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来源:商界杂志
慈善捐款届的两大巨头在医院互殴?真是魔幻2020!
水滴筹和轻松筹,堪称慈善捐款届的两大巨头。打开朋友圈,你总能看到朋友们帮忙转发的求助信息,点进去捐几块、十几块钱,举手之劳就能救人,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这两家慈善筹款机构却并不和平。
5月19日,有市民举报水滴筹和轻松筹的员工在重庆肿瘤医院互殴。警察叔叔很快赶来,经过调查,发现是这两家机构在扫楼的时候发生了冲突。
水滴筹和轻松筹到底有多深的仇?
谁更胜一筹?
商业领域里,竞争对手之间存在矛盾乃是常事。
有些是出于形象和素质,即使彼此再看不上也要称一句“友商”,但这可能只是大佬们的自我修养。如果涉及到切身利益时,基层工作人员很可能就顾不得上“体面”二字了。
5月19日,水滴筹、轻松筹两家大病筹款平台的推广人员在重庆市肿瘤医院门口发生冲突,水滴筹2人与轻松筹3人互殴,有人受伤。
次日,水滴筹、轻松筹在双方的官方微博上发布了联合声明。声明中称,媒体报道水滴筹和轻松筹员工在重庆肿瘤医院发生冲突,经查实,系双方员工在沟通中因误会产生口角争执,未发生斗殴和受伤,双方已达成和解。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这两家近期第一次发生冲突了。
4月13日,也有网友爆料称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有水滴筹与轻松筹的工作人员因“扫楼扫病房劝病人立项,碰到对手抢生意”发生肢体冲突。
网传一段现场视频显示,一位穿蓝色上衣的男子躺倒在地,一位穿黑衣的男子用脚踹其头部和颈部,一女子在旁边大喊道:“水滴筹打人了”!不少网友留言“吃相太难看”。
当天下午,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公安局介入调查,并在次日出具了行政处罚决定书,“殴打轻松筹员工的打人者系水滴筹员工李某,被处以行政拘留十二日,并罚款伍佰元整。”
医院斗殴事件频繁曝出,这类平台做公益也再受外界质疑。明明决心坚守“善”的根本,为何又提“良性竞争”?明明都是以“筹措救命钱”为目的公益平台,为何还会“抢生意”?
答案:患者是资源。
实际上,筹款只是一种引流方式。水滴筹、轻松筹都是打着“帮助筹款”的旗号来获取用户。而最终都会将这些用户转化成为保险用户,再跟保险公司合作收佣。
《商界》记者调查发现,不管是通过轻松筹还是水滴筹的求助链接,点进去为求助人捐款时,都会在页面出现“大病互助权益”的广告。
除了保险,公益也是其引流的手段。水滴公益、轻松公益与壹基金、中华儿慈会等合作,从平台列示的公益项目信息来看,这些公益组织会从中收取管理费和成本费用,占比6%到10%不等。
“筹款+互助+保险”的模式,已经顺理成章解决了平台流量变现的问题,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公益”平台的员工会因“扫楼”而起争执。
乱象的频繁发生,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对互联网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线下运营漏洞难补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线下员工管理问题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这也将成为轻松筹和水滴筹发展的最大阻碍。
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教授、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君曾向媒体表示:“行业协会应做好行业自律规范,把商业行为和公益行为做界定划分。另外,还需要加速立法,保证信息透明,让求助者和志愿者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互联网众筹平台做了商业引流,意味着平台既是公益的,又是商业的。商业的运营会借助公益的名义而进行,这也成为平台管理的一大难点。”
当善心变为盈利的筹码,还有多少人愿意继续为爱发电?
在竞争中找到平衡点,不改初心,是轻松筹、水滴筹等互联网众筹平台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频频出现的“打架”行为,也印证了这些平台在线下已遭遇瓶颈。
下 沉
伴随着互联网巨头在一二线城市结束跑马圈地,进入下半场之后,巨头们的焦点都放在了下沉市场。其中以拼多多、趣头条、快手、轻松筹为代表的四个平台成为下沉市场的“四大天王”。
去年“618电商大战”,拼多多在此期间订单数突破10.8亿笔,GMV同比增长超过300%,其中超过七成的订单来自下沉市场;
据资料显示,2018年快手用12个月实现了6000万的日活增长,DAU(日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6亿;
今年3月,趣头条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趣头条2019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6.58亿元,DAU达到1.38亿,同比增长46.9%;
截止发稿前,轻松筹也已有超6亿会员,成功帮助255万大病患者筹集360亿善款。
从这四个平台的发展可以看出,它们都抓住了下沉市场用户的需求,不论是电商、短视频、信息流还是保险,对于下沉市场的用户而言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如今,越来越多用户保险意识提高,这也让水滴筹、轻松筹这样的互联网众筹平台有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三四线城市,因病致贫的家庭不在少数,一个人生了急病或者大病,就算榨干家底也无法偿付昂贵的医药费,最后因拖延治疗,导致病情加重,需要花费的费用也越来越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互联网众筹平台主要用众筹、互助、保险的方式帮助这些人。
这方面,轻松筹和水滴筹确实很像,都是用“众筹+互助+保险”的方式,将用户和平台之间紧紧捆绑。
但他们在下沉市场的打法却有所区别。
在用户遇到瓶颈、下沉市场逐渐饱和、互联网保险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大背景下,轻松筹选择入股互联网医院的方式打开新模式。
近日,轻松筹入股银川朵尔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简称:银川朵尔),而后者也发生多项工商变更,股东新增轻松筹和北京奥佳安视科技服务中心(有限合伙),二者分别持股70%和5%,轻松筹成为第一大股东。
据公开资料显示,银川朵尔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注册资本1000万,经营范围包含医疗、医药技术咨询服务、健康体检、医疗器械、药品销售等。
轻松筹坐标北京,为何要入股距离北京一千多公里以外的银川?
有媒体曾报道,中西部地区病人到北上广大医院寻医治疗的费用中,吃住行等非医疗费用占整体费用的30%-50%左右。北上广等地医生加入互联网医院进行多点执业,这些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信息技术下沉到医疗资源比较匮乏的中西部地区,方便了当地居民,省去了他们的鞍马劳顿,也省去诊疗、治疗过程中非医疗费用的支出。
“通过抱团发展,可以在减少成本的情况下,摸索出一整套科学完善的互联网医院问诊、治疗和康复流程,并可大范围推广应用,同时积累全国性的医疗大数据。”好大夫在线、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CEO王航告诉媒体。
看来,轻松筹选择入股银川朵尔是有备而来。此外,轻松筹还紧抓年轻人,成功占领“年轻人的第一份保险”的阵地。2019年,轻松保发布了年轻保系列产品,用走路减免保费方式,吸引了庞大流量关注。
说完轻松筹再看看水滴筹。
水滴筹可谓是众筹平台的黑马,2016年4月,沈鹏顶着“美团10号员工”的光环创立水滴公司,他离职的第二天就收到了来自前东家和前同事的数百万元投资。
其次,水滴筹还有一位“金主爸爸”——腾讯。腾讯作为下沉市场“四大天王”(快手、拼多多、水滴筹、趣头条)”的股东,为其提供了业务发展全方位的支持,如开发更多的用户,获取更多的增长机会等。
除了资本的支持,水滴筹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特殊打法:社群打法。
通过微信朋友圈、QQ群、微博等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扶危济困中来,将个人求助的声音放大,在个人求助实现的同时,也帮助企业提高效率、指数级获得用户增长。水滴筹创始人沈鹏表示:“水滴公司就是基于微信生态系统之上,强大的社交黏性使得关注健康的人群迅速聚集。”
现在,水滴筹已形成“事前保障+事后救助”的完整生态闭环,并在下沉市场大放异彩。
其实轻松筹和水滴筹的崛起绝非偶然,而是抓住下沉市场的这层需求。就像拼多多让买不起贵商品的人,能够买到更便宜的;快手让普通人也能找到存在感;趣头条让大家看新闻的同事顺便挣个小钱,而轻松筹和水滴筹则是让一些病患家庭有了一条生路。
就这方面而言,轻松筹和水滴筹原本是做了一件行善积德的好事,然而为何负面声音却频频出现呢?
行业乱象需改正
天上不会掉馅饼,投资人既然是投资,那就得有回报,会让平台想办法赚钱。既然是商业,就要靠经济利益驱动,业务员就必须拼业绩,多接单才能多赚钱。
轻松筹、水滴筹等众筹平台一次次被推向舆论关注的风口,导火索也是如此。业务员为了业绩肆意帮患者筹款,并未甄别;平台也因商业利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且还滋养出一条“代写惨文”的灰色产业链。
目前,互联网个人大病救助的相关法律仍处于空白阶段,求助者、筹款平台、捐赠者的权利和责任均无明确规定,因此这一领域一直属于缺乏监管的状态,防治难度较高,但从去年11月首例网络大病求助案的一审宣判结果,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2019年11月6日,北京朝阳法院认定,筹款发起人莫先生隐瞒名下财产及其他社会救助,违反约定用途将筹集款项挪作他用,构成违约,审判令莫先生全额返还15万余元并支付利息。
在这个案件中,水滴筹是原告。同时,法院还向民政部及筹款平台发送司法建议:
建议民政部——
1、推进个人大病求助行为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部门规章;
2、引导网络平台集体加入自律公约,建立自律组织,完善管理;
3、推进网络平台自有资金与网络筹集资金分账管理,建立第三方托管机制和筹集资金公示制度。
建议筹款平台——
1、加大资源投入,健全审核机制,配备与求助规模相适应的审核和监管力量;
2、完善筹款发起人、求助人家庭财产公布标准、后续报销款处理方案及赠与撤回机制;
3、建立与医疗机构的联动机制,实现资金双向流转。
在法治层面,为了防治网络诈捐骗捐,公众期待立法司法继续完善;对网络平台方而言,轻松筹、水滴筹等互联网众筹平台,曾被认为是“慈善企业”,则需要加强审核和监管力量,保证求助信息的真实性,保证公益筹款的正确使用;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求助者需自律,如实发布筹款信息及筹款金额,其证明人也需诚实地为求助者做背书。当发现有不实的时候,应勇于站出来制止或是举报。
更多时候,作为捐赠者的我们,能做的是尽量提高辨别能力,对筹款资金去向和票据公示信息保持关注。
同时,希望未来这些筹款平台约束好自己,尽到审核和监督的责任。
愿我们的每一分善意,都能被真实、温柔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