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黑烟的工厂:科技巨头到底有多耗电?

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们,正在成为一个个“数字工厂”,每日消耗着大量能源,支撑用户的每一次点击、缓存、扫码、视频聊天……

投稿来源:时代财经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目前比特币“挖矿”一年耗费的电力为1213.6亿千瓦时,比阿根廷等国家全年耗电量还高。

这个数字还意味着,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都无法满足“挖矿”的耗电需求。据三峡集团官方数据显示,三峡水电站2020年累计发电1118亿千瓦时。

“挖矿”的耗电量只是新兴科技能源消耗里的冰山一角,比“挖矿”更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的,例如提供云服务和运算的数据中心,据绿色和平估算,2018 年中国的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就达到1608.89亿千瓦时,占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的2.35%。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

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们,正在成为一个个“数字工厂”,每日消耗着大量能源,支撑用户的每一次点击、缓存、扫码、视频聊天……

科技巨头的能源账

说到高排放、高耗能,往往让人联想到的都是能源、钢铁、交通等传统重工业。但其实科技巨头们也正在成为看不见黑烟的工厂,消耗大量能源。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叶睿琪2月24日告诉时代财经,“数字经济肯定比传统经济模式要更环保,但也不代表说它完全不会对环境或气候造成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来源于它的电力使用。”

腾讯(00700.HK)在2019年度年报中披露,其办公大楼和数据中心一年的外购电力为14.85亿千瓦时。国际互联网巨头——谷歌所在的Alphabet公司(GOOG.NASDAQ),2019年共消耗了122.26亿千瓦时的电量。

而宝钢股份(600019.SH)2019年的外购电量为150.8亿千瓦时。腾讯的耗电量可以达到宝钢股份的十分之一,而Alphabet公司的耗电量与一家钢铁龙头企业也相差不远。

根据绿色和平2018年发布的报告,当年中国信息与通讯技术(ICT)行业的数据中心总用电量为1608.89亿千瓦时,占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的2.35%。因此, ICT行业低碳、减排战略不容忽视。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元丰就呼吁,中国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就必须重视ICT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2月24日,王元丰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说,“尽管当前ICT行业的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不是特别大,但其未来的排放潜力很大。随着接入互联网人数的增多、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增加、物联网的更广泛应用,联网设备呈指数型增长,高耗能的区块链等技术有更高的渗透性,未来ICT行业能耗将会大幅提高。”

如何环保地烧电?

2021年1月12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表示,腾讯将积极响应中国碳中和目标,并已着手推进碳中和规划。

而在此之前,作为领先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运营商之一,秦淮数据集团已经于2020年底提出碳中和目标,计划在2030年实现中国运营范围内所有新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100%采用“可再生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对于互联网科技企业来说,电力是主要的能源消耗,因此,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碳排放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叶睿琪表示,目前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采购和应用可再生能源的方式主要有几种。

“最直接的办法是,企业与电厂或售电公司签订协议,直接采购可再生能源。还有很多企业选择自己‘发电’,比如在办公楼顶或园区内建设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项目,在园区附近或异地建设集中式风电、光伏电站。” 叶睿琪说。

此外,据叶睿琪介绍,购买绿色电力证书也是方式之一。“每张证书代表1000度电。企业购买证书后可被视为采购了相应的绿色电力,而花费的资金将用于支持发电方相应的度电补贴。”

而王元丰指出,互联网企业要实现碳中和,不能只是简单地实施一些节能减排的措施,而是要促进企业向低碳绿色发展转型,制定中长期的规划,建立碳中和产业联盟。

王元丰还认为,从长远来看,科技企业可以在中国碳中和目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不少大型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方面属于领先水平,怎样用好这些技术促进自身、相关企业及社会节能减排,可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有非常广泛的国内和国际市场。”

被遮盖住的能源消耗

马化腾宣布响应碳中和之后,腾讯还没有给出具体实现的路线图。不过,从目前措施来看,ICT产业的绿能、低碳之路,未必那么好走。

目前对于互联网企业碳排放的统计,主要集中在办公楼与数据中心两处,忽略了企业自身的产业链。比如美团外卖、淘宝等平台,其消耗的能源除了服务器和员工办公室外,还包括每天在街上奔波的快递员、外卖小哥等。

拖拽在互联网产业链尾端上的庞大能源消耗,目前还没有被计入阿里巴巴、美团等企业的碳排放中,而是由全社会共同承担其带来的环境影响。

叶睿琪认为,苹果公司是值得学习的对象,“苹果公司70%的碳排放都在产业链上,于是它会与供应商们进行谈判、合作,推动整个产业链迈向100%可再生能源。”

然而,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的谷歌,也被爆出在人工智能上挥霍能源。

2020年末至2021年初,谷歌接连开除了其技术伦理部门的多名负责人,起因是前伦理人工智能团队负责人之一Timnit Gebru在一篇论文中指出,谷歌在训练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上投入的能源越来越多。

早在2012年,谷歌就领先众多互联网企业,率先做出了100%可再生能源的承诺,并于2017年达成。谷歌在2018年又更进一步,设立 了一年 365 日 24 小时实时使用零碳能源的长期目标。

但Timnit Gebru却在其论文中披露,谷歌2017年6月的模型消耗能源为27千瓦时;2018年2月的ELMo模型训练需要耗费275千瓦时;到了2019年1月的新一代模型,训练花费的能源达到了惊人的656347千瓦时,相当于排放了284吨二氧化碳,花费了约94万到340万美金。

这仅仅是训练一个AI模型的投入。

互联网企业追求100%可再生能源,潜藏的更大隐忧可能在于,这些“绿色环保”的目标只约束了企业的碳排放,却没有规定企业如何使用能源、使用多少能源。

换言之,互联网科技巨头可以继续肆意用电,只要它们能建造足够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或者购买充足的“绿证”。而对于小型、初创科技公司来说,受限于资金和实力,今后可能越来越难与大企业进行技术竞争,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一门昂贵的、高耗能的生意。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掘金三万亿历史性机遇,电网投资的两大方向
巨亏300亿:揭开五大发电集团的“面子”与“里子”
美国能源转型的明牌与暗盘
顺丰控股:2030年实现碳效率提升55%,多举措降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