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仓电子烟?一个危险的动作

电子烟到底有多赚钱?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投稿来源:资本星球

很多人不知道,世界上第一支电子烟本来是为了“戒烟”而诞生的。

2002年,沈阳人韩力开始着手研发新型戒烟产品。无数次实验后,韩力的电子烟诞生了,2003年3月韩力获得了专利,次年5月开始工业化生产,并取名如烟,这是国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烟产品。

当时如烟最便宜的产品要599元一支,最贵的烟斗型产品则高达16800元,而市面上同类型的戒烟产品价格多在二三百元左右。但这款定价并不友好的产品,上市后依靠轰炸式的广告营销迅速打开市场,仅7个半月时间回款2.3亿元,第一年营业额达2亿元。在2007年到2008年的巅峰期,销售额近10亿元人民币。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主要是因为如烟当时的广告语是“健康吸烟”“吸着吸着就戒了”。

广告虽然可以这样喊,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专门对电子烟进行的研究结论显示:电子烟有害公共健康,它更不是戒烟手段,必须加强对其进行管制,杜绝对青少年和非吸烟者产生危害。

而且2019年的央视3·15晚会上,也曝光了长时间吸食电子烟的青少年,同样会产生对尼古丁的依赖 的消息。电子烟会释放有害物质,危害吸烟者和被动吸烟人群健康,长时间吸食电子烟同样会产生对尼古丁的依赖。

刚刚过去的2020年,电子烟行业迎来反弹,线下渠道遍地开花,资本市场热钱涌动,营销打法层出不穷,雾芯科技上市大涨更是将资本盛宴烧到大洋彼岸。

这一切的背后更像是一场人性和资本的博弈。

01

一边被曝光,一边高增长

2007年11月,通过被收购的方式,如烟集团上市,其股价一度高达116港元,市值近1200亿港元。

后来,央视曝光如烟戒烟效果造假的消息,职业打假人王海也加入其中,诉如烟产品本身有害健康、广告欺骗消费者等,如烟品牌在国内的声量逐渐消逝。

不过,凭借过人的本事,电子烟成了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代表。2005年,如烟电子烟开始出口海外,叠加欧美地区消费水平较高的因素,如烟迅速在欧美占领市场。

如果抛开是否真的能帮助戒烟不谈,电子烟本质上更接近科技产品,外形、功能、口味都多种多样也更加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再加上很多地区并没有明确的室内禁止电子烟法规,这使得电子烟在年轻人群体中的使用率更高。

毕竟人类对多巴胺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吸烟带来的快感让烟民无法拒绝。

悦刻招股书中曾引用的China Insights Consultancy(CIC) 数据,2019年全球共有10亿可燃烟草用户,其中85.5%为香烟用户。另据CIC的报告,2019年全球电子烟的销售额为352亿美元,预计2023年达到8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5%。

而常见的电子烟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开放式电子烟,一类是封闭式电子烟,封闭式电子烟需要换烟弹,在美国和中国市场是主流,2019年销售额占比分别90.2%和74.1%。

中国烟民数量约2.867亿人,是全球第一大烟民市场,2019年中国市场中香烟占整个可燃烟草中94.1%的市场份额。2016年到2019年间,中国可燃烟草产品销售年复合增长率为5.7%,在2019年到2023年,中国可燃烟草产品市场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3%,在2023年达到2725亿美元。

凭借高增速和成瘾性,电子烟几乎成为近几年消费领域的新王者。

02

替代烟,还是“迭代”烟?

电子烟能年销售350亿美元,有很大一部分功劳来自在于其“烟草替代品”的标签,或者更直接地称其为“戒烟功效”,但其是否真的有这样的功效现在还众说纷纭。

2015年3月,新西兰控烟专家Murray Laugesen称其研究发现,2013年电子烟中的尼古丁含量比2008年高,但比传统香烟低,且有害醛类含量远低于传统香烟,因此,电子烟作为传统香烟的替代产品来帮助吸烟者戒烟是可行的。同年8月,英格兰公共卫生局发布报告称,吸烟人士改吸电子烟后,其戒烟成功率比一直吸香烟的人的戒烟成功率更高。而且,由于电子烟烟油中不含焦油等物质,电子烟雾化后的气体,相比传统卷烟的气体少了95%左右的有害物质。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成果则称,使用电子烟可以提高60%左右的戒烟成功率。

与此同时,有更多的研究指出,吸烟者使用电子烟戒烟,有可能造成双重使用尼古丁的情况。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因此电子烟并不属于认可的戒烟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电子烟属烟草制品,将其认定为医用品,并建议限制在室内使用电子烟,禁止生产、吸食某些口味的电子烟,限制只向18岁以上成年人出售。

2019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再发布消息称,电子烟的二手烟是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源,可以造成PM1.0值高出14倍~40倍,PM2.5值高出6倍~86倍不等,尼古丁含量高出10倍~115倍,乙醛含量高出2倍~8倍,甲醛含量高出20%。

此外,众多大学、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也在不同时期发表了对电子烟的看法。2017年《JAM心脏病学》(JAMA Cardi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同健康的非吸烟者对比,几乎每天使用电子烟的用户更容易患上心脏病。美国查尔斯·R·德鲁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内分泌学会年会上表示,电子烟近年越来越流行,一些广告声称电子烟比传统香烟更安全。但他们完成的小鼠实验显示,暴露在电子烟环境中,会导致肝部脂肪额外堆积,对健康有害。

2018年,由伯明翰大学一个小组领导的一项新的小型研究发现,电子烟蒸汽可以破坏肺部的关键免疫细胞,这表明可能这可能比研究人员此前预计的更有害。2019年堪萨斯大学医学院发表声明,与非电子烟使用者相比,经常使用电子烟的人中风或心脏病的风险约高出70%。中风风险心脏病发作或心绞痛(胸痛)的风险高60%,冠心病的风险高40%。

虽然很多机构和大学都研究称电子烟在雾化的时候,会产生乙醛,丙烯醛和甲醛。但也禁不住烟民们的自我安慰,有很多烟民就是觉得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低才乐意付费,殊不知新电子烟带来的新危害更加剧烈。

更可怕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电子烟把“烟雾量大”作为主要卖点。但学界发现,想提高烟雾量,就要提高雾化器的功率,功率提高后,雾化出的有毒醛类含量就会变更多。

吞云吐雾中,吸烟与戒烟间,电子烟的故事开始走向资本舞台。

03

加仓电子烟,一个危险的动作

电子烟带来的依赖,使得这个生意模式变得十分“性感”。上瘾了戒不掉,就要一直吸吸吸,企业就能一直卖卖卖。

目前封闭式电子烟普遍采取烟杆+烟弹的模式打包销售,就像吉列剃须刀一样,通过卖给消费者廉价的刀架让他们养成使用习惯,以后不得不长期来买刀片。电子烟也一样,烟杆的价格在之前的多品牌竞争时期已经出现下降,而每一颗烟弹都是一个“长尾”的买卖。

在整个电子烟产业链中,上游电子烟上游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电池、棉丝等配件生产企业和烟油、雾化器/加热器、塑料五金等其他原材料供应商。中游是行业中游主要为制造商和品牌商,电子雾化烟制造企业集中于中国,占据90%的市场份额,数量众多竞争激烈。下游主要是是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与直营店。

据券商分析报告,一根电子烟从上游到消费者手中,毛利润可以达到80%左右。而上市公司思摩尔国际2020年的毛利率接近53%,净利率也有24%左右。

(部分电子烟品牌)

如此高的利润率,让很多创业者蜂拥而至,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电子烟企业注册量达到1.79万家,同比增长284.6%。

此外,资本也愈加看好这条赛道,从近十年电子烟赛道投融资状况来看,2019年达到高潮,全年共获得融资49起,融资总额17.58亿元。

在二级市场,雾芯科技(悦刻母公司)上市首日大涨145%,思摩尔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股价累计涨幅也达到82%,可以说投资者都赚得盆满钵满。

最新数据显示,过去60日内,港股通(沪)累积加仓了超8974万股思摩尔的股票,位列净买入第一名,价值金额超45.6亿港元;紧随其后的是花旗银行的6374万股和港股通(深)的3349万股,价值也达到32.41亿和17.03亿港元。

不过可惜的是,过去的两个月里思摩尔股价一直处于下行区间,2月8日思摩尔报收73.4港元,而昨日收盘仅有50.85港元,若以此计算港股通(沪)重仓后浮亏可能高达14亿港元。

此外,截至2020年年末,市场之上至少有43只基金(不包含QDII基金)将思摩尔国际列为前十大重仓股,这43只基金来自18家公募基金公司,持股总量合计为9862.3万股,持股总市值合计为49.6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有两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持股市值超过10亿元,比如前海开源基金旗下有9只基金持有思摩尔国际,持股总市值为10.91亿元。以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精选混合基金为例,该基金持仓构成中有约9.84%是思摩尔国际的股票,而过去一周里该基金的收益是2.03%,若将时间拉长过去一年该基金收益达到了75.92%,位列同类基金中的前列。

但事情总有两面性,电子烟因上瘾的特殊性极其吸金,也注定所处行业受监管制约极大。

自电子烟出现以来,我国就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未来,随着中国烟草对电子烟的监管加剧,电子烟的增长势必迎来瓶颈。而若电子烟被纳入烟草管辖,以烟草税率缴费(目前电子烟按电子产品缴税),那么电子烟行业也将迎来“血洗”风波。

3月下旬,一则关于“电子烟参照卷烟有关规定执行”的意见稿,给野蛮生长的中国电子烟市场带来一记重击。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整,如今思摩尔、雾芯科技的股价仍在低位徘徊。

截至4月7日收盘,思摩尔的股价为50.85港元,较3月22日消息披露当日的收盘价65.55港元,跌幅超过22%;更惨的是雾芯科技,22日,雾芯科技股价从前一日的18.56美元跌至10.15美元,暴跌45%,一夜间市值蒸发约851亿元人民币。

机构们也闻风而动,过去5天港股通(深)累计减持了超过1340万股的思摩尔股票,港股通(沪)也减持了约795万股。

但仍有多家机构发布研报给出相关股票 “ 增持 ” 甚至是 “ 买入 ” 评级,那言外之意似乎在说,“短期下跌只是调整,电子烟的钱资本还要赚。”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艾媒发布电子烟趋势研究,超7成消费者对电子烟能否辅助戒烟感兴趣
监管之下,电子烟何去何从?
世卫组织烟草小组最新报告:有证据表明电子烟能帮助烟民戒烟
从业人士、专家、投资人深度解读:监管风暴来了,电子烟行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