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兴源创到安翰科技“招黑”谈起:新媒体的报道边界在哪里?

任何快速成长的企业,问题和发展都是并存的。

投稿来源:丁道师

“领先招黑”似乎是中国所有优秀科技企业都无法逃脱的一个宿命!从百度到阿里,腾讯到京东,再到去年上市的几家头部企业比如美团等,几乎主流的科技企业在成功之前,都遭遇了大面积的质疑甚至负面新闻“报道”。

进入2019年,我们很遗憾的感受到,这种事态似乎没有好转的迹象。日前,两家在各自领域取得突破的明星企业安翰科技和华兴源创正值冲刺科创板的关键时刻,突然遭遇大面积的负面媒体报道,引发了行业的广泛热议。

华兴源创被媒体报道《科创板1号华兴源创:五百多次号称芯片 但收入占比仅千分之二》,声称这家企业涉嫌严重欺骗。对于这种逻辑分析企业,实在站不住脚。按照这种思路,华为一天到晚喊芯片,而芯片对于华为目前的收入贡献来说微乎其微,那么就可以说华为是骗子公司吗?声称全面转型AI的百度公司,AI占比非常小,能说百度是骗子公司吗?

当然,截止发稿我没有看到华兴源创的公开回应,此事我们无法过多评述。我们来看另外一家已经公开回应过外界关切和报道质疑的安翰科技。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重庆金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本公司侵犯其专利权。安翰发布了《针对媒体关于安翰科技被重庆金山起诉报道的严正声明》,把核心的几大问题都做了解释和辟谣。

日前,又有媒体连续发布了《安翰科技的谎言①|“全球首家”过度包装术》、《安翰科技的谎言②|第一大客户美年,不可能实现的销售业绩》、《安翰科技的谎言③:核心客户成谜 隐现潜在关联关系》等报道,安翰以不变应万变,一条条回应,发布了《关于媒体不实报道的严正声明》,得以让外界看清一个真实的安翰。

无独有偶,上交所也在6月20日发声:个别自媒体对科创板发行人信息披露提出的质疑,存在断章取义、渲染构陷的问题,与事实不符。对这类问题的处置,证券交易所并无法定授权。

就这样,随着安翰的几次公开声明和上交所的发声,事件出现了反转,很多读者对安翰开始路转粉。从结果上来看,安翰不但没有被证监会等部门处罚,也没有被司法认定专利侵权,反而因为这些报道,免费做了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微光学成像、图像处理”等领域拥有多项专利的广告,影响力大增,随即又回归了正常的登陆市场的相关流程。

就此,事件看似完结,但对于我们的行业来说,应该思考一个问题:领先招黑不应该成为科创板企业宿命,我们应该呼吁行业回归理性发展。同时应该反思新媒体和自媒体报道的边界在哪里?更应该透过安翰反转事件,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独立思考问题?

领先者“招黑”本质原因:动了传统企业利益

对于安翰来说,为什么登陆资本市场之际,频频被多家媒体、自媒体“照顾报道”,甚至还有友商站出来诉诸法院。原因很简单,安翰短短几年在这个赛道取得了领跑优势,应用科技创新能力,革了上一代胶囊内镜企业的命。

上一代胶囊内镜代表企业是谁,通过安翰的那一份声明来看,不言而喻。上代胶囊内镜可以小肠检查不能精准查胃,因为缺乏精准控制能力体系支撑。而安翰发明的胶囊胃镜机器人,受检者吞服一颗重量5g、尺寸接近临床用口服胶囊的胶囊内镜,胶囊机器人就会在胃中进行螺旋式扫查,对胃内6大解剖部位进行全方位系统化检查,将几千张检查图像实时传输至医生电脑。如此,受检者在无创、无痛、无麻醉情况下,仅需15分钟就可完成360,无死角的全胃检查。

对比这两种模式对胃部的检查,孰优孰劣,究竟谁是真正的胶囊胃镜,一目了然。

正如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样,落后的反对先进的,这是本性;但最终结果来看先进必然取代落后,这是趋势。

所以,我从业十几年,从没看到有哪家企业死于质疑,死于媒体报道。反而这些企业业务都足够扎实,通过精细化的运作,走出来超越预期的发展轨迹。

安翰事件已经反转,科创板1号华兴源创相信很快也将随着官方的声明,来一次惊天大反转。对于华兴源创来说,作为国产半导体检测设备商领导企业,其服务能力早已经被各方公认,如果涉嫌“严重欺骗”,怎么可能历经审核问询“三试”,顺利通过上市委审议,至注册生效耗时不到3个月?

日前,上海高院通报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服务保障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到审慎处理涉发行上市审核阶段的科创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加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沟通协调,有效防范恶意知识产权诉讼干扰科创板顺利运行。

很显然,那些通过恶意知识产权诉讼限制科技企业发展的做法,正在被有关方面注意到,并且采取相关的措施给予回击。

至于安翰等准科创板企业近日来连续遇到的多篇媒体问题报道,以及大批自媒体“自发”转发这些文章,也都在预料之中。任何一种颠覆模式都会如此,越颠覆、越创新、越革命就越容易引发媒体和业界的关注。

对于安翰们来说要感谢这些媒体的报道,因为这些媒体报道恰恰从另外一个方面,让更广大的业界人士有兴趣去了解这家企业,了解这家企业真实的运营情况以及行业的发展状况。比如在6月20日发布的这份《关于媒体不实报道的严正声明》,除了回应媒体报道的同时,也给业界普及了胶囊小肠镜和胶囊胃镜的区别,扫盲了相关的医学常识。

可以预计,最终这些报道以及后续媒体对声明的报道,反而间接通过后续口碑传播,帮助安翰打开更多维的市场,助推安翰成为一家公众公司。

安翰的优势何在:顶级团队架构 实现模式和技术双向突破

安翰们“招黑”不是其自带招黑体质,而是源于产品突破对旧秩序、旧模式的颠覆。

据悉,除了“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外,安翰正在围绕消化道系统,依托现有技术平台,由诊断到治疗继续延伸至健康管理,正在进一步自主研发一系列产品及技术,比如食道胶囊、结肠胶囊等等,相信这些技术的落地,将会进一步重塑当下的电子健康机器人乃至大健康行业规则,对现有的行业产品和服务体系再次颠覆。

那么,安翰的优势是什么?在我看来应该分以下三个方面去论述。

第一:专利技术领先。

通过那份公开的声明,我们得知安翰在磁控胶囊胃镜系统产品方面拥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其涵盖精准磁控、专用芯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微光学成像、图像处理、无线传输等多个技术领域。拥有授权核心专利共计51项,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磁控算法、磁控设备、可控内窥镜胶囊、磁控胶囊图像处理和AI识别、磁定位技术及磁控胶囊无线接收设备等,以实现对胶囊及设备的全面保护。

专利的多元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落地应用。在检查的准确性方面,由北京301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等全国7家权威三家医院进行的350例大样本、多中心、双盲对照实验研究结果明确表明: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检查准确性与电子胃镜的一致性为93.4%,达到金标准,研究论文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GH》上,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也因而成为《国家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计划》中的推荐检查手段。

第二:模式的创新。

一般来说,技术创新需要搭配与之匹配的模式创新,才能使产品真正深入市场,服务于广大的用户群体。对于安翰来说,不仅仅通过技术攻关,构建了一整套胶囊胃镜系统解决方案,而且通过模式创新,让这种解决方案和广大消费者见面。

安翰这几年秉持开放共赢的心态,先后构建了“集团业务模式”、“301医院模式”、“长海医院模式”、“阜外模式”等联合运营模式。通过其产品输出和技术赋能,让更多的持牌医疗机构参与进来,共同将肠胃健康产业做大做强,让安全、高效的电子胃镜系统普惠到更多的人群。

第三:团队和资本优势。

磁控胶囊内镜看起来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但安翰背后的团队为此努力了十年之久。早在10年前,安翰公司技术团队的肖国华、段晓东、王新宏三位博士就和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李兆申教授和廖专医生共同研制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安翰董事长吉朋松,最近几年更是站在行业高度,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运营策略,使得这一胃镜行业突破性的创举成功推行市场。

可以说,安翰团队是这个领域最资深的一批“老司机”,正是有了这批老司机在后端的付出,才有前端我们能使用到的磁控胶囊胃镜系统。

当然,有了好的团队和技术、产品,自然而然就会吸引到资本的关注。截止安翰提交上会信息前后,安翰已经得到了包括软银在内的多家权重资本和知名投资人的支持。安翰股东数超过30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资本市场对安翰的看好。

反思自媒体生态:独立思考的边界在哪里?

知名媒体人曹林,做过一个颇为有名的讲座《远离满脸10万+欲望的自媒体病人》,在他看来媒体人在新媒体思维的转型中,一不小心就在嗜血的“10万+”欲望里迷失,在喧嚣的营销氛围里,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沦为舆论情绪的推手,从而丢掉了媒体人的新闻本分。

从之前的“刘强东怒怼马云”,到前不久的智联招聘虚假简历事件、京东裁员事件、马蜂窝被黑事件,还有这次的华兴源创和安翰的“招黑”,很多时候都是媒体被10万+利益驱动下的产物。

关于近期的热点关切,安翰早已经公开发了《针对媒体关于安翰科技被重庆金山起诉报道的严正声明》、《回复上交所64问》等,把一切业界关心的疑虑呈述清楚。

如果安翰真的如各种新媒体、自媒体报道的那样问题百出,连核心专利都不是自己的,早就被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处罚了,哪能登陆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 哪能被多家投资机构看重?哪能被美年健康选做胃镜系统供应商?

上交所在6月20日的发声中,也表示自媒体不是法外之地,媒体、自媒体也应高度重视与其言论相关的法律责任和后果,诚实谨慎执业。

很多时候,新媒体的报道是没有门槛和边界的,任何人都有表达观点和思想的权利。但越是这样,我们越应该守脑如玉,越应该从事物发展的基础逻辑出发来分析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抱着“吃瓜搞事”的心态,为了追求流量和关注度搞搞标题党,四处扒拉扒拉文章,就赶在司法前面对企业进行审判。

写在最后

事实上,任何快速成长的企业,问题和发展都是并存的。安翰如此,华兴源创如此,比其更大的滴滴和今日头条等都是如此。同时,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我们对于这类型企业,不管是其突破性的模式,还是前瞻的技术应用,我们还是多一些包容心吧,最起码可以抱着“观望”的姿态,而非一棍子打死,一味的否决。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