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市象 王迟
互联互通三个月,大厂喝到存量增长时代的第一口汤。
先是11月13日,在腾讯财报电话会议上,对于和淘宝的互联互通,腾讯方面回应称,此次合作对腾讯而言能从支付中获得更多的收入,淘宝能获得更高用户转化率,用户也可以有更多的支付选择。
据券商预估,若微信支付在淘天平台中渗透率达到20%的情况下,以0.4%-0.5%的手续费率计算,微信可收取约68-85亿交易服务费。正因如此,腾讯高管称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战略合作最终发挥作用如何,目前对合作效果“非常满意”。
随后11月15日,在阿里财报的电话会议上,对于和微信的互联互通,吴泳铭表示“在合作达成之后,我们认为平台的潜在用户增量空间还是相当大,这对平台的月度交易用户增长会带来比较显著的提升。”
对于这项合作,吴永铭称:“这需要我们进行中长期的投入,同时也要与用户增长策略相配合。我们希望这些用户能够留存在我们的平台上。我们的目标是,在这些用户留存在平台之后可以带来平台市场份额的GMV增量。”
腾讯作为流量渠道,率先收到过路费;阿里作为电商平台,率先吃到流量红利。二者的共识是,更大的商业潜力还需要时间来验证。相较于阿里和腾讯的互联互通,带来拉新增长,对阿里开放物流合作的京东,却并没有收获合作带来的大惊喜。
在京东物流11月14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谈及此次合作,京东物流的高管认为:“目前淘天第一波增长不是来自发货客户数的增加,而是来自希望把淘天业务给我们做,但是之前只能把抖音等平台给我们做客户,现在淘天也可以给我们做,这是存量客户ARPU提升的过程,也不需要再去对接,因为我们之前已经有合同了。”
对于新客户的增长,和阿里腾讯开闸放水的自然增长不同,京东物流还需要凭实力去抢。
京东物流称未来的增长潜力,主要来自之前没用过京东物流的客户,双十一之后就会接洽起来。收入会有明显增长,但应该不是很大的数字,有信心可以快速提升渗透率,有效抢夺市场份额。
不一样的红利机会,代表着虽然都是互联互通,但是依据各家平台资源禀赋的不同,合作也分三六九等。
势均力敌的合作,叫强强联合;有求于人的合作,则叫攀龙附凤。京东物流的烦恼,阿里同样存在。打通微信支付,看似双赢之局的合作,作为较弱势一方的阿里,也需要承受更多的互联互通后遗症。
运动式互联互通
“打通微信支付,几乎是淘宝一方强推完成。”在淘宝商家张勋的感受里,发完通告的第三天,微信支付就莫名其妙地开通了。“开通以后不能关闭,也就是从头到尾我都没有选择权。”对此,淘宝对于商家的回复是作为平台的基础功能,微信支付不能关闭。
商家没有选择权的互联互通节奏下,淘宝接入微信支付的速度也堪称惊人。9月4日,淘宝天猫发布意见征集公告;接着,9月12日,淘宝宣布将逐步向所有卖家开放微信支付;随后,9月27日起有超9成淘宝天猫商家支持微信支付。
作为对比,今年4月份发布的商家AI经营工具全站推广目前渗透率约为10%左右,未来一年计划达到30%。这项承载了阿里提高商业化的核心功能,在推广期间经历了长达三个月的测试期,7月份才正式全量上线。
淘宝对于微信支付的打通工程,无疑是一场运动式互联互通。但速通微信支付的节奏下,为淘宝带来更多新增用户可能性的同时,也伤害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过去,腾讯和阿里的互通一直带着反垄断背景下的时代光环中。然而,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焦海涛看来,从全球相关案件以及国内平台反封禁实践中厘清的互联互通主要边界出发,巨头之间的互联互通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反垄断的结果。
他指出互联互通主要是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义务,是它们对小企业的互操作性,既不是大企业之间的生态开放,也不是对小企业的要求。互联互通主要是互补品之间的互操作,一般不应对替代品之间的互操作施加要求,否则可能伤害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从反垄断法视角看,互联互通的主要目的是培育竞争者,即削弱大型互联网平台所具有的网络效应,降低市场进入壁垒,进而鼓励更多的小企业进入平台经济领域,参与市场竞争。互操作性主要体现为大企业对小企业的接纳,即在小企业提出请求时,大企业不应拒绝。小企业是否对他人互操作,由其自身决定。
从这个角度看,目前阿里与腾讯之间的生态开放,可能并非互联互通的主要内容。大型平台之间的互通,不过是一场合谋的增长游戏。这种打通效率下,淘宝也在双11之前收获不少新增用户。
来自QuestMobile发布的报告显示,淘宝宣布支持微信支付当月,APP新安装用户规模同比增长55%,达过去四年最高值;按过去6年的复合增长率测算,明年淘宝月活用户预期增长8217万,总月活跃用户规模有望首破10亿。
支付互通的烂尾体验
平台意志下的运动式互通,是否能够给商家带来新的增长红利尚不可知,但是给商家带来的经营烦恼并不少。
“微信支付的钱不能直接使用,是到千牛平台的聚合账户,还需要绑卡提现。绑卡的账户需要和经营主体一致,但是我很早之前用朋友的主体注册的淘宝店,现在这样账户的钱很难提现。”王鑫吐槽道。
当微信支付的严格规范性遇到淘宝的宽松管理,两种管理体制下的理念冲突成为商家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在一些支付从业者眼中,淘宝生态和微信支付的打通甚至只能算是个烂尾工程。
从完整的产品逻辑来说,支付工具可以分为两端。一个是面向消费者的前端,顾客下单到购买,需要完成跳转到各自支付平台完成付款的交互动作和页面;另一个是面向经营者的后端,按照不同的渠道要求,建设不同的体系或数字化中台以适应前端呈现。
以同时具有微信和支付宝两种支付方式的拼多多为例,在商家经营后端的体验上,两个支付渠道的资金均进入多多钱包统一管理,美团同样是类似的聚合钱包机制。和原生支持两种支付方式的平台不同,目前淘宝的两种支付渠道资金则是分开管理的。
在后端的商家经营使用体验方面,接入微信支付以后,微信渠道的资金无法用于店铺运营,且收支账单和支付宝也不互通。这种只能收款和提现的功能限制,给商家运营造成不方便的时候,也让互联互通的意义大打折扣。
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一方面,可能是微信和淘宝的互通没有经过测试验证,直接进入全面开放阶段,运动式互通带来的问题。
作为对比,谈判更长时间的京东物流互通,最终达成的体验是:前端可以保证消费者拥有更快更高质量的消费体验,后端京东物流也需要将商家全链路数据情况开放给阿里,包括履约时效分析数据、物流费用分析数据等,实现前后端全部打通的合作。
时间上的不同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在和微信支付合作时,淘宝的弱势地位。
谈及此次和淘宝合作,腾讯高管在最新的电话会议上透露:“可能不那么显而易见的是,为实现这一合作,我们做了大量工作,确保用户体验不会受到影响。例如,为了防止商家进行过度推销和刷屏,我们在设计和协议上做了许多调整。此外,在合规方面,我们也确保所有商家都通过了合规的入驻流程。”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在这场互联互通的合作谈判中,微信可能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
增长内卷下的变味工程
只要有合作,就会有话语权之争。
但是当争夺话语权成为主导性,大厂的“拆墙”的谈判也就演变为各家平台之间的互相“留一手”。这种留一手带来的互联互通后遗症,追根溯源还是增长思维下的竞争逻辑主导,而非打破思维惯性的互联互通。
当企业锚定增长为目标,既可以运动式推进互通,也可以形成更大的垄断。
2021年阿里腾讯生态互通的消息公布,中国SaaS电商的两大龙头微盟和有赞,立马开启了“暴跌模式”,其中,有赞的股价一天之内就跌去12%。和互联网叙事下的开放精神不同,更多人也在担忧巨头互联互通是否会加剧垄断?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鸿钧认为,中国的《反垄断法》和其他市场竞争的法律法规,其核心和根本目的有两个:其一是要促进健康的竞争环境,其二是要鼓励创新。在讨论是否要进行互联互通时也要回到其核心上进行讨论。
“如果两大巨头之间互联互通,是否会使得大的电商企业阿里进一步巩固或者强化它在电商领域的垄断地位,这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在钟鸿钧看来,阿里和腾讯进行互联互通可能会强化两家平台在某些业务或某些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实际上是一件需要去警惕的事情”。
过去,这种警惕被大厂反垄断叙事所掩盖。现在,以拉新、增长为目的的运动式互联互通,正在将更多的问题重新暴露。
从本质上讲,大厂之间的互联互通在理论上对整体交易成本的降低确实有益,包括买卖中的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并且有利于激发互联网行业的创新精神,可防止部分互联网企业封闭系统,保障生态的开放与共享。
然而,当拉新、增长成为平台型企业坐上谈判桌的初衷,变味的互联互通显然与上述目标相差甚远。增长是互联互通的果,绝不是互联互通的因。倘若打破壁垒只是迫于增长压力,那么互联互通就不过是一场新的、围绕增长展开的内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