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高科更名湘财股份,暗藏吸收合并大智慧野心

想要的不止一点点。

投稿来源:湘股策

2020年,是新湖系资本控股哈高科的第16年,控股湘财证券的第12年。漫长的岁月里,新湖系几度谋求湘财证券上市,如今总算修成正果。

7月28日,哈高科发布公告,拟正式更名为湘财股份有限公司。这家曾经的湖南本土券商终于跻身A股,成为全国第39家上市券商。

重大资产重组完成,更名是应有之义。奇怪的是,新名字并非人们普遍认为的“湘财证券”,而是“湘财股份”。

这表明,在新湖系的计划中,湘财股份扮演的角色可能并非仅仅是一家券商。

就在更名前夕,哈高科又发动了一笔对大智慧15%股权的收购。

大智慧是一家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亦属新湖系上市公司,一度是湘财证券的拟借壳对象。

按照公告的说法,这笔交易将有助于哈高科构建金融科技平台,更好地赋能于湘财证券。

在湘股策看来,哈高科的这笔收购,很可能是未来湘财股份吸收合并大智慧的第一步。

毕竟,哈高科和大智慧背后站着的,是同一个老板——浙江资本新湖系及其一贯低调的实控人黄伟。

别忘了,早在2008年,黄老板就导演过类似剧情,同属新湖系旗下的新湖中宝吸收合并了新湖创业。

新湖系入局

直到如今,湖南资本圈的老人还是会把湘财证券视为本土券商。

时光倒流27年,湖南财经学院(现已并入湖南大学)最年轻的系主任陈学荣,带着从学院出来的几十名教师和学生,筹办成立了湖南省湘财证券营业部,并一路开挂。

1996年,湘财有限成立。1999年,湘财证券成为全国性综合类券商。

2003年,湘财证券总资产达到了阶段性峰值109.3亿。当年,全国122家券商中,总资产过百亿的,只有9家。

从体量上看,2003年的湘财俨然一副全国大型头部券商的样子。当年,湘财证券还干了几件领风气之先的大事,包括与法国里昂证券组建合资券商华欧国际,与荷兰银行组建湘财荷银基金管理公司。

不过,当年的百亿资产构成中,有20.2亿自营资金和34.3亿委托理财资金。也就是说,有一半总资产,放在二级市场上交易。

不幸的是,熊市旋涡迅速席卷了雄心勃勃的湘财证券。2004年底,湘财证券委托理财与自营合计亏损近14亿,债务窟窿达30亿,且挪用了客户保证金。

2006年底,面对证监会要求限期偿还6.26亿客户保证金的最后通牒,湘财证券陷入绝境。

焦头烂额中,陈学荣与两名资本大佬接触,一位是湖南老乡魏东,另一位是浙江人黄伟。

最终,黄伟提出的方案获得各方认同,包括增资入股、解决债务,保留湘财证券招牌、注册地留在湖南。

2007年初,黄伟注资24亿元,将湘财证券收入囊中。

时至今日,新湖系控股湘财证券12年后,注册地仍保留在湖南长沙南城的湘府路。

在收购完成的2年时间里,新湖系多次通过增资与股权收购的方式不断扩大其在湘财的持股比例。

截至2009年11月,新湖控股、新湖中宝持有湘财股权比例分别为69.22%、3.67%,合计持股超三分之二,构成绝对控股。

坎坷上市路

问题解决、收购完成,经营重回正轨,湘财证券的下一步理所当然的就是冲击上市。

其实,早在2007年市场传闻新湖系将入主湘财时,便已有投资者猜测湘财将借壳哈高科实现上市。

图/2007年中原证券研报

谁也没料到,最终率先动作的是新湖系旗下的另两家上市公司,新湖中宝和新湖创业,且采用的是“自废一壳”的方式。

2009年8月25日,新湖创业被新湖中宝吸收合并,终止上市。

其实,熟谙资本运作的新湖系完全可以有另一种选择。比如,由新湖中宝来重组湘财,并与旗下的金融资产新湖期货进行合并。

至于新湖中宝的房地产业务,则可以并入新湖创业。

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新湖系最终选择的是废掉新湖创业壳资源的方式。

借壳之外,湘财证券同样也有另外的上市路径可供选择。

2011年,市场传言,湘财证券有意与另一家本土券商财富证券(现财信证券)合并,携手冲击主板上市。

可惜,最终双方分歧过大,合并止于传言阶段。

2012年,新湖控股再次增资湘财2.04亿元。此次增资,更像是挂牌前融资。

2013年9月,湘财证券进行股份制改造。2014年1月,湘财证券挂牌新三板,代码定为430399。

事实证明,对于一家志在上市的公司来说,新三板并非理想之所。

湘财证券首次实质性发起对主板的冲击,是来自大智慧的收购预案。

大智慧是当时的头部金融软件服务提供商之一,并率先提出了互联网券商概念。

作为一家融资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大智慧无意自行申请牌照并从零开始搭建券商业务,收购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2014年7月,大智慧停牌筹划收购湘财证券。至2015年4月,收购案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

人算不如天算。短短13天后的4月30日,大智慧因涉嫌信披违规遭立案调查,并购案被搁置。

2016年3月,大智慧正式公告重组终止,湘财此次合并上市至此彻底告吹。

买卖不成情意在。

虽然新湖系未能通过合并获得大智慧的股权,但在2017年大智慧披星戴帽陷入窘境之时,新湖集团掏出17.2亿受让大智慧实控人张长虹4亿股份,当上了二股东。

这次新湖系的“江湖救急”,正是近日哈高科拟收购大智慧15%股权的由来。

借壳不成,湘财证券打算自行IPO。

2017年2月,湘财证券加入上市辅导行列。2018年6月,湘财证券从新三板终止挂牌。

由于熊市、自身的合规以及IPO审核的趋紧,折腾两年后,湘财证券依然未能完成上市。

2019年3月,湘财证券IPO决议再度过期。

巧的是,2019年,哈高科把数年来一直对业绩支撑极大的松花江尚住宅项目几乎卖完。而且,因为避免与控股股东即新湖集团同业竞争,哈高科早在2010年就已停止了新的地产项目开发。

这意味着,此时无奈重回油脂主业的哈高科,正好需要寻找一块可以替代房地产的新业务,以避免很快要出现的业绩大幅缩水。

2019年6月,哈高科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至今年6月,哈高科收购湘财证券进入完成阶段。

再度牵手大智慧

当下的湘财证券早已不复当年全国前十的巅峰状态。

证券业协会统计显示,2019年,湘财以261亿的总资产在全国98家券商中排名58位;净资产排在63位、营业收入排在58位、净资本排在59位、净利润排在第55位。

分业务来看,湘财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和证券投资收入在2019年创收分别为4.49亿、1.04亿、9683万和4.53亿,对应协会排名分别是42名、73名、41名和53名。

综合来看,湘财证券勉强维持着中不溜的行业位置,是一家略显平庸的中型券商。简单说就是,没有突出的竞争优势,且在投行业务上有所欠缺,对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的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依赖较大。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对地域限制的打破,行业发展导致规模效应提升,券商行业集中度不断升高。前十大券商占据行业过半市场份额,中小券商正处于被边缘化的窘境。

这一状况有望随着湘财证券本次借壳上市,补强资金实力得到改善,但要想寻求战略突围,必由之路是向金融科技借力。

遥想2014年,大智慧意图90亿收购湘财证券时,就率先提出了“互联网券商”的战略。

万万没想到,在互联网券商这条赛道上一马当先的,却是大智慧当年的竞争对手东方财富。

世易时移,大智慧目前市值徘徊在200亿附近,东方财富却早已高不可攀,体量高达2100亿。

2015年,东方财富收购同信证券,凭借互联网带来的流量和软件带来的服务,其证券经纪业务取得了惊人增长。

2019年,东方财富证券业收入27.51亿,较收购时增长24倍;代理证券买卖的市场占有率2.43%,较2015年增长9倍。

反观大智慧,自并购湘财失败后,经营并不顺利,2019年净利润仅596万,到了亟需突破现状的时候。

新湖系方面,无论是借壳哈高科后打算更名为“湘财股份”,还是转让手中大智慧15%股权至上市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将两家上市公司合并,合力组建“金融科技券商新平台”的意图。

监管层显然也很想知道答案。

8月25日,上交所向哈高科发出《审核意见函》,要求公司针对拟收购大智慧15%股份事宜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具体包括:交易背景和目的、交易定价、标的公司情况、支付安排,以及会计处理。

不难想象,借壳上市成功的湘财股份是否与大智慧再续前缘,将成为市场上一道有趣的猜想题。

考虑到新湖系的运作手法和双方皆为上市公司的现状,类似新湖中宝吸收合并新湖创业的操作并非没有可能。

只是,麻烦缠身的大智慧实控人张长虹会答应吗?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