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来源:地产大漫话
5月16日,贝聿铭先生去世,享年102岁。
投身建筑事业70多年,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在他的故土,他的精神家园,中国。
无数人都有一份有关贝聿铭的记忆。无论是从事任何与建筑空间有关的事,或只是生活中曾与这些作品偶然相遇,都曾或一时或长久沉浸于他的给予的建筑之美中。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他人或许对贝聿铭先生有各种的附会、误读,这些都不重要,贝聿铭先生应该也不会介意。
贝聿铭先生有几句自述,应该是关于他这一生和作品的最重要的描述:
“我不喜欢各种标签式的称谓。对我而言,建筑就是建筑。没有什么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解构主义。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使用你所有想用的主义称谓。但我不相信这些,它们如过眼云烟,而真正留存下来的那一个还是建筑本身——各个时代的建筑。”
“对我来说,中国印记从未完全消失。现在我在美国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不是很怪吗?我给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内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大师永去,且让我们再次欣赏这些代表作品,在这些继续呼吸、生长于我们身旁的作品中,体会建筑艺术之美,也当缅怀大师曾给予我们的想象、感动、沉醉……
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
建造了十五年之久。于一九七九年落成,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一九七九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贝聿铭确立世界级建筑大师地位之作。
北京.香山饭店
1979年设计建设,一个深刻揭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的作品。
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骄傲的法国人在建成前形容其为“玻璃上的一道划痕”,后来形容其为“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香港.中国银行大楼
一栋对贝聿铭来说有特殊意义的建筑。一九一八年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创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时,贝聿铭那年才一岁。作品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堪称一本关于几何的规范与变化的教科书。
日本甲贺.美秀美术馆
80%以上的建筑物都埋藏于地下。这座建筑呈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这就是一座桃花源,就该建造一座地上天堂。
苏州.苏州博物馆
2003年,家乡苏州为了让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拿出位于拙政园、狮子林之间的黄金之地。狮子林当时是贝家的家族产业,留在童年记忆中。苏州博物馆,几乎是中国传统建筑精粹与当代建筑手法形成共鸣的最大可能性都得以实现,一度号称贝聿铭的收官之作。
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卡塔尔王储为其建立一个独立的岛。整个作品像是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建筑。他称其为自己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
建筑师,贝聿铭40年的伙伴Henry Cobb曾经说:“20世纪可能没有一个人能比贝将东西文化融合的这么有深度。”
贝聿铭永远离去,他也一定是这样一个人,以他一生的作品长久留在人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