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来源:瞭望消金
大数据作为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概念,整顿从未停止。
早在2017年,就曾有15家大数据公司因“变相买卖用户数据”集体被调查,其中多家估值超过几十亿。
去年下半年,大数据行业经历史无前例的大风波,摩羯科技、新颜科技、公信宝等公司相关人员相继被调查,就连51信用卡等多家涉及大数据业务的服务商也未幸免。
当时,大数据技术相关从业人员彼此间的日常“问候”是:你家老板被抓了吗?
近日,瞭望消金获悉,有媒体称,九次方大数据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层核心高管爆料其公司资产多为空壳。
同时,九次方董事长王叁寿年初已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虽补缴了大额的税款,办理了取保候审手续。但目前所涉及的案件仍在调查过程中。
对此,九次方官方回应称,这是个别员工离职后的恶意诋毁,王叁寿现处于自由状态。但确实是在2019年年底的时候为他此前的一家咨询公司补缴过一部分税款。
目前事实真伪无从追迹,但这也再次拉紧了从业人员的神经:2019年的大数据行业“地震”,会延续到2020年吗?
01
大数据行业的幸与不幸
我们有幸活在一个互联网信息时代,却也不幸的成为隐私数据“裸奔”的一代。
信息泄露有多可怕?之前,瞭望消金就听不少粉丝反映过,自己莫名其妙“被贷款”,背上几十万的还款债务不说,还因逾期未还影响到征信成了黑户,无法通过银行贷款买房买车。
其实在互联网刚刚诞生的时候,数据只是信息转送的载体,用过即丢。到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被“有心人”收集起来,通过分析推测需求,再提供相关服务。
有些不法分子和不正规的贷款机构这将手伸向了这些“数据”漏洞,让手机贷款这件本来是方便快捷的美事儿,变成了快速牟利的工具。
曾有大学生想在网上兼职做主播赚点零花钱,谁知道遇到了诈贷集团。
在视频面试的过程中,对方让该学生对着手机眨眼点头,说是“形象考核”,实际上是在进行贷款审核。最终该学生不仅没有赚到外快,还背负了3万元的贷款。
在瞭望消金看来,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实际生活中个人数据泄露的情况,可能比你想象中的更可怕。
2014年“大数据”的概念首次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提出,发展万众创新大数据,完善大数据产业链。
2017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则强调,到2020年,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保障有力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至此,第三方大数据公司如雨后春笋,借助融资势头快速崛起。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上半年,我国就有63家大数据创业公司获得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68亿人民币,其中获得上亿元融资的企业有17家。
然而,这些第三方数据公司背后逐渐形成的丰富“大数据库”,已成为黑客垂涎的猎物。
在地下黑市,数据交易更是猖獗,个人隐私数据都是明码标价。业内人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背后也有部分大数据公司的“推波助澜”。
(有媒体获取到黑市流动的车管所数据)
2017年末,15家大数据公司被调查,行业乱象昭然若揭,引起一系列监管动作,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竞赛就此展开,一度让数据行业风声鹤唳。
当时有业内人士称,一家数据公司(估值有5亿美元)成立了壳公司,在外专门负责收购黑市数据。通过清洗和挖掘的方式,将汇总数据“漂白”后,重新包装出售给有需要的企业。
“大数据行业整治是件好事。”某数据公司CEO表示:我们尽量保证了公司数据获取的合法性,但友商们全都从地下低价购买数据,在价格战中,我们毫无竞争力。
有业内人士直言,若大数据公司目光短浅,滥用数据获取眼前利益,那将是一个行业的悲哀。
时至今日,奔跑在大数据时代一线的第三方大数据公司们,是否已经做好“悔改”的觉悟?
02
数据行业“地震”中,违规玩家无一幸存
如果说,2017年是大数据行业整顿的开端。那么,2019年大数据行业面对的整肃,可以用“大地震”来形容。
2019年9月开始,摩蝎科技、新颜科技、聚信立、同盾科技、天玑科技等陆续主动或被动地暂停了业务。有大数据风控从业者表示并不意外,“最近爬虫类的数据服务商都被查了。”
另有消息称,摩羯科技和新颜科技的两位高管被突然带走,跟其背后的现金贷公司,涉嫌暴力催收,违规开展“套路贷、超利贷”等行为有关。
(来源:网友TonyStark的爆料截图)
与此同时,包括锦程消费金融在内的多家贷款机构受到影响,突然暂停放款业务。根据公告称,暂停原因是:三方数据接口供应商停止了运营商数据及公积金查询服务。
瞭望消金发现,对于多数第三方大数据风控服务商来说,爬虫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主要通过与网贷平台、消金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提供数据支持,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帮助机构搭建精准营销、贷前与贷后管理模型、授信评分系统、及反欺诈技术等赚取利润。
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畸形爬虫产品应运而生,像数据窃取、隐私泄露、信息滥用等让用户个人隐私安全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
有业内人士认为,互金数据乱象已久,随着大数据安全的监管治理日益趋严,以及征信建设的不断完善,这类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数据公司,生存空间将会越发狭窄。
在瞭望消金看来,捍卫数据安全,向“数据买卖”说不!是保护行业合规发展、守卫行业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相信大数据安全治理的“余震”,将让更多侥幸的玩家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