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行业不拼“独家”后,未来拼什么?

一锤定“音”!

文|壹DU财经

以后,周杰伦的歌迷不用再在多个音乐平台“转台”,喜欢郁可唯的也不用下载好几个App,热门音乐综艺的“神仙演绎”也能随时畅听,这些对于音乐迷来说的好福利,均缘于在线音乐行业的一场“地震”。

7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中国音乐集团股权一案发布公告,称“因交易‘应报未报’对腾讯处以50万元罚款。同时音乐版权授权模式被调整,允许保留一定形式下部分独家授权,如涉及独立音乐人独家版权模式。

消息一出,业界震惊。

这场历时6个月的调查终于尘埃落定。行业的声音主要有两种:一是说音乐行业终于要重新洗牌,市场上‘千年老二’网易云音乐或将迎来翻身机会。另一种说法则相对谨慎,称“看不清未来版权市场趋势”。

但不管未来走势如何,对于早年间吃到“独家版权”红利的腾讯音乐而言,反垄断举措无疑将带来重大影响。而对于行业,或有望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历时6个月,监管第一罚终落地

据了解,本案为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对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采取必要措施恢复市场竞争状态的第一起案件,极具参考价值,因此厘清该案的来龙去脉至关重要。

今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对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2016年7月收购中国音乐集团股权涉嫌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为立案调查。

市场监管总局为何有此动作?

2016年7月12日,腾讯以QQ音乐业务投入中国音乐集团,获重后者61.64%股权,取得了对中国音乐集团的单独控制权,属于《反垄断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经营者集中”。

5个月后,融合后的中国音乐集团更名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2017年12月6日,交易完成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问题就出在这一条上,因为早在2017年12月6日,腾讯已完成股权变更登记,却未在此之前向本机关申报。

那么,腾讯音乐的“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处罚文件统计,2016年7月腾讯音乐“集中”发生时,腾讯和中国音乐集团的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1.6亿、2.3亿,市场份额分别为33.96%和49.07%,合计83.03%;

用户月使用时长分别为8.05亿小时和6.98亿小时,市场份额分别为45.77%和39.65%,合计市场份额同样超过80%。

在收入方面,2016年双方的市场销售金额合计约占市场总规模的70%。再看音乐版权占有率,双方的曲库数量分别为1210万、821成,其中,独家曲库为314万和130万,曲库和独家资源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80%。

而经过五年的发展,腾讯音乐依然是市场当之无愧的 NO.1。Questmobile 数据显示,2019 年 12 月 -2020 年 12 月,在线音乐 APP 行业月活用户规模前三位均为 TME 旗下产品。腾讯音乐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 2021 年 3 月底,TME 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 42.6% 至 6090 万,环比净增长为 490 万,为 2016 年以来单季最大净增长。

在版权上,腾讯音乐与全球音乐流媒体巨头 spotify、环球音乐、华纳以及索尼均实现了版权合作,并与日本 Being、果然娱乐、丰华唱片等小众垂类音乐公司完成版权合作拓展。在音乐综艺上,腾讯音乐也拥有《说唱新世代》《创造营 2021》等热门节目音乐版权。

综合来看,不论是2016年合并之时,还是经营五年后的现在,腾讯音乐的“集中”都“可能造成版权费用提高、用户置换成本增加以及市场活跃度低等现象。”

对此,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7月24日做出了处理决定:责令腾讯及其关联公司不得与上游版权方达成或变相达成独家版权协议或其他排他性协议,已经达成的,须在本决定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内解除,与独立音乐人或新歌首发的独家合作除外。与独立音乐人的独家合作期限不得超过三年,与新歌首发的独家合作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此外,处罚决定书还显示,市场监管总局三年内有权通过监督受托人或自行监督检查腾讯及其关联公司履行上述义务的情况,腾讯三年内每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报告履行义务情况,三年到期后不再报告。

腾讯音乐也在收到处罚决定书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将认真遵守决定,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依法合规经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市场的良性竞争。腾讯将压实责任,与腾讯音乐等关联公司在规定时限内制定整改措施方案,按照处罚决定要求全面不折不扣地完成,确保整改到位。

至此,随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重锤”落下,中国音乐市场的独家版权模式或将成为历史。

争夺独家版权成风

回望国内在线音乐的发展历史,会发现独家版权一直倍受争议,也正是该模式导致了十年来行业版权费以近百倍的幅度上涨。

音乐平台也因拥有独家版权兴、也因无版权而亡。行业鼎盛时期400多家音乐平台,到现在仅剩下不足十家。

腾讯能成为“独家版权”的最大受益者,主要归功于中国音乐集团的谢国民。

腾讯“独家曲库”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2016年与其合并的中国音乐集团(以下简称“CMC”),其前身为海洋音乐集团,由前新浪副总裁、新浪音乐负责人谢国民于2012年5月创办。

律师出身的谢国民在当年盗版横行时他便率先意识到版权的重要性,以低价签入大量音乐的独家长期代理版权。同时,他还在2013和2014年完成了对酷我音乐和酷狗音乐两家平台的并购,掌握了近百家厂牌的独家版权,如海蝶音乐天浩盛世、可登音乐等。

音乐版权之战在2014年打响,腾讯旗下的QQ音乐起诉网易云音乐向公众传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等623首歌曲涉及侵权。最终网易云音乐下架相关歌曲。

2014-2015年间,酷狗音乐与虾米音乐、QQ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均就版权问题打得不可开交。不过,也是在2015年,国家版权局出台了国内音乐史上“最严版权令”,要求“各平台需将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三个月过渡期内,数百万未经授权的歌曲线。

2017年9月,经过国家版权局推动,阿里音乐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达成版权互授合作。2018年2月,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与网易云音乐就网络音乐版权合作达成一致,版权互授比例达到各自独家音乐作品数量的99%以上。

2018年中,版权大战落幕,虾米音乐式微,网易云音乐起势,已取得领先地位的腾讯音乐在美启动IPO。

市场变数出现在2020年前后,网易云音乐重新发力版权,也拿下部分核心头部歌手的独家版权。

不过,在这一轮激战中,千千静听等平台被并购,虾米音乐关停,阿里大文娱退出战争。

不拼独家了,未来拼什么?

多年前,虾米音乐音乐人宋柯曾说,他心中完美的互联网音乐模式,应该类似于电影院线,版权各个平台都有,大家拼的是产品。

拼产品,或将是国内互联网行业在《反垄断法》之后的必然选择。

对此,各家音乐平台都有过不少尝试。

比如音乐内容服务形态上,去年疫情期间,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开始试水线上LIVE,其中腾讯音乐的TME live更着重于国民级国内大牌明星的线上演唱会,而网易云音乐的硬地LIVE和点亮现场行动,更看重的是其独立音乐的调性。

除了音乐内容本身,补充长音频业务也成为各个平台寻找增量的方式。去年4月,腾讯音乐推出酷我畅听,今年1月收购了懒人听书,并于4月将二者合并,近期成立了独立的长音频业务线。去年9月,网易云音乐也上线了“声之剧场”,主打年轻IP改编的广播剧和有声书。

可以看到,早在此次监管公布之前,在线音乐平台间的PK早已不限于版权,而是逐渐转变为产品、服务、内容、生态等多个纬度的竞争。

而纵观当前的在线音乐行业,腾讯音乐依然拥有8亿日活用户,体量优势明显;网易云音乐也提交了在港上市的招股书,有了资本的加持,会否拿到更多筹码?

而不论他们下一步落子何处,一个现实是当版权之争结束,新的时代即将来临。在这种情况下,谁能通过好产品、好服务讲出好故事,谁才能真正获得用户。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网易云音乐对腾讯音乐忍无可忍,腾讯音乐也“忍不住”了
网易云音乐向上,腾讯音乐向下
版权痛点暂缓,网易云音乐重启IPO,但用户变“抠”了
喊腾讯别“阳奉阴违”的网易云,被指版权上“阴奉阳违”