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10亿投医疗?仿佛又看到董明珠叫喊手机时的样子

“即使不成功也要投入进去,相信只要投入10亿,一定能做出来。”3月17日,戴着格力自家生产的“格健牌”口罩,董明珠在“疫情后中国制造业的新方向”论坛上发出豪言壮语,阐述了进军医疗产业的决心。

投稿来源:懂懂笔记

​“即使不成功也要投入进去,相信只要投入10亿,一定能做出来。”3月17日,戴着格力自家生产的“格健牌”口罩,董明珠在“疫情后中国制造业的新方向”论坛上发出豪言壮语,阐述了进军医疗产业的决心。

董明珠表示,疫情过后格力电器将在消费、工业这原有的两大板块基础之上新增医疗板块,投资金额10亿元。

显然,与五菱、比亚迪、上汽等生产口罩只是特殊时期解决暂时难题不同,格力不会在疫情结束后重回自己的“赛道”,而是要借此机会大力进军医疗产业,开拓一个全新的板块。

类似的豪气,外界在董明珠个人押注珠海银隆,以及格力电器投资智能手机、芯片产品时似曾相见。这一次刚传出涉足医疗领域,质疑也随之而来。3月17日凌晨,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的公告。如果简单描述《问询函》的内容就是:年产一亿口罩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影响股价?

格力这次入局医疗行业的目标背后,会是怎样的一个布局?

一条腿走路的压力接踵而来

受疫情影响,制造业受到的影响不言而喻。

虽说董明珠为格力设定的时间表是在疫情过后,但格力电器早就开始了相应的举措。2月18日,格力电器成立珠海格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紫外线消毒设备、手术室感染控制用品的设计、生理参数分析测量设备、第Ⅱ类医护人员防护用品制造和销售等等。

口罩作为当下最紧缺、市场需求最大,同时生产工艺也相对简单的医疗防护耗材,成为格力电器近期的首选对象并不令人意外。3月9日,董明珠的微店就开始销售格力自家的“格健牌”口罩了,根据格力电器官方公布的数据,截止3月18日,格力每天口罩的投放数量已经增加至16万只。

一边是富士康、五菱、比亚迪甚至中航工业等纷纷加入口罩制造大军,一边是制造业不可避免的市场停滞,对于格力这种依赖线下销售渠道的传统家电品牌而言,承受的压力、突围的诉求都显而易见。

面对压力,董明珠并不避讳。在17日的会议上,她公开透露了格力电器在疫情期间的情况:“今年产值下滑,我们已经看到了下滑。这段时间,国内小区封闭管理不能上门安装(家电)。商场也全部关门不能卖东西,怎么可能不下滑?格力今年(产值)一定是下滑,2月份基本上没有销售,往年都是销售近200亿元。”

正如董明珠所说,空调和电视、冰箱等即插即用的传统家电不同,它需要工人上门安装、调试之后才能使用,而现在国内小区的严格管理状态显然无法安排工人上门安装。所以,空调的困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是无解的。

多元化曾是格力近几年的热词,直到今天,虽然格力做了很多尝试,但真正能够撑起格力电器的仍是空调产品这一条主线。当空调市场受阻,格力电器势必承受巨大的压力。而选择生产口罩,无论是出于社会责任还是公司自救目的,似乎都是最佳选择。

同时,外界还看到董明珠在会议上着重强调,目前格力已经研发出了“可以杀灭新冠病毒的空气净化器”,这很符合董明珠的作风,销售出身的她喜欢抓住一切市场机会。但空气净化器相较于口罩的市场需求而言,显然要弱很多。

从格力销售口罩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反馈不错。近日董明珠在一场媒体直播中,谈到格力生产口罩时也很兴奋,表示没想到预约了几十万人,产能已经供不上,正在加快速度,“现在每天大概生产十多万个,最多半个月,日产能将达100万个。”

价格相对适中质量也有保障,既响应了有关部门的号召,又缓解了广大消费者的购买压力。此举在给格力线上业务带来巨大流量的同时,也给企业形象加分不少。

尤其当董明珠说出“格力做口罩并不赚钱,但我们是急国家所需,国家需要我们就造”时,对于整个格力电器品牌形象的提升显而易见。

能否耐得住医疗产业的盈利周期?

任何在疫情期间发力口罩生产的企业都应该被点赞。但是,疫情只是暂时的,绝大多数企业在疫情之后都会回到自己原本的赛道,而格力电器借机开拓医疗产业新赛道的成功率会有多大?

格力以前的多元化举措可谓毁誉参半。当然,每个企业都有选择发展方向的权利,多元化也是企业壮大的必由之路。不过,任何一家企业在进行新业务拓展时都应该打有准备之战。诚然,医疗领域目前拥有难以估量的潜力,但这种爆发式的市场需求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仍存疑。如果只聚焦医疗耗材,当疫情结束后这种高需求是否还会存在?毕竟做中国的3M不能只靠喊口号。

例如,当下所有人出门都会戴口罩,但疫情过去,除了北方雾霾严重的城市,其他空气质量较好地区的消费者显然会减少口罩的使用。当面对一个需求平稳的医疗市场时,拿10亿元只押注口罩等医疗耗材显然会得不偿失。

那么投入其他医疗细分领域呢?众所周知,医疗行业是一个考验技术研发能力和持续资金投入实力的领域,而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的特点,显然用十亿元人民币是很难敲开那些细分领域大门的。

对此,家电行业观察家刘步尘对懂懂笔记表示:“医疗产业对产品的要求是所有产业中最高的,因为它和人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医疗产业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极高,同时还需要具有巨大的耐心,因为医疗产业实现盈利的等待周期也非常漫长。”

如果是公司的重大决定,甚至是准备花费更多的资金和时间去涉足医疗行业,外界不应该只听到董明珠一个人的声音,还要包括大股东的意见。比如受让格力电器15%股权之后,成为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的高瓴资本。

“高瓴15%的股份偏低,不足以对格力电器形成实际控制。所以说,现在的格力电器是无实控人企业,这样的企业管理层拥有最大的决策自由。”刘步尘分析,目前的情况下应该还是董明珠说了算,“管理层一般性决策,可以不知会大股东。”

追逐风口还是运筹帷幄?

过去几年来,格力和董明珠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多元化正是主要的大背景。从珠海银隆的新能源车到智能手机、芯片以及医疗行业,格力电器实力演绎了什么叫做“跨界扩张”。

可以看到每一次的跨界扩张,格力电器都是投以重金,董明珠也会在一切能够发声的场合为新业务站台。但从最终结果来看,这些多元化的扩张似乎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兰德手册》曾这样描述:每一位杰出的领导者都遵循这样的“惯例”:一旦他们征服了一个难题,通常就会对已经到手的成功失去兴趣,继而寻找下一个更大的挑战。这种“惯例”常常被视为一种美德而被外界津津乐道。这是他们杰出之所在,可也常常是他们走向滑铁卢的开端。

“格力多个产业布局都属于追热点的形式,鲜少前瞻型布局。这其实是企业布局的大忌,因为等你追上热点,别人或许早已布局完成,你一进入就会处于劣势。什么样的企业家真正让人佩服?是那种超前布局多年许多人可能还不理解的企业家,等你明白过来,人家已经完成市场培育和占领。”刘步尘分析强调。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十五年前自己在广州公交车上看到阿里巴巴的广告,当时完全不明白阿里巴巴是做什么,“等我明白过来的时候,阿里巴巴已经让马云成为了中国首富。”

显然,“惯例”和产业前瞻性是一种挑战,但基于董明珠在格力电器的地位和话语权,多元化的扩张似乎仍会继续惯性下去。刘步尘认,现在整个格力乃至外界都形成了董明珠崇拜,这种社会心理客观上助长了董明珠自由意志的发挥。但作为公司管理层,董明珠是需要为股东负责的。

跨界投资、多元化布局,不能仅仅以个人意志为主轴。如果像珠海银隆那样,只是个人出钱做投资,别人无权干预。但如果用格力电器的资金或者说以格力电器的名义进入新的行业,管理层就需要为所有的股东负责。

这种负责,要的是企业家精神和遵循客观规律的勇气,而不是要求用格力手机作为年终奖,或是强行要求员工购买格力手机、强行要求空调经销商进购格力手机。

格力目前主业上的战绩,还能继续支撑这种看不清头绪的多元化扩展。2019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净利润达到137.5亿元,同比增长了7.37%;同时,格力股价在今年1月初也曾上探到近70元的高点;截至2019年9月底,格力电器账面上的货币资金高达1300亿元。这些成绩,想必能让大多数股东感到欣慰。

但是今年一季度对董明珠和格力电器或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疫情影响之下,整个空调行业都陷入停滞,从1月中旬至今格力电器的股价已经下跌超过5分之一(目前为50.30元)。

对此,刘步尘预估2020年国内空调行业不景气有可能会持续到年底,加上未来市场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格力电器全年营收面临负增长的危险非常大。

口罩业务可能会救急,但这不是主业,也不可能在未来拉升格力的股价。当主营业务陷入困境,股东对于管理层能否会像之前那么宽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