公司便包括药明康德。

彼时,针对此事以及文件中提及“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兼职教授”的信息,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回应称,“这只是个别议员的提议,我个人认为到变成法律是极小概率,因为我们的商业模式是赋能美国公司让美国病人受益。”陈智胜还表示,其个人没有在军方任何机构任职过。

后续,药明康德发布多则公告,对此事进行回应。药明康德表示,公司坚信药明康德的业务不会对任何国家的国家安全构成风险;公司并未赞助过以军民融合为主题的会议或者其他活动;公司从未收到过任何军民融合基金的直接投资。

然而,药明康德卷入的这起风波,却愈演愈烈。北京时间3月7日,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美国国土安全与政府事务委员会以“11:1”的压倒优势通过美国《生物安全法案》。随着这一消息的公布,药明康德股价应声下跌。

据悉,美国参议院听证通过《法案》还只是初步的结果,此后要经过众议院听证,还要由总统签字,即便最后能通过,到真正到落地,甚至对企业造成影响也还需要很长时间。

药明生物也受到此次风波的牵连。为了打消外界的疑虑,药明生物曾多次发布澄清公告。在2月14日发布的公告中,药明生物表示,公司完全支持监管机构对其所在行业的监管,但强烈反对任何在未经正当考虑事实的情况下针对公司的不正确的陈述和缺乏根据的指控。公司谨此重申,过去没有、现在或未来也不会对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构成风险。

3月7日,药明生物再次发布一则澄清公告。在这则公告中,药明生物称,其注意到美国参议院于3月6日就一项修订法案草案等问题举行了程序听证会。由于修订法案草案仍有待美国立法机构进一步审议变更,且尚未颁布生效,公司将继续与其顾问一起密切关注修订法案草案立法程序的进展。

药明生物还重申,其并不是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公司独立运营其业务。作为全球生物药CRDMO平台,公司既没有人类基因组学业务,亦未在其各类业务中收集人类基因组数据。此外,公司并未对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构成风险。

事实上,海外市场是药明生物商业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按市场划分,药明生物当前的营收来源主要可以划分为北美、欧洲、中国及世界其他区域。其中,北美地区是药明生物去年营收最大的来源地,该市场在2023年为药明生物贡献80.73亿元的营收,占比高达47.4%。

紧随其后的是欧洲和中国,前述地区去年对公司总营收的贡献度分别为30.2%、18.3%。此外,主要包括新加坡、日本、韩国及澳大利亚在内的世界其他区域,去年为药明生物贡献4.1%的营收。

营收占比各有不同的背后,药明生物来自不同地区的营收变化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欧洲地区是药明生物去年收入增长最快的市场,增速达到了101.9%,世界其他区域的增速相对弱些,但也达到了37.75%。而药明生物营收占比最高的美国市场,去年的营收同比却出现了5%的下滑,中国市场营收同比下滑的幅度更是达到16.1%。

而药明康德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比药明康德更高。2023年,药明康德403.41亿元的营收中有64.78%来自美国。

有分析人士指出,海外是药明系公司的重要市场,其业绩较为依赖海外市场。如果《生物安全法案》正式落地,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很难不受到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身为《生物安全法案》发起人之一的迈克·加拉格尔在近期宣布,其将于4月19日辞去众议院议员职务,这一消息又给此次事件带来了一些转机。

在2023年财报发布后的业绩说明会上,“药明生物的业务是否受到了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影响”、“公司海外客户,尤其是北美市场客户的稳定性以及新增订单情况如何”等问题,成为了诸多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于外界所提出的疑问,药明生物CEO陈智胜表示,目前公司业务正常。陈智胜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公司在爱尔兰、德国也有运营,这也是公司在全球布局希望能够为客户打造更可靠供应链的战略举措。

陈智胜还表示,“至于北美市场,不少人认为地缘政治风险会给公司签新客户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事实上,我们在2024年第一季度就新签了不少客户”。据悉,截至2024年3月22日,公司今年已新增25个新项目,而在2023年一季度仅新增8个项目。

“没有和我们合作过的企业,可能会因为一些大环境的不确定性有所担忧。但是和我们合作过的企业,都非常了解我们的服务能力和质量”,陈智胜如是说道。

雷达财经注意到,关于前述法案,药明康德在5月16日发布关于澄清事项的进一步公告。

公司了解到,美国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于2024年5月15日投票通过向众议院报告一项编号为H.R.8333的立法草案,该草案为此前编号为H.R.7085的拟议《生物安全法》草案的修订版本。H.R.8333草案的修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移除此前针对药明康德的各种指称;以及增加一项不溯及既往条款,即豁免在拟议限制性条款生效前签订的现有合同。然而,尽管美国政府机构已有针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评估程序,H.R.8333草案仍将药明康德的公司名称保留在“予以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的定义中,公司强烈反对这种未经正当程序的预设性且不合理的定义。

药明康德表示,在未来数月中,H.R.8333草案将继续经历在众议院的立法过程。公司将与咨询顾问协力,继续与参与进行中的H.R.8333草案以及经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于2024年3月6日投票通过的编号为S.3558的立法草案立法过程的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对话。H.R.8333草案及S.3558草案的内容需要达成一致且仍有待进一步审议并可能变更。

四家上市公司股价全线下跌,市值合计蒸发近两千亿

尽管药明生物多次强调自己并非是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但双方关系密切。身为药明生物创始人、董事长的李革,同时也是药明康德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雷达财经了解到,李革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并拥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国来到母校北大演讲的李革发现,国内的医药研究机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但是先进的生产技术依然掌握在海外企业手中,而且从技术到生产普遍存在脱节的现象。

看到中国医药行业巨大的市场前景之后,李革最终决定下海创业。于是在千禧年之际,李革拉着几位好友一起在无锡创办了药明康德,借此开始了自己在医药赛道的创业之旅。“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这是李革致力一生想要实现的目标。

在李革的带领下,药明康德于2007年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彼时,年仅七岁的药明康德在纽交所圆了自己的上市梦,并将中国内地药品研发服务外包赴美上市第一股的荣誉收入囊中。

不过,由于在美股的表现不佳,在美上市的药明康德最终决定于2015年完成私有化从美股退市。之后,药明康德于2018年5月回归A股。同年12月,药明康德又顺利登陆港股。

李革打造的药明系上市公司,不止于此。

由药明康德和JUNO于2016年共同组建的药明巨诺,于2020年11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分拆自药明生物的子公司药明合联在去年11月成功登陆港股。

至此,温州富商李革所搭建的药明系商业版图下,已拥有四家上市公司。

据各家官网显示,药明康德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药明生物介绍自己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CRDMO)公司。

药明巨诺称其是一家独立的、创新型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并致力于以创新为先导,成为细胞免疫治疗引领者。药明合联则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开放式、一体化生物偶联制药能力和技术赋能平台。

不过,年初至今,李革耗时多年精心打造的药明系商业帝国,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并不是十分理想。从年初到7月26日收盘,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巨诺、药明合联港股股价分别下跌44.29%、64.32%、20.35%、54.63%。

若转化成市值,前述时间段内,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巨诺、药明合联的市值分别蒸发915.51亿元、734.47亿元、1.77亿元、194.54亿元,合计蒸发1846.29港元。

多重影响下,李革的身家也出现影响。

在今年3月2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中,57岁的李革以415亿人民币的财富位列榜单536位。不过,与上年525亿元的财富相比,李革不仅财富规模有所缩水,其在榜单上的排名也下降了222名。

李革掌舵下的药明系帝国,接下来将迎来怎样的发展?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