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996”渐成常态,你的下班时间是几点?

近期,互联网企业员工猝死、拒绝“996”被辞退的案例接踵而至,在凸显互联网行业竞争之激烈的同时,也再次引发人们对于互联网企业加班文化及“996”工作制的关注与讨论。

近期,互联网企业员工猝死、拒绝“996”被辞退的案例接踵而至,在凸显互联网行业竞争之激烈的同时,也再次引发人们对于互联网企业加班文化及“996”工作制的关注与讨论。

根据“996”工作制在百度百科中的释义,这是一种违反劳动法的的延长法定工作时间的工作制度,指的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

曾几何时,“996”被视为一项损害员工身心健康的、极不合理的制度而引爆网络,对多数身处互联网企业的年轻人而言,尽管不认同这一制度,但在“996”渐成常态后也无力改变现状。近两年,多位企业大佬以个人发展、奋斗精神为之正名,加之企业给出与之匹配的更高薪酬,这一制度也开始慢慢被部分人所接受。

近期,蓝鲸TMT记者与数位互联网从业人员围绕他们的工作环境、工作节奏、对加班文化的看法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从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普遍都经历过印象深刻的加班历程,至今仍身处这个“怪圈”;他们中有的会吐槽企业加班文化,希望能看到行之有效的监管,有的也会在周末主动加班,更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

根据他们的自述,我们得以管中窥豹,了解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最为真实的工作状态。

公司借口疫情让员工单休、大小周,希望能看到行之有效的监管

若清 产品经理

我在现在这家公司工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岗位是产品经理,平时的工作主要就是和公司各个团队沟通,并协调开发、运营资源,为公司产品研发服务。

其实当初我换工作时,现在这公司并不是我的首选,因为我上一份工作是在电商企业,而这边做的是非电商业务,多少还是有点跨行业。不过当时我拿到的其他几个offer也不是很满意,身边熟悉那几家公司的朋友对它们的评判都不太好,而这边给的工资相对高一点,所以最后多方权衡下我还是选择了这里。

我来这边上班之后,加班的情况相对也不少。因为我这个岗位的工作属于协同性的,比如说查一个产品的问题,A查完了我查,我查完了C再查;大家都在赶项目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中间人不加班是不可能的,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进度,那别人就很可能会去找我领导反映问题,这对我的业绩考核考评都会产生影响。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加班是去年公司借口疫情让我们单休、大小周,上半年全员连续加了三个月的班,每周都是单休;下半年又实行大小周。但实际上我们公司所处的行业在疫情期间也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整体业务量是缩减的,并不会有更多的开发、优化或其他产品需求。那段时间我们每个月可以休息的时间就4-6天,基本上每天都是比较疲惫的,工作效率可想而知不会太高。因为休息时间太少了,我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从连续五六天的忙碌工作中迅速调整过来。

本来我工作日是不太需要加班的,但在公司实行大小周之后,我们有些同事开始陆续离职,公司一时也招不上来人,工作量立马就增加了很多,导致我的加班情况一直延续到了7月底。正常来讲,我们公司是朝九晚六,但那会儿因为人手不足,我为了赶工作进度,每天都会推迟一两个小时才下班。

至于加班费,我们晚上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只有白天加才会有。不过加班费到底是怎么算的,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因为公司一直不给我们一个公开、具体的标准,就算找人力的同事也没用,他们只会跟你说白天加班会有补偿,具体怎么补偿就含糊其辞的。公司给的加班费反正挺低的,应该是按当地最低的标准来发。

互联网企业的节奏往往要比传统企业高很多,加班是很难避免的,我不太可能因为要加班而放弃某个工作。假如我以后要再换工作,肯定还是会在这个行业里,因为跨行是很难的,你想去人事行政吧,人家还嫌你没相关经验,所以只能继续在这行里沉沦。

如果我同时有几个工作机会可以选择,那我肯定是最累的不去、钱最少的也不去,我就选中间性价比相对较高的那个,这种多半就是工作强度一般、工资不多也不少。但这个前提是我有的挑,如果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一个选择,那为了生存,不管条件如何我也只能硬着头皮先接受。

尽管我并不赞同“趁着年轻,能多赚一点是一点”的想法,但在整个加班氛围都很浓的大环境里,你无形中就是会被大环境推着走,不得不加快脚步或者加快节奏去工作,不得不接受无偿加班这种你明知道不太合理的事情。我是觉得想要从根上解决这种现状,最重要的是得有监管,让整个大环境的工作节奏恢复正常,这样企业才不会那么着急去追赶。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下班”,加班伤身体但在工作中也有收获

夏月 企业公关

PR工作可能不符合朝九晚五的特征,公司上午要求不能晚于十点半,所以早上可以睡个小懒觉。但是也同样意味着让渡了晚上的时间。晚上9点之前回到家基本没出现过,或者也可以说我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下班”,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即便是回到了家可能也得继续工作,尤其是需要处理突发舆情的时候,工作起来就更没个准点了。这个性质也导致,我也没有加班费或者调休,毕竟PR的工作是要以目标和结果为导向。

回想这一两年最让人难忘的一次加班经历,就是去年我们公司参加一个行业大会,创始人受邀上台演讲,虽然已经提前碰过演讲提纲并提前给到内容,但因为创始人一直没有时间看,直到大会前一天晚上十一点半都还没有确认演讲PPT的内容。

这大半夜的我干着急也没办法,也不能一直在那耗着,只能定了个凌晨3点半的闹钟。第一次闹钟响的时候看了一眼手机,PPT还是没给我。闹钟第二次响的时候我一激灵就醒了,这时候终于收到创始人给的PPT了,就赶紧爬起来用电脑再把PPT顺了一遍,调整了些小问题,四点多把改好的PPT发给会方。

那个时候,其实我是连着忙两个项目,除了这个行业大会,还有我们公司自己的发布会。相当于我是把这两个项目连着做下来的,所以那段时间每天都是晚上十点以后才从公司走。等到后面忙完这个阶段了,我一般就会下了班准点走,借这个换挡期好好调整一下身体和心情。

要说加班带来的问题,就是忙起来的时候吃饭没那么规律,瘦起来特别快,有一段时间经常胃疼,差点儿要去做胃镜检查了。另外,PR也算是公司的门面,很多细节要把控,经常和公司的代理商发火,特别是代理商实在太不靠谱,PPT美化的效果还不如我自己做,做个礼品礼盒完全看不出定制属性、成不了套系,还不能跟我们提出的想法或主题契合。这也跟我现在的立场和工作职责有关,我得为自己的KPI负责,为了保证我的工作效果,就必须交付一些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

但之所以还能做下去,也是因为我能在工作中收获一些东西,探索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特别是当发布会做得比较成功,自己也会有些成就感。工资其实不高,但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提高了能力,也觉得以后会有涨薪空间。

至于说加班文化,我不否认有些人愿意去追求一个高工资,为了多赚钱而加班,然后相应地牺牲自己的时间或者健康,但不太认同有些人说自己是因为没有选择而被迫接受加班,因为实际上每个个体都是有选择的,毕竟我们没有形成日本那种以加班为荣的文化。我觉得现在互联网企业加班现象相对较多是一个必经的社会阶段,就像上世界九十年代,在经济高速发展、人手充足的时候,资本家就会压榨廉价劳动力;而等劳动力成本不断往上走,整个社会越来越成熟了以后,可能这个现象可能会随之改变。

自愿加班、接受单休,更看重自我能力的提升

锐辰 研发工程师

我毕业后没多久就来现在这家公司了,至今已经有六七年时间,算是比较稳定的。跟很多技术从业者一样,不管是从工作性质还是从待遇方面来看,都会有需要加班的情况;我平时加班的情况也是比较多的,加班时长应该在平均线以上,不过我大多时候都是自愿加班。

具体讲的话,我每天基本都是八九点到公司,每周会有三天时间选择在公司加班到晚上十点左右,除去午休和吃饭的时间,这三天的单日工作时长大概有10小时。另外两个工作日我会选择稍微早点结束工作,留点时间回去陪陪家人。另外,我们公司周末不会强制要求加班,但如果一般没事的话我周六也会去公司,因为周末的时间属于比较灵活的,几点来几点走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

我们公司除非在法定节假日加班会有加班费,其他时候都是没有的,平时加班都属于自愿。我们可以申请调休,但不能说你累计加班一段时间后想连续调个一周或者三四天,一般都是你确实累了或者确实有什么事情,去申请调个一两天,再多的确也不好申请。而且,我们有时候其实也调不过来,尤其是在你自己的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可以调休的时间一般是用不完的。

前两年公司参与5G招标的时候,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整个公司的压力都很大;那时候我们基本都会加班到很晚,关键的团队至少都是加到晚上十一二点,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厉害的那几天,就是临到招标前突然发现还有问题没解决,大家就要紧急排查,工作到凌晨四五点甚至早上六七点,相当于通宵了,那个强度还是很大的。

幸好在这种高强度的连续加班后,我也能很快调节好状态。对我自己来讲,这种工作节奏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还是能保证每周至少能有一天休息,我只要周日好好休息就能缓过来。

为什么说我愿意主动去加班,因为一个项目它涉及到的领域和相关知识会很广,如果仅局限在你自己这一个领域,确实不需要怎么去拼,不需要去加班,但这样你就很容易在这个行业里停滞不前。尤其是从事技术行业,如果想要在这个领域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只有通过技术能力去说服别人。所以我会尽可能去多看、多学一些东西来提升自己,加班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相关阅读
公益流派之争:科技巨头有点卷
28岁员工猝死:字节跳动正在失去90后
出走BAT的科学家们,被VC疯抢
“离开阿里,我开始了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