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5118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部高等教育负责人表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要有课程质量高、课程类型多样、参与范围广、示范效应强四个显著特点。

蓝鲸教育12月1日讯,昨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指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要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线上一流课程。即大家俗称的“精品慕课”,这类课程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目前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在各大平台上线课程已达3.2万门,获得慕课学分的在校生超过1.4亿人次,社会学习者学习浏览量突破100亿人次。

第二类是线下一流课程。这类课程强调改革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增加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

第三类是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这类课程鼓励全国各类高校教师广泛参与,基于慕课等优质在线课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对校内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造,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既提升了教学质量,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第四类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这类课程是通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解决了高校实验教学 “做不到”“做不了”“做不上”的老大难问题。

第五类是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通知指出,经相关部门、高等学校申报推荐,并经专家评议与公示,认定5118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87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28门,线下一流课程146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名单中,有1559门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期间实施的大规模在线教学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原2017年、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同时,负责人表示,此次推出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要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课程质量高。二是课程类型多样。三是参与范围广。四是示范效应强。

通知指出,教育部将通过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继续建设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自公布之日起5年内,未能按照各类课程要求开放共享或持续建设的课程,将取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资格。

相关阅读
教育部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要求严控数量范围
中公教育获批教育部2022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等八部门启动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每年为脱贫县、边境县培养1万名本科师范生
教育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调研推进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